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作者:青石電影

在播出之前,大眼睛的人都知道《大歌宮話》會撲上來,但沒人想到,會撲得那麼狠。

李少紅執導的古裝傳奇劇《大歌宮話》播出16集,豆瓣評分從開場的6.1驟降至4.1分,并一直徘徊在4分左右,如今已降至4分以下(3.9分)。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這部劇,從故事到台詞,從剪輯到表演,都是一場災難,建議不要掉以輕心。

該劇的配樂之是以在之前從未見過的潛水方式,與其片名《觸摸瓷器》李少紅導演的《封印神之作》《大明宮言》有很大關系。

或者豆瓣9.1的《大明宮話》太成功了,《大松宮話》也說明了一個事實:

李少紅"放下"了祭壇。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1978年,隻有國小學曆的李少紅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與張藝謀、陳凱歌、田莊、顧長偉同班。

然後,她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的第五代導演之一。

中國的"第五代導演"是指1980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這群導演經曆了中國社會動蕩時期,在改革開放時代接受專業教育訓練,他們特别熱衷于新思路、新藝術技巧,力求在選材、叙事、人物、鏡頭使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這一代導演,也是以成為很多人心中"文化人"導演的代表。

1986年,陳凱歌憑借制作《豆瓣8.7》的《小孩王》獲得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别獎。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1988年,張藝謀在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上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獲得了金熊獎最佳影片獎。

同年,李少紅的第一部獨立電影《銀蛇謀殺案》誕生。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這部電影創下了自1988年放映以來酷刑數量最多的記錄,使其成為當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但與她的同學的兩部獲獎電影相比,《銀蛇謀殺案》是"不同的"。

由于鏡頭曝光多,過度渲染暴力,該片很快被廣電采訪并下架,也貼上了"孩子不該有"的标簽。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四年後,李少紅攜現實主義電影《血晨》,真正讓她聲名鵲起,在法國第14屆南特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影片金獎。

這部電影是根據加西亞·馬爾克斯(Garcia Marquez)的《預先宣布的謀殺案》(A Pre-Announced Murder)改編的,但李少紅借殼對故事進行了激進的本土改編,最終在權力權社會封閉的環境中,由強烈的性保守主義造成的怪誕悲劇。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此後,她的電影如《四十個毫無戒心》、《紅粉紅》、《紅西裝》和《門》等電影在中外電影節上都獲得了個人獎項。

電影成就一出,李少紅開始接觸長篇電視劇。

1996年,李少紅執導了她的第一部電視劇《雷雨》,四年後,她迎來了電視生涯的巅峰之作《大明宮的話》。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大明宮的話》在視覺效果、人物台詞和叙事結構方面都進行了拍攝。

莎士比亞歎息的台詞基調,像真實的畫面,造型優美的人物,古典的音樂,再加上故事也有權對權力中心的女性進行準确的刻畫,讓李少紅一槍紅。

其中,對于皮影戲的多次使用,被稱為神筆。

劇後,"資深感"成為李少紅的風格标簽之一,也把她捧上了"祭壇"。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兩年後,李少紅趁熱鐵,以《大明宮話》原班馬打造了另一部極具風采的電視劇《橙紅》。

因為故事時代的背景,《橙紅》的故事比大明宮言的好禮儀、妖魔、人氣更沉重、更陰郁。

而李少紅濃重的氣氛,沉重的鏡頭語言,注重拍攝手法的效果結合,少了唐的浪漫氣息,反而變得陰郁怪異起來。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其實《橙紅》隻要不是太差,李少紅就可以留在祭壇上。畢竟,大明的話語是如此之好,以至于她一直呆在祭壇上,一直受到欽佩。

不可否認,李少紅确實留在了"祭壇"上,但其實她的離開,其實早就被跟蹤了。

時間在2002年到來,《紅樓夢》準備翻拍。

雖然21世紀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已經拍攝過很多次,但最著名的版本是1987年版的王福林(以下簡稱87版)。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現在看來,這部劇已經不用拿出比較了,但當時第87版的《紅樓夢》還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

有紅科學家認為,這個版本過于逼真現實主義風格,失去了原有的整體藝術風格和魅力。

在第87屆《紅樓夢》上映時,導演王福林确實因為時代和技術的局限而關注現實,而不是做夢。

不僅去掉了原來太虛幻的情境、陰師等帶有封建迷信因素的場景,還适當增删了劇情,使劇情發展更加符合現實。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既然要翻拍,當然是最好彌補當年的遺憾,最後翻拍《紅樓夢》的重擔落在了李少紅身上。

其實對于電視劇《夢感》的拍攝來說,李少紅真的是很不錯。

尤其是《大明宮字》和《橙紅》大獲成功之後,證明李少紅的詩意風格電視劇還是有生存空間的。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于是,龐大的新《紅樓夢》籌備工作開始了,首先一年,參加人數超過40萬人的《紅樓夢人》海上選拔,然後場景重建也相當辛苦。

這部劇原本預算1.18億美元,最終花費超過2億美元,甚至超過了新版《三國志》。

經過近兩年的拍攝,2010年9月2日,"新紅樓"的面紗終于揭開了面紗。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當晚,北京電視台和安徽衛視50集《紅樓夢》開始向全國播出,揭幕之夜也創下了北京收視率最高的本地紀錄。

沒想到好時光沒過多久,新版《紅樓夢》在第一輪短命熱風之後就受到了觀衆的極大批判。

新作《紅樓夢》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有人說劇本沒有進行藝術改造,有人說選角與書中描述的分開,有人說銅錢頭形與現實情況不相容,有人說音樂風格與原版布景不符。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就連該劇引以為傲的美麗道具,也犯了一個荒謬的錯誤。

是的,螢幕上的新《紅樓夢》确實做到了老版的"補",太虛幻也做了一張帶有特效的畫面。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但它在場景的細節上滿足了觀衆的感官,省略了電視劇最重要的一點:文字。

李少紅在接受鳳凰路采訪時表示,她對《紅樓夢》不是很熟悉。

那我就不熟悉了,怎麼拍呢?

李少紅是這樣回答的:"無所畏懼,你的無知就是你的力量。"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于是她召集了一批熟悉原著的年輕編劇,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寫了新紅樓50集的初稿。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如果有看過新紅樓的朋友應該有一些經驗,這個版本的《紅樓夢》可以稱為"修複"小說改編的曆史,劇中的台詞基本上都是從原著抄襲過來的,幾乎沒有電視處理。

可以說,除了制作成本有很大的"飛躍",這個版本的《紅樓夢》在其他方面,和87版的《紅樓夢》沒有可比性。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正是因為李少紅對這種"無知無所畏懼"的追求,新版《紅樓夢》播出後立即被觀衆口碑反噬菌體立即打響。

當時,網絡出現了不少冒犯的聲音,甚至連文學導演楊一超在他的部落格上發表的名為《誰會》的部落格都屏蔽了新版《紅樓夢》?"文章

在那個時候非常大膽,李少紅也帶着這部劇出演了節目,準備趁機搶面子。

沒想到,現場記者的問題全心全意,匆匆忙忙,李少紅甚至在節目現場"憤怒"。

即便如此,新的"紅樓夢"的名聲并沒有恢複。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也許是因為打擊太大了,在接下來的七八年裡,李少紅沒有獨立執導過任何作品,電影、電視劇,一個都沒有。

直到這句"大歌宮道"。

在《大宋宮之言》的準備之初,關于宋朝的故事還沒有特别長的時間來解讀。

碰巧的是,宋代的劉太侯也是一位有着豐富傳奇經曆的女人,這一切都符合大明宮話的模闆。

李少紅似乎看到了另一個"爆炸性"的存在。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但大明宮話語的成功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它聚集了天地人,創造了神的作為,也變得不可能複制存在。

而文字的力量不是發自内心和不重視,對《大歌宮的話》更為突出。

它既沒有編劇團隊的護送,也沒有原著的補充,劇中的台詞甚至經常出現低級的錯誤。

而這樣一個人們無法忽視的錯誤,卻被畫面的美麗所彌補。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看這裡,再回頭看看李少紅導演的三部電視劇代表作,《大明宮的話》、《橙紅》,新《紅樓夢》,都會發現:

從《新紅樓》到《大宋宮話》,李少紅的《文化人》導演的"濾鏡"被徹底打破了。

《大明宮話》文本上的"莎士比亞詩意"風格,對于找到莊嚴和王想要的功勞很大。

據說,當他第一次接觸到大明宮的話的劇本時,李少紅并不了解文本的味道,擔心西方古典風格不能被觀衆接受。

後來,編劇帶她走進"小黑屋",點燃蠟燭,用一塊紅布遮住眼睛,再現了太平公主與張儀調情的經典場景。

她明白這部劇的愛與美。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在保持了《橙紅》的标準後,編劇還是莊嚴而王想要的。

是以,我們認為李少紅的風格,其實貢獻最大的就是編劇,一旦沒有編劇的支援,李少紅的代表作品就成了新的《紅樓夢》。

比較這些電視劇,李少紅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她能夠通過多角度鏡頭進行變換,獨特地運用光影,創造出"如實幻覺"的夢想。

但換句話說,"形式大于内容"。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王強在《電視劇的創作》一書中提到了李少紅的大明宮話:

"李少洪的《大明宮文字》在視聽畫的處理上是精湛的,但《大明宮文字》的真正成功,并不是用傳統的視聽美學價值來衡量的。

話雖如此,李少紅應該開始在她的作品中處理文本,或者保持她驕傲的風格繼續吃舊書,也許她比我們更清楚。

李少紅"掉落"祭壇,"文化總監"濾鏡也徹底破碎

青石電影編輯部 |老孟

本文為青石電影原創内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