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刊德兵打人事件警告德國兵營,沒人再罵彭翼仲“漢奸”辦“洋報”

1904年12月28日,《京話日報》刊出《敬賀各國新年預告各國使館衛隊的長官》,希望各國使館在西曆新年期間管束士兵,不要騷擾中國百姓。兩個星期後,有讀者來信,贊揚《京話日報》的輿論力量,新年期間,果然沒有洋兵進入華界生事。

從1900年8月14日城破,到1901年8月15日八國聯軍除留護使館者外均撤走。整整一年時間,北京市民過着無異于殖民地的日子。在屈辱與恐慌、饑馑之外,他們也慢慢改變着幾百年來對外國人“蔑視與憎惡”的心理。

“‘屬于日本’作為一張揭帖出現在哈達門大會的一間破舊的小屋子上,另一個招貼為:‘高貴的好先生,我們是好人,請勿射殺我們。’還有更甚者,即在曾作為義和團壇口的一座廟的門上,令人吃驚地貼有‘上帝基督徒的人’。”
“不久前受到槍炮攻擊的城中的外國人,現在開始在中國人中間張貼廣告,告訴當地人在何處有教授英、法、俄語或日語的學校。在紫禁城的入口處的牆上釘着一巨幅廣告牌,通知照青年會開設的閱覽室、書寫室和咖啡間的位址。在西交民巷可以看到端正的大寫字母寫的告示。法文和德文廣告随處可見,在南城充滿了用歐洲主要國家文字和日語書寫的通告,種類繁多。”(《中國在動亂中》第28章)
刊德兵打人事件警告德國兵營,沒人再罵彭翼仲“漢奸”辦“洋報”

交民巷-西牌樓

過了三四年,彭翼仲念及民智不開,才會野蠻排外。為了教育群眾,讓庚子變亂不再重制北京,也為了讓中國人有說話的權利,他和妹夫杭辛齋、好友梁濟等人辦起了《京話日報》。

有一日彭翼仲坐車回家,在東交民巷口,遠遠看見兩個德國兵趕車運貨回營,嫌前面的一輛人力車太慢,跳下來就打,打車夫,也打坐在上面的老者。彭翼仲大怒,立即叫洋車跟着德國兵車,可惜一路上兩個德國兵都不曾回頭,就進了兵營。彭翼仲隻得與德國兵營守衛對了對表,記住是午後兩點十分。

刊德兵打人事件警告德國兵營,沒人再罵彭翼仲“漢奸”辦“洋報”

德國使館門口

第二天,彭翼仲将此事寫成文章,痛斥德兵無理,并警告德國兵營應該懲罰打人者,刊在《京話日報》上。第三天,外務部請他去。

外務部說,德國公使來函,要求《京話日報》指認打人者,不然就算誣告。外務部要《京話日報》自己了結此事。

彭翼仲已經不是當年去告美國兵的彭翼仲了。他沒有再去德國兵營,隻是在報上作答說,自己沒有看清那兩個兵的面貌,但出事時間地點如此明确,軍營規章嚴明,難道找不出兇手嗎?據說德國兵營居然認真追查,懲處了打人士兵。

一時間,彭翼仲被人罵“漢奸”,罵“洋報”的委屈,似乎都煙消雲散了。

刊德兵打人事件警告德國兵營,沒人再罵彭翼仲“漢奸”辦“洋報”

《京話日報》

刊德兵打人事件警告德國兵營,沒人再罵彭翼仲“漢奸”辦“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