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釋出自公衆号【來映】
《老友記》之後,最經典的情景喜劇是哪部?
相信很多人,都會給出這個答案——《生活大爆炸》(簡稱“tbbt”)。
這部誕生于2007年的神劇,陪伴無數人,走過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歲月。
其間,有歡笑,也有淚水。

謝耳朵、萊納德、霍華德、拉傑什、佩妮、艾米、伯納黛特...對劇迷們來說,劇中每一個角色,都如家人一般親切。
然而,即便是再長壽的劇集,也終究難逃完結的一天。
tbbt同樣也不例外。
今年5月16日,它最終落下帷幕,給了所有人一個圓滿的交代:
佩妮懷孕了,謝耳朵和艾米獲得了諾貝爾獎,就連壞了10多年的電梯,都終于修好了。
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就此完美收官。
不過,tbbt雖然完結了,但關于謝耳朵的故事,卻依然還在繼續。
早在兩年前,制作友善未雨綢缪的,策劃播出了一部以謝爾頓為主線的衍生劇。
兩年下來,該劇已相繼播出三季。
其間,斬獲無數好評。
三季均分,高達9.3。
趁着第三季近日剛剛開播,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它——
小謝爾頓 第三季
young sheldon season 3
《小謝爾頓》的故事,主要圍繞謝耳朵的童年展開。
追溯這個智商高達187的實體天才,如何成長為日後的樣子。
從小謝爾頓身上,我們可以輕易發現,早在童年時,他身上那股令人抓狂的傲嬌氣質,就已經初見端倪。
毒舌、死闆、潔癖、情商低、強迫症、極端完美主義……
憑借謝耳朵一角走紅的吉姆·帕森斯,并沒有抛棄這部衍生劇。
轉而以制作人和配音(旁白)的身份,重新加入到了《小謝爾頓》的創作當中。
據說,小謝耳朵的扮演者伊恩·阿米蒂奇,就是由他親自挑選的。
除了主演《小謝爾頓》之外,伊恩還曾在hbo口碑劇《大小謊言》裡,有過出色表現。
《大小謊言》
早前在艾美獎上,大小耳朵還曾一同合體,進行過頒獎。
實力演繹什麼叫“最萌身高差”。
作為衍生劇,《小謝爾頓》在情節上,與tbbt遙相呼應。
比如,謝耳朵對雞的恐懼,一上來便出現了;
又或者,他喜歡在開車途中玩智力遊戲的梗,也在劇中有所涉及。
這些精心設計的小細節,讓觀衆可以一秒入戲,毫無違和感。
劇中故事,從1989年的德克薩斯州講起。
那一年,9歲的謝爾頓,憑借天才智力,成功升入了高一。
天賦異禀但不善交際的他,看上去與周圍的社會格格不入。
誰都無法将他這樣的天才,與他那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五口之家聯系起來。
爸爸喬治,是個郁郁不得志的橄榄球教練,人到中年沉迷酗酒。
雖然困頓失意,但在小謝爾頓眼裡,卻一直視他為英雄。
可是,面對謝爾頓這樣的天才,喬治卻陷入了膠着的父子關系。
常常不知道,該如何與兒子相處。
他不懂潔癖的兒子為何總要在禱告時帶着手套牽手,也不懂他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
作為父親,他隻能竭盡所能的投其所好,靠父愛化解對方心防。
謝爾頓的媽媽瑪麗,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
作為母親,她将大部分愛,都傾注到了謝爾頓身上。
如果有人對謝爾頓出言不遜,
她會在第一時間怒怼回去。
看起來淩厲且霸氣。
生活裡,她一邊不厭其煩地幫謝爾頓收拾爛攤子,一邊極盡所能的幫助他融入周遭世界。
信教的她,從不以自己的喜好出發,去限制謝爾頓的成長。
相反,她一直鼓勵謝爾頓,去“做個探求真理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劇中飾演謝爾頓媽媽的演員佐伊·佩裡,生活中,剛好是《生活大爆炸》裡飾演謝爾頓母親的演員勞裡·梅特卡夫的女兒。
兩母女穿越不同時空,共同出演了同一角色。
除父母之外,謝爾頓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雙胞胎姐姐。
哥哥小喬治,是個普通的青春期男孩。
因為為人邋遢,時常受到謝爾頓嫌棄。
升至高中的他,跟智力超群的謝爾頓,成為了同班同學。
這對他來說,無異于是一場莫大的恥辱與災難。
有好事的同學,甚至直接諷刺他是“笨蛋老哥”。
對此,謝爾頓卻安慰他說:“别擔心,反正我沒打算要在高一讀太久。”
與情商堪憂的謝爾頓不同,姐姐米西,則是高情商的小蘿莉。
嘴甜心暖,知冷知熱。
憑借一張利嘴,碾壓謝爾頓于無形。
謝爾頓的存在,讓哥哥和姐姐,全都不約而同的感到了忽視。
小喬治,既沒有弟弟的高智商,也沒有妹妹的高情商。
在這個家裡,特别是在母親面前,更像是個失寵的孩子。
在他看來,“自從他(謝爾頓)學會說話以後,我就沒什麼選擇了。”
米西,也常常覺得小喬治可以和爸爸打成一片,謝爾頓也有媽媽在守護,而自己,卻總是孤零零的一個。
她常常安慰自己“是因為他(謝爾頓)太聰明,我才顯笨。”
雖然偶有不快,但劇中所有人,都始終以自己的方式,呵護着謝爾頓。
無論謝爾頓遭遇怎樣的迷惘、妥協與抗争。
家人都将給予他最大限度的包容、了解與支援。
外婆康妮
相較前兩季,第三季做出了諸多改變。
無論海報還是片頭,均從前兩季的謝爾頓孤身一人,變成了一家人。
于無形中,點明了本季的核心要義:家庭、親情。
第三季一開始,就上演了一出抓馬的鬧劇。
謝爾頓一家的好朋友斯特奇斯博士因心理問題,住進了精神病院。
這一狀況,讓媽媽瑪麗陷入沉思:
是否謝爾頓也會産生類似的心理障礙?
畢竟,天才和瘋子,常常隻有一線之隔。
尤其謝爾頓,還有着與同齡人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
認為出去玩是浪費時間,不如在家看書好,推一下秋千就算“完成任務”了;
就連平日玩小火車,都是為了驗證牛頓第一定律。
為了更好地了解兒子的心理狀态,瑪麗從圖書館借閱了關于兒童心理健康的圖書。
她的疑神疑鬼,引起了謝爾頓的擔憂。
于是,他也瞞着媽媽,去圖書館借了一本關于精神問題的書。
真·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兩人邊看邊發出驚歎,自我代入式的覺得對方心理确實存在問題。
經過激烈的精神鬥争之後,他們終于決定向對方攤牌。
結果,意識到對方認為自己有問題的他們,不約而同走向憤怒,開啟了毒舌模式。
一番争吵在所難免。
媽媽認為謝爾頓對着空氣手舞足蹈、移動粒子的行為很瘋狂,謝爾頓則認為媽媽天天對着一個不存在的人祈禱、許願很離譜。
至此,瑪麗終于将斯特奇斯博士身上發生的事和盤托出。
通過一段真情告白,打動了謝爾頓。
兩個太愛彼此的人,最終在愛裡,達成了和解。
通過磨合,完成了愛的感化。
小謝耳朵從家人身上學會了尊重了解,就正如大謝耳朵在萊納德等人身上學會了寬容友善一般。
都是一個溫情滿滿、循序漸進的過程。
正因有了他們,才使得謝爾頓從孤獨中走出,成長為傲嬌磨人的“謝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