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菌目—離褶傘科
真核生物域
真菌界
擔子菌門
傘菌亞門
傘菌綱
傘菌亞綱
傘菌目
離褶傘科

離褶傘科(學名:lyophyllaceae)為傘菌目的一科細菌。此科的模式屬為離褶傘屬(lyophyllum)。
離褶傘屬(學名:lyophyllum)為離褶傘科的一屬真菌。分布于河北、甘肅、黑龍江等地區。該屬的模式種為白褐離褶傘(lyophyllum leucophaeatum)。
白褐離褶傘子實體一般較小或中等。菌蓋直徑3-8.5cm, 初期近錐形至扁半球形,後期近扁平,中部稍凸起,有時老後中央稍下凹,表面光滑或平滑,或有似放射狀細絨毛,污白色至灰褐色,或污褐色,老時出現暗褐斑點,幼時邊緣内卷白色細絨毛。
形态特征:菌肉中央厚,邊緣薄,污白色,傷後色變暗,松軟,具香氣味。菌褶不等長,直生至近彎生,幼時污白色,後期灰褐色至帶褐色,傷處色變暗。菌柄5-8cm,粗0.5-1cm,近柱形或基部稍膨大,表面污白色至灰白色, 有褐色長條紋或纖毛,内部實心,污白色,剖開後變鉛灰色。擔子四小梗,20-25μm×5.5-7.5μm。孢子長橢圓形或柱狀橢圓形,無色,具小疣,5.5-8μm×2.8-4.5μm。
生态習性:夏末至秋季生闊旰林或針闊混交林地上,單生或叢生。
分布地區:甘肅、青海等地區。
經濟用途:有毒,不宜食用。
荷葉離褶傘,俗稱北風菌、荷葉蘑、冷香菌、一窩雞,商品名鹿茸菇,離褶傘科食用蕈。
荷葉離褶傘菌叢生或簇生在一起,其菌蓋呈扁半球形,後平展,中部稍凸起或稍下凹,往往不正形,蓋緣下彎、薄、波狀,有不規則淺裂,蓋面平滑,無毛或常有附生纖毛,平時有光澤,淺灰色、灰黑色或淡茶褐色。菌肉中部較厚,邊緣薄,有彈性,後柔軟,菌肉白色,味道柔和。菌褶直生至彎生,老後稍延生,較密而薄,顔色由白色至帶黃色,再到淺灰色,褶緣呈波狀。菌柄長6~10cm,粗0.5~1.5cm,中生或偏生,圓柱形,基部明顯膨大,多數常彎曲,實心,頂部粉狀,向下纖維狀,有彈性,白色至淡色,基部灰色至褐色。孢子平滑,無色,球形,直徑 4~7μm。
荷葉離褶傘茵絲生長的溫度範圍是5-35度,最适溫度25度;子實體分化的溫度範圍13~22度,雖适溫度19度;0—3℃的溫差有利于子實體的分化,溫差太于9度子實體不能形成;孢子萌發的溫度範圍是10—25度,最适溫度20℃;菌絲能在ph4~11範圍内生長,最适ph4~5:菌絲和孢子的緻死溫度分别是45度30min和50度15min。
荷葉離褶傘在林地山坡、菜園、公園皆可生長,一般與樹木相鄰。廣泛分布于北溫帶地區。荷葉離褶傘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在大陸主要分布于四川、青海、河南、遼甯、吉林、黑龍江、江蘇、貴州、福建、新疆、雲南地區。
荷葉離褶傘美味,但由于需求量不斷增加,便遭到了掠奪性采集,大陸野生産量逐年下降,但已經得到了商業化栽培。荷葉離褶傘子擁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實體蛋白質含量(21.4%)高,氨基酸種類齊全(17種),脂肪含量(1.44%)低,還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鋅、銅和硒以及大量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6、維生素b12 和煙酸。但荷葉離褶傘對重金屬镉、汞、鉛和砷具有富集作用,是以對于栽培條件和生長環境必要進行嚴格選擇和控制。
形态特征:子實體叢生一起,菌蓋較小,直徑1-5cm,半球形、扁半球形至平展,邊緣或稍翻起,初期灰褐或暗灰褐色,漸變灰褐到淺灰褐色,表面近平滑。菌肉白色或污白色。菌褶直生或彎生于稍延生,不等長,密,白至污白色。菌柄近圓柱形,彎曲,長3-9cm,粗0.5-6μm。孢子近球形或寬橢圓形,無色,光滑,5.5-7.5μm×5-7.5μm。
生态習性:秋季生林中地上,多生于闊葉林或混交林中地上,有記載與樹木形成菌根。
分布地區:河北、甘肅、黑龍江等地區。
經濟用途:可食用味道比較好。
形态特征: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初為扁半球形,後漸平展,直徑8-9cm,灰 褐色至焦茶色,濕時表面粘,幹後稍呈纖維狀,邊緣幼時内卷,後展形,菌褶淡灰色,稍密,寬5毫米,受傷處變為黑色,與菌柄直生至延生。菌肉白色至灰白 色,較厚,柔軟,受傷時變為黑色。菌柄近圓形,長7-10cm,粗1-1.8cm,上部粉狀,淡灰色,後漸變為黑色,表面纖維狀,基部細球形或膨大,内實,孢子三角形,光滑,7-8.5×5-6.5μm,内含一個大油滴。
生态習性 夏秋季生于針葉林中地上,群生至近叢生。
分布地區:雲南、西藏等地區。
經濟用途:可食用。此菌試驗抗癌,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高達10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達90%。
淺赭褐離褶傘,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3.5-10cm,扁球形、扁平至平展,中部稍凸起,表面淺褐色黃至褚揭色或帶青綠色,光滑或粗糙。菌肉污白色。菌褶近離生至彎生,密,污白帶淺黃青色至赫黃色,傷處變紅至黑色。菌柄長3-6cm,粗0.5-1.5cm,較蓋色淺,上部有粉末,下部色深有條紋或纖毛狀鱗片,實心。孢子近球形,光滑,(3.5-4.6) um x (2.5--3.5)um。夏秋季生針闊混交林地叢生或群生。分布于四川、青海等地。可食用。
玉蕈離褶傘(本占地菇、本菇)為離褶傘屬的蕈類,日文稱本占地、大黒占地。
其子實體較小至中等。菌蓋直徑2-7cm,半球形、扁半球形至扁平,暗灰褐色、淺灰褐色,邊緣内卷,表面平滑。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污白色或稍暗,直生又延生,不等長。菌柄長3.5-8cm,幼時粗壯,稍呈瓶狀,稍彎曲,污白色帶黃或乳白色,上部有顆粒,具縱條紋,實心。孢子無色,光滑,球形,4-6um。秋季于林中地上群生、近叢生。可食用,味鮮美。
菌體高2-8厘米,開始為饅頭半球形或鬥笠形,成熟後展開變平為菌蓋,菌蓋直徑2-12.5厘米,不黏且平滑,中部稍突起或凹陷,顔色為灰褐色或淡灰色,上有白色斑紋,蓋緣平滑内卷。菌柄長3-8厘米,直徑一般為1.2-2.5厘米,最粗可達3.2厘米,白色,實心,下部酒壇或腰鼓狀膨大。肉質緻密,白色肥厚,美味。孢子直徑4-6微米,無色,光滑球形。子實層内及其他部位無囊狀體。玉蕈離褶傘為外生菌根真菌,秋季9月-11月初生于闊葉林中,子實體生長在林地上,單生或群生。
玉蕈離褶傘在日本一般生于枹栎(quercus serrata)和赤松林中,在中國首次發現是于雲南景谷的染木樹(saprosma ternatum)和梨樹林的腐爛枝葉中。
從菌株的研究可得知,菌絲生長溫度為5-32℃,最适溫度為25-26℃。子實體發育溫度為15℃左右。
分布範圍:雲南、青海、西藏等地
主要價值:日本有一句著名的俗語,稱“松茸香,占地美”(香り松茸、味占地),這表明玉蕈離褶傘的味道十分鮮美,味道鮮美勝過松茸,是稀少且進階的食用菌,在日本清湯(すまし汁)、蘑菇飯(キノコご飯)、奶油炖菜中都有使用,烤食尤其味美,被日本人認為是食用菌的珍品。占地的鮮味來自其富含鮮味物質單磷酸鳥苷、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天然的玉蕈離褶傘非常珍貴,如在2007年1千克的價錢可高達10000-20000日元,是松茸價格的數倍。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号“世界民族與文明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