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人不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不走尋常路”是他們的特點。
他們的種種做法可能不會被世人接受,但他們自己的内心卻非常坦然,而且不會輕易被人們的意見所影響。
他們會沿着自己認定的方向堅決地走下去,即便遇到挫折也不會認輸後退。
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特立獨行”的年輕人。
他考入了大學,卻發現所學的專業并非自己的興趣所在。上大一的時候,他就萌生了退學的想法,自然被父母堅決拒絕。
遇到這種事情,有的孩子可能會有自暴自棄的心理,會敷衍地對待自己的大學生活。
可他卻完全不同,他選擇加入社團,鍛煉自己的能力。從大二起便走出了校園,做起了兼職工作。
到了大四,他不顧家人反對,主動退學,重新聯考,這一考就是三年。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人生就是兩個字——“折騰”,可要是耐心聽一聽他的故事,你可能會發現擁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心是多麼難得。

他叫朱祺,來自雲南的一個縣城,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學習成績也并非出類拔萃。
2014年他第一次參加聯考,發揮得很不理想,考上的院校和專業都沒有達到預期。
他是一個有藝術細胞的孩子,所學專業卻是電子資訊工程,顯然與他的興趣不相比對。
在勉強學習了一段專業課後,他就萌生了退學的想法,這讓父母十分生氣。
退學遭拒後,朱祺沒有讓自己變得消沉。相反,他決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便一口氣報了7個社團,不但豐富了自己的業餘生活,還鍛煉了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和很多一心安坐“象牙塔”的大學生不同,朱琪上大二的時候,就想到校外去尋找機會,而他從事的兼職工作也讓他學到了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上大三的時候,他曾做過婚慶主持人,收入有時能夠達到一兩萬塊錢,這對于沒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當然,凡事有利也有弊。朱祺把時間用在了社團活動和兼職工作上,留給學習的時間所剩無幾,這導緻了他挂科嚴重。
想要重修學分,必然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朱祺算了算這筆賬,覺得很不值得,便毅然決定退學。
大學讀了四年,卻說要退學去聯考,這樣的事情相信大多數家庭都難以接受。朱祺當時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他硬是堅持了下來,而且他自己定下了方向,就是參加藝考。
按說朱琪還是有不錯的實力,每次考試都能進終試,可惜命運卻一直跟他開玩笑,2019年、2020年,他兩次沖擊北京電影學院,都以微小差距失利。
兩年的心血就這樣化為泡影,這樣的結果,很多人可能都承受不了,更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中。而且朱祺的年齡也越來越大,在同時參加考試的一衆考生中顯得有些突兀。
可就是這樣,他也沒有選擇放棄。2021年,他又一次決戰藝考,這次目标定為上海電影學院導演專業,結果讓人驚喜——在專業課考試中他拿到了該專業的全國第一名,隻要文化課考試發揮正常,他便可實作夢想。
作為27歲的“大齡考生”,他的表現如此搶眼,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很多網友對他贊歎有加,但也有人批評他任性沖動,不知珍惜自己的機會。
可他卻堅持認為,大四退學并非一時沖動,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未來志向,在深思熟慮後做出的一個決定。
的确,朱祺敢于做出這樣的決定,與他的性格有關,也與他的大學經曆有關。
積極從事實踐,讓他對自己的能力有了全面的認識和準确的評估;不菲的收入,也讓他有了大膽邁出一步的信心和底氣。
倘若不具備這些重要的條件,這種行為當然是不值得鼓勵的,但是我們至少能夠從朱祺身上獲得這樣一些啟發:
1.聯考填報志願一定要非常慎重
在填報專業時,一定不能憑借道聽途說的一些資訊随意做出選擇。
選擇什麼專業,一要考慮該專業的前景是否樂觀,二要考慮自身性格、能力是否與該專業相比對,三要從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出發,判斷該專業是否與自己的特點契合。
隻有搜集過大量資訊,進行過反複比對和綜合考量,才能做出最後的決定。
2.退學複讀是最後的選擇
在進入大學後,如果發現專業選擇有誤差,對所學課程不感興趣,也不能立刻做出退學的決定,而是要先擺正心态,嘗試尋找學習興趣,或許能夠出現轉機。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還是感覺不适應,可以考慮轉專業或是報考雙學位。若是萬不得已決定退學,則一定要反複權衡利弊,并要多聽聽老師、同學、家長的意見。
此外,大學生在校期間,也要注意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要學會合理規劃時間,在學習、社團活動、校外實踐中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您對這個“大四退學、重新聯考”的小夥子怎麼看?歡迎留下寶貴意見,和我一起讨論吧。
我是【親子育兒堂】,一個熱愛讀書、學習的老爸,長期關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願與爸爸媽媽分享教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