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
被寄予祝福的東西,一定要用最華麗的材料和經年練習的經驗,以及在生活裡點滴的觀察和虔誠溫柔的心去制作。竹扇、春泉,富士山腳下的小城靜岡裡一對制作守護人偶的夫妻,他們風雨同舟,相偕合作。他們制作的人偶,伴随了很多孩子平安長大,也撫慰了為人父母的心。
從1700年前的奈良時代到今天,日本有一種習俗:在新生的嬰兒身邊放一個人偶,它會替嬰兒承擔所有的災禍,保護孩子直至成年。
而在現代社會,已經不是每個家庭都在遵守這一習俗了。但當家裡有新生兒降生,還是有很多做長輩的會去人偶店,選擇一個陪伴孩子長大的人偶。
對日本的孩子來說,春天的男兒女兒節是最重要的日子,而人偶是女兒節最重要的道具。每年這個時候,家有女兒的會搭起高高的架子,陳列人偶以示祝禱。
但作為護佑者身份出現的人偶,也會有他的終結。當孩子平安長到20歲,人偶就完成使命了。或是通過每年固定的人形協會組織的供養祭,或是送往靜岡的淺間大社,對于每一個家庭,這都是一個充滿感激和肅穆的儀式。
竹扇、春泉夫婦說,“對這些人偶, 盡可能地注入生命力,哪怕是一點點。 能夠讓别人感受到這種想法,是我制作人偶的基本。”
精良的作品,從選材開始。制作人偶身體用的是幹燥的稻草,這種稻草必須經過一年時間的嚴格幹燥,才能保證制成人偶之後,經久不壞。
選擇衣飾通常跟制作身體同時完成。店鋪裡人偶所穿的衣服,很多是真正做和服的友禅面料,甚至是為人偶開發的特殊花樣。竹扇相信,不吝惜用最好的面料,才能做出最好的作品。
竹扇說,“對于衣服的素材,我平時就挺奢侈的,從各種地方去找。比如制作男孩的作品,首先從他的武器的顔色,選擇好的顔色和花紋,有古代風的式樣和材料,和武具互相輝映。”
将身體安裝上四肢,給人偶裝上衣服,這些步驟需要謹慎。
而決定人偶形态最關鍵的,往往就在一個瞬間。
在最後給人偶擺造型的時候, 人偶師的個性也會在這些地方展現出來。彎曲人偶手臂的時候,要鼓起幹勁,積蓄力量一次到位。衣服一旦穿上就不能再來一次。
人偶有固定的陳列格式:最上段是新郎和新娘,下面依次是宮女,演奏音樂的藝人,然後是家丁和護衛。即使是小女孩兒,此時也會用最鄭重的心情,去布置一個圓滿豐富的小世界,從端坐的人偶到最細小的茶盞,一一歸于其位。
靜岡是制作人偶的傳統産地,也是春泉的家鄉。為了娶到人偶世家的長女,竹扇克服了重重障礙,最終以“入贅女婿”的身份,從東京來到靜岡。而兩人得以走到一起,是因為一次找繪畫模特兒的契機。
當年竹扇邀請春泉做他的模特——正是因為有這件事情做為契機,他們開始交往。然後等繪畫的作品将要接近完成的時候,兩人互相間已經有想要結婚的想法了。此後兩人一直以夫妻、合作夥伴的雙重身份制作人偶。
人偶行業經曆過一段低落的日子,但現在傳統手工藝開始回歸,制作精美的高檔人偶受到歡迎,品質一般的普通人偶漸漸退出市場。竹扇、春泉夫婦欣喜于這一變化,因為他們并不喜歡做千篇一律的作品。
竹扇、春泉夫婦說:“比起隻是把它當做一個東西,它更像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溫暖,以一種幫助大家建立起愛的世界的心情。今後如果我還是能繼續創作人偶,我自己也會覺得幸福。同時,也能将這種幸福傳達給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