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

——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文/南沙 整理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在杭州,百年名社西泠印社美術館,正在舉行紫砂展,品茗賞壺,你來不來呀?6月5日下午,西泠印社美術館人氣如潮,“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由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西泠印社集團學術支援,西泠印社美術館、道微造器、五堂承辦。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陳曼生,本名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壽、曼公、别稱夾谷亭長、胥溪漁隐、種榆仙客、種榆道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嘉慶年間。為“西泠八家”之一,是西泠印社的精神領袖之一。曼生時代,金石、篆刻等具有文人氣息頗濃的藝術形式的流行,使印壇逐漸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氣象,并随之崛起了燦爛的流派印章。其中清代中期,由丁敬、蔣仁、黃易、奚岡和陳豫鐘、陳曼生、趙之琛、錢松八人組成的西泠八家,是清代最具影響的一個篆刻群體,西泠八家的作品在當時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而西泠八家中的陳曼生又另辟蹊徑。在後來由于與楊彭年合作制作了大量的紫砂壺,也就是著名的“曼生壺”,是以他也成為“西泠八家”中最受關注的人物。陳曼生能書善畫,鑽研金石,更為人稱道的是他在紫砂壺設計方面的貢獻,堪稱典範。陳曼生與同時代紫砂藝人楊彭年密切合作,把書畫詩詞、金石篆刻、紫砂工藝等完美融合,開創了一個獨特而成熟的文人紫砂的時代。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時隔二百多年後,陳曼生的紫砂和書畫作品以及當代著名書畫金石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的紫砂、書法作品在西泠印社美術館展出。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不僅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了曼生壺的經典氣息,同時也是文人紫砂文化的薪火相傳。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自明中晚期以來紫砂盛行于世,良工輩出。紫砂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承,更重要的紫砂藝術精神的傳承。本次展覽的紫砂作品中,有當代青年陶藝家王強的紫砂作品。文人石鼓紫砂壺是童衍方先生金石與王強制壺的完美創造。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得名石鼓文。是國内出土的最早的成篇石刻文物,于唐初被發現,共十枚、高約三及,徑約三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詩一首,共十首,計七百一十八字。石鼓文天然具備了文學、曆史和藝術的三重屬性,後被曆代文人推為國寶。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無獨有偶,青年紫砂名家王強曾于機緣巧合中得到一把“曼生壺”,從此愛不釋手,一直使用把玩。對于王強來說也是一個機緣,能得著名金石篆刻大家童衍方先生的認可,便有了複興文人紫砂的願景。這就像當年陳曼生與楊彭年相遇的當今複制版呀。文人紫砂,功在實用,品在文化,賦予紫砂器皿之精神。王強多年潛心研究秦石鼓,汲取養分,已具個人面貌之石鼓紫砂。又以童衍方先生的金石篆刻于紫砂,那是如虎添翼,集文和藝之大咖,是新時代文藝之佳傳。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文化藝術的長河承載着一個民族的精神。西泠印社集團對在西泠印社文化藝術發展史上産生過重大影響的名人生平、思想、作品等通過展覽、講座、出版等方式進行系統文獻整理、考訂與研究,為杭州建設獨特韻味的世界名城和展示新時代“重要視窗”貢獻“西泠”智慧力量。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在百年西泠綻放異彩。六月的杭州,山色空濛雨亦奇。品茗賞壺,西湖美景盡收眼底。美麗的杭州歡迎你。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曼生遺韻——文人紫砂藝術作品展在杭州啟幕

聯合釋出:樂石社、何媒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