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敵有槍炮,我有血肉”
——“國歌之父”田漢故居探訪
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記者 周小雷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每當震撼人心的國歌響起,我們都會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初夏時節,滿目蔥茏。懷着崇敬之情,記者從長沙市區驅車,不到一小時就來到長沙縣果園鎮田漢村,一座白牆青瓦莊嚴肅穆的建築掩映在一片碧綠的原野中,這裡便是“國歌之父”田漢故居。
田漢是中國現代戲劇的主要創始者,早期革命音樂和電影事業的優秀上司者。他畢生筆耕不辍,留下了100多部劇作、2000多首詩詞和歌詞,是著作等身的“文化巨匠”。但讓人記憶最深刻的,是他創作的國歌。
“1898年3月12日,田漢就出生在這裡,并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田漢故居講解員金歡告訴記者。
田漢故居過去叫田家塅,是座典型的湖南鄉村民居,磚木結構,前後兩進,白牆青瓦。曆經歲月滄桑,磚木結構的田家大屋早已坍塌,現在的建築是2005年由當地政府在原有地基上複原而成,基本還原了當年的曆史情形和風貌,并被列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機關。
田漢9歲那年,父親因病早逝,後由母親易克勤撫養。田母“意堅識著,百苦不回”,尤其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田漢的舅舅易象則是一位民主主義革命家,一生始終追随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後來遭軍閥殺害。
田漢的家鄉長沙縣是湘戲、影子戲盛行的地方。在他五六歲時,常騎在叔叔們肩頭去十幾裡外追戲。田漢曾回憶說:“影子戲是我接觸戲劇的起點。”1910年,11歲的田漢離開鄉下,到長沙城裡入新學堂,更友善接觸戲劇。13歲時他就借鑒傳統折子戲《三娘教子》,寫出了戲劇習作《新教子》,講述一個辛亥之役烈士之妻教育幼子發奮報國的故事。母親的言傳身教、舅舅的愛國忠烈,在年少的田漢心中埋下了“堅強不屈”的種子。田漢18歲時在舅父資助下留學日本,發誓獻身戲劇事業。
1929年冬開始,田漢在從事文藝活動的同時,積極參加政治活動;1930年3月,他以發起人之一的身份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并被選為7人執行委員會之一,接着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田漢在上海結識了聶耳,當時聶耳隻有19歲。此時的田漢已目睹東北淪陷,僞滿洲國粉墨登場,神州大地内憂外患,積貧積弱,災難深重,正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
田漢決心創作一部長城抗戰題材的電影劇本《風雲兒女》,主題歌詞就寫在稿紙的最後一頁,但當田漢剛寫完歌詞時就被國民黨當局逮捕。聶耳得知消息後主動請纓由他來譜曲,不久後,聶耳就在日本将曲譜修改好,寄回電影公司進行組合錄音。随着影片《風雲兒女》的問世,其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很快流傳開來,鼓舞着中華兒女在反法西斯的持久戰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義勇軍進行曲》1949年被標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成為引導新中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走向幸福生活的凱歌。
田漢的一生,飽經戰亂流離與國破家亡之苦,他以詩歌為武器,用靈魂在呐喊。“敵有槍炮,我有血肉,這就是田漢國歌精神的主要展現!”講解員金歡铿锵有力地對記者說。
如今,新中國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田漢國歌廣場激昂慷慨的國歌聲中,記者感受到腳下這片土地的嬗變,但國歌的号角聲經久不息:起來!起來!前進!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