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節放假的第一天,兩個孩子正在向廣州起義紀念碑緻敬。南方日報記者 金宇
"了解革命烈士,傳承英立精神,不僅在書本上,而且在生動的紅色教科書上。10月1日,華南師範大學同學陳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的廣州公社烈士墓前鄭重地擺放了一束鮮花。記者看到,不少市民自發來到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緬懷穎力,重溫那段可泣的曆史。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經過三天的激烈戰鬥,超過5,700名共産黨人和革命者在敵人勢力太廣時被殺。如今硝煙早已散去,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已成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保護機關,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每年約有600萬來自各行各業的群衆。
讓愛國主義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帶孩子去紅色廢墟散步,讓他意識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愛國的心種子生根發芽。來廣州旅遊的周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正在上國小,烈士陵園是他們此行的第一站。
廣州居民黃先生也選擇在假期期間帶孩子去烈士陵墓。"孩子們不應該隻是在教科書和課堂上學習曆史。他說,他特意把孩子們換成幹淨整潔的校服和紅領巾,以示對革命烈士的欽佩和緬懷。
楊先生,公民,長期駐紮在烈士陵墓的國防教育主題畫廊。作為曆史愛好者,他熟悉廣州起義烈士的英雄事迹。"許多革命烈士在廣州留下了濃厚的遺産,"他說,"每次來到這裡,我的心都有點沉重,也是為了激勵自己傳遞紅色基因,腳踏實地,不懈奮鬥。
讓殉道感染更多年輕人
在離廣州起義紀念碑不遠的廣場上,"革命者永遠年輕——廣州起義英國主題展的一部分"吸引了許多年輕遊客。在一面留言牆上,寫着市民和遊客的資訊,文字和短語傳達了對革命烈士的記憶,對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有些孩子無法到達留言牆上方的空白處,然後在父母的幫助下,小心翼翼地把留言紙放在上面。
在"刑場婚禮"雕像紀念廣場上,周文軒和陳鐵君的雕像,鮮花盛開。1927年10月,周文軒和陳鐵軍被黨派去假扮夫妻,參加廣州起義的準備工作。1928年1月,廣州起義失敗後,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從香港傳回廣州重建黨的地下機關,在共同的戰鬥過程中,兩人發展出一種真誠的愛情。兩人後來因通知叛徒而同時被捕。面對敵人的折磨和脅迫,他們屈服了。最終,沒有敵人被周文軒和陳鐵軍判處死刑。在行刑現場,兩人被視為死亡。周文軒在未消亡的時代,頑強地擡起頭,大喊:"同志們,革命到底!"
"正是因為革命烈士的血血犧牲,我們今天才有了穩定的人生。得知他們的故事後,現場的一對年輕夫婦非常感動。
孟健,《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記者 王湘波實習生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