天天看點

沈威繪畫藝術簡論孟雲飛/文

沈威,号無休書屋齋主,軍旅畫家。從事中國繪畫創作二十餘年,曾師從劉大為、劉天呈、袁武等老師,後又受教于吳悅石、劉懷山、衲子諸先生,轉益多師,受益匪淺。其作品曾多次參加軍内外展覽,獲獎無數;其山水清奇冷豔、氣象蕭疏,元氣流行、意力張馳,生拙而不霸悍、雅靜而有大氣,純用疏散隽逸之筆,極空曠悠遠之緻;而沈威先生的大寫意花鳥更是筆情恣縱、蒼勁圓潤,其運筆古秀,着墨飛動,恣意揮灑,百态橫生,古樸稚拙,追求“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乎千秋之間”的藝術境界。

沈威繪畫藝術簡論孟雲飛/文

一、“神出古異,淡不可收”的山水意象

筆墨作為最基本的繪畫語言,是中國畫靈魂的重要載體;繪畫大師潘天壽說:“筆墨取于物,發于心,為物之象,心之迹。”是以,筆墨是感情真實流露的痕迹,除了塑造形象之外,其更重要的作用是傳達畫家的心聲。正如清代文藝理論家劉熙載所言:“筆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而沈威先生山水畫最突出的筆墨特點就是“簡括”與“雄豪”,這也正是沈威先生高潔人格性情的自然再現。

沈威繪畫藝術簡論孟雲飛/文

其一, 清人程正揆嘗謂:“畫不難為繁,難于用減,減之力更大于繁。非以境減,減以筆;所謂‘弄一車兵器,不若寸鐵殺人者也。” 而沈威先生的山水畫就敢于删盡繁缛,獨留精瑰,返璞歸真。畫中形象簡潔,筆墨凝練,用最少的筆墨表達出最豐富的思想。物象多采用花鳥畫寫意技法,一揮而就,從不刻意雕琢,以寥寥數筆表現複雜的内涵,無論山石、樹木、亭台、人物,皆一氣呵成,進而以有限的筆墨寄托着無限的情思,用簡練的形象表達出深沉博大的意境。

沈威繪畫藝術簡論孟雲飛/文

其二,沈威先生本來就是軍人出身,軍旅生涯長達三十餘年,其内心充滿着豪情壯志,激蕩着報效祖國的赤膽忠心,這是促使其筆墨雄豪特點形成的根本原因。其山水作品具有一種感人肺腑的力量,奔流着強烈的生命意識,用筆果斷,氣概非凡,豪邁有力。這種作畫方法最易抒發其胸中塊壘,寄托其豪情壯志。尤其是他用大筆破鋒,快速運筆,縱橫相向,厚重而不失靈氣,斜掃出的雨絲;筆迹縱橫飛舞,墨雨淋漓酣暢,蒼蒼茫茫,恢恢蒙蒙,氣勢磅礴,撼人心魄。

沈威繪畫藝術簡論孟雲飛/文

二、情生雅墨而又奇崛凝重的大寫意花鳥

沈威先生的大寫意花鳥畫,注重“以形傳神”,能于法中求變,蒼中求潤,“不似之似似之”,活潑率性,渾樸天真。他善于運用豐富的想象,突破僵化的摹仿,精思妙構,布局奇絕。作品取材廣泛、立意清新、神韻濃郁,形成了凝煉超逸、蒼秀典雅的藝術風格。

沈威繪畫藝術簡論孟雲飛/文

首先,在中國藝術中,“筆法”是繪畫與書法之間的共同辨別,是兩者之間的紐帶;沈威先生自幼酷愛書法,他充分運用自己深厚的書法底蘊,通過筆法與線條的變幻,把一切繪畫加以簡化,形成了一種近乎抽象的筆墨形式,突破了物象表面的華麗,表現其固有的靈性、情趣、風貌和審美價值。

沈威繪畫藝術簡論孟雲飛/文

其次,虛實相生,神韻自足。古人畫訣有“實處易,虛處難”六字,高明的畫家不僅善于從實形即象内抒發意境,更善于從虛處即象外抒寫意境 ——即象外之象,也就是“空白”、“虛處”的意象。空白、虛處并非無象,運用得好,就能起到以少勝多、小中見大、意味無窮的效果,正如潘天壽所言:“實,畫材也,須實而不悶,方見空靈。虛,空白也,須虛中有物,才不空洞。即是實者虛也,虛者實之之謂也”,又言“畫事能知以實求虛,以虛求實”。而沈威先生作為一位有思想的畫家,不僅懂得在象内呈現出他強烈的個體意識,在象外——虛處的處理上也展現出了高超的藝術水準,在虛處用盡心思,于無筆墨處而見筆墨,簡而不陋,疏而不散。

沈威繪畫藝術簡論孟雲飛/文

沈威先生近十餘年來潛心讀書養氣,研讀畫史畫論,夜以繼日地沉浸于筆墨營造的藝術世界中,誠如石濤所言:“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尺幅上換去毛骨,混沌裡放出光明。”相信假以時日,沈威先生這種立定根基、心無旁骛、一心向藝的執着精神,必然會使其在中國畫的探索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