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宗鹹通九年,公元868年,有一個新羅人(今天的南韓人):崔緻遠,随商船渡海入大唐,求學于長安,那年他12歲。崔緻遠在18歲時考取唐賓貢進士,并在唐入仕。寫大量公文表狀,他親筆的《黃巢書》天下傳誦。884年離揚歸國,回國後積極傳播漢文化。是南韓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個人文集的大學者、詩人,一向被南韓學術界尊奉為南韓文學的開山鼻祖,有“東國儒宗”、“東國文學之祖”的稱譽。被稱為“南韓的孔子”。

2017年7月拍攝于江蘇揚州。
崔緻遠是南韓漢文學的鼻祖。他在中華大地上生活了16年,學習和接受了中國文學。崔緻遠回國後把先進的唐文化帶入新羅,并為他們接受,以至掀起了一個向唐學習的高潮,甚至達到了不是讀書出身或留唐學生,幾乎無法登官場之道的地步。
崔緻遠是在南韓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創作漢文作品的作家,其風格多樣,題材豐富,内容深刻,在他以前的作家之中沒有一個可以與他相媲美。故有人說:“崔緻遠孤雲有破天荒之功。固東方學者皆為以宗。”
公元881年,崔緻遠在溧水(今南京市溧水區)、淮南為官,約8年多時間,曾參與讨伐黃巢。如今揚州為紀念這位來自新羅的友好使者,特建有崔緻遠紀念館。
崔緻遠紀念館位于唐城遺址博物館内。揚州唐城遺址景區座落在國家級蜀岡風景名勝區内,隋炀帝行宮的舊址上。
館内風景優美,典雅别緻;名木花卉,争芳鬥豔;碧荷勁竹,桃紅柳綠,假山池塘,石橋流水相映成趣。領略曆史遺迹,珍貴遺物,欣賞唐代樂曲,悅耳動聽;感受古文化的風采,令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
崔緻遠紀念館位于唐城遺址博物館的東部片區。隻見館内綠草茵茵,池塘邊綠樹環繞,一派安靜秀美的園林式風光。這裡建有中韓友誼林,裡面有南韓重要人物來此所種的樹木。
崔緻遠紀念碑亭,碑正面刻着“崔緻遠先生紀念碑”,背面刻寫的碑文是崔緻遠先生的生平和揚州的事迹,介紹了崔緻遠來唐朝求學,中進士,做官,後來回到新羅的事情。
沿着石徑小路一路走來,沿途經過中韓友誼林、中韓友誼紀念碑、崔緻遠紀念碑亭,來到一處唐朝風格的建築面前,即是崔緻遠紀念堂。近年來每年來紀念館的南韓遊客都呈遞增趨勢,這其中不僅有商務客,更多的還有旅遊團,可以說崔緻遠紀念館已成為南韓遊客來揚州必去的景點。
崔緻遠紀念館是外交部準許建立的第一座外國名人紀念館,紀念館一樓是有崔緻遠的漢白玉雕像和反映崔緻遠生平的揚州漆器壁畫,二樓是“跨越千年的記憶-崔緻遠與揚州”的陳列展覽。
崔緻遠一生文學創作不斷,曾經将自己的佳作彙編入《桂苑筆耕集》20卷行世。由于在文學上的極高成就,崔緻遠得到了北韓和南韓後世的衆口同贊,死後被追谥文昌侯,入祀先聖廟庭,尊為“百世之師”。
大唐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盛的國家。疆域廣闊,物質豐饒,文化發達,其開放包容,廣納百川。貞觀元年,大唐即已對外國學生開放科舉考試,外國留學生亦可考取功名,登科及第。崔緻遠就是因為大唐的澤被四海,才成就了他輝煌的一生文學成就,同時也給當時落後的新羅王朝帶去了先進的大唐文化。如今南韓人不停搶注中國文化,我想在此大聲說句:“南韓文學的開山鼻祖師從中國!”作者簡介:寒殘一葉。2016今日頭條年度旅遊頭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