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非遺文化 争做小傳承人
蕪湖小記者參觀工藝美術廠
鐵畫,又稱“蕪湖鐵畫”,它誕生于蕪湖,始創于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到了當代,鐵畫藝術更加發揚光大,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它不僅是人們喜愛的工藝飾品,而且還被陳列在國家級會客廳供各國賓客欣賞。身為蕪湖人,怎能不去感受一下被譽為“中華一絕”民間工藝的獨特魅力呢?
10月30日上午,40名小記者來到蕪湖工藝美術廠,不但欣賞到很多出自名家之手的精美畫作,目睹了鐵畫的制作過程,還自己動手體驗,當了一回小工匠。
在蕪湖鐵畫曆史展館中,通過館内從業人員的講解,大家了解到鐵畫的創始人是清康熙年間的鐵匠湯鵬和姑孰派畫家蕭雲從,知道了鐵畫是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鐵畫、堆漆畫和通草畫被譽為“蕪湖三畫”,其中堆漆畫已經失傳,讓人為之惋惜。在一樓的鐵畫藝術精品陳列館中陳設着四五十年前的鐵畫著作,人物畫、風景畫、動植物畫等琳琅滿目,令人歎為觀止。其中一幅鎮館之寶《綠竹垂蔭》更是鬼斧神工,鐵鑄的竹葉竟然能夠随風搖曳,展現了深厚的技術功底與極高的藝術價值。二樓的鐵畫藝術館内陳設的則是近二十年的鐵畫作品,風格與之前有所不同,其中有現代風格代表作《花開富貴》,還有用時兩年打造而成的《富春山居圖》長卷,令小記者們大開眼界!
參觀完展館,小記者們又來到了鍛工房以及周君武和滕恃勇兩位大師工作室,在這裡親眼見證了一根根細細的鐵絲在工匠們的手中,通過鍛打焊接變成了一朵朵美麗的“梅花”。熱心的工匠們還遞過鐵錘讓小記者自己體驗,小小的鐵片經過錘打漸漸成為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小記者們臉上笑開了花。
王瑛
【來源:大江晚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