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12-18 10:05
牛肉米粉
荊州米粉形似廣東河粉,但口感完全不一樣,比河粉含米量更高,顔色更白淨,口感也更軟糯。底湯是滿含膠原蛋白的大骨湯,配上醬香味十足的牛肉碼子,營養豐富、口感也好,回味無窮。
打卡地:黃家塘牛肉米粉:沙市區黃家塘大橋周記面館:沙市區太嶽北路梅台巷手工米粉:沙市區北京中路梅台巷口五一路米粉:沙市區解放路
早堂面
關于早堂面的來曆,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是:1895年沙市開埠後,當地一面館老闆根據碼頭勞工因從事體力勞動喜歡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點,制作了這種油厚碼肥、湯鮮味美的面條。由于碼頭勞工多在淩晨時分到面館吃面後上工,故得此名。
打卡地:向明面館:沙市區紅星路好公道面館:沙市區崇文街菜場北大門旁西園面館:沙市區工農路1号
元豆泡糯米
元豆泡糯米是沙市的傳統早點小吃,元豆即是豌豆,因沙市人沒有“豌豆泡糯米”這種說法,是以用“元豆泡糯米”的稱謂方式,老沙市人也稱它為“蓿豌子泡糯米”。
打卡地:大賽巷美食一條街:沙市區北京中路290号粒粒香興隆老店:沙市區黃家塘
沙市老牌宵夜店,從紅星路國小斜對面搬到了紅星路轉盤後,裝修、格調更上了一個檔次。即使店面精緻了,但價格依舊“平易近人”。每到夏天,油焖大蝦及豐富多樣的鹵菜是食客們必點單品。
打卡地:紅星路和江津路交叉路口
九九大排檔
五一路大排檔
随便問一個荊州人宵夜去哪吃,應該都會說到五一路。這家看來老舊的店,卻同時擁有牛肉米粉、牛肉包子、涼面三款神
級小吃。打卡地:沙市區解放路
糯米包油條
将糯米蒸熟後平鋪,再将油條與開胃小菜裹在一起包進糯米裡:有油條的酥脆、小菜的鹹辣鮮香,還有糯米的軟糯清香。熱糯米飯裹上熱的油條,香酥綿軟,兼有嚼勁與糯口,風味絕佳。
打卡地:大賽巷美食一條街:沙市區北京中路290号破産兄弟糯米包油條:沙市區工農路
王大平羊雜
在荊州,冬天不去王大平來一鍋羊雜火鍋,冬天是不完整的。王大平羊肉羊雜鍋,滿滿一鍋的肉,分量超足,羊肉片兒很大,羊雜切絲,湯汁鮮美,膻味不重,老回民或許還不習慣這“清淡”味兒,但對于荊州人來說,“很對味”。
打卡地:沙市區解放路
老街坊
經過本地無數吃貨檢驗,在很多人腦海中,提起雞湯就會閃現“老街坊”的招牌。僅憑雞湯、剁椒魚頭、粉蒸肉這幾道招牌菜,就能在荊州區、沙市區家常菜江湖中脫穎而出。
打卡地:荊州市荊州區張居正街18号
糖葫蘆
分為糖葫蘆·原生菜和楚夢·糖葫蘆兩家餐廳,一家在荊州區内環路,一家開在沙市區江津中路。古香古色的裝修風格深受吃貨們青睐,糍粑鴨、青椒鳝絲、臘肉煨小洋芋、農家豆腐元子、陰米粥更是讓吃貨們回味無窮。
打卡地:荊州區荊東路民生巷内内環北路24号沙市區江津中路185号
田阿姨私房菜
真正的美味,是來自家的味道。田阿姨私房菜總能讓人吃出家的感覺,除了拿手的燒土雞和燒牛腩,還有鮑魚燒土雞、車厘子紅燒肉、鹿茸菌燒牛排、闆栗燒雞,羊肚菌炖雞湯……唇齒間驚豔的味覺體驗,讓人吃一次就再也無法忘懷,然而正是這一口溫馨可口的味道,才能成為老荊州人最為眷戀的美味。
打卡地:沙市區武德路新加坡城小區内
老天寶酒樓
老天寶酒樓,沙市無人不知的老牌餐飲名店。皮條鳝魚、珍珠元子、筒子骨藕湯、牛肉米元子、散燴八寶、砂鍋甲魚……想要品嘗老沙市味道,感受荊州傳統菜肴,來這裡就對了。
打卡地:沙市區中山路73号老天寶酒樓
鍋塊
荊州“鍋塊”分子面“鍋塊”與老面“鍋塊”。子面鍋塊,面粉無須發酵,講究現揉現做,在揉面的過程中加入飛花鹽、五香粉、姜末、蔥花,充分揉勻,入铛鍋烤得兩面金黃,香酥焦脆,吃起來嚼勁十足,面香誘人。
老面鍋塊,則将發酵好的大塊面餅攤薄,再将青蒜苗,豆瓣醬做成的餡料均勻地塗在面餅上,然後分兩次折疊成三層壓緊,用刀切開再撒上芝麻,入爐烤制。
打卡地:
汪涵鍋塊:沙市區北京路美佳華中間通道
王不套全麻鍋盔:沙市區萬達金街
還有一個多月,就是春節了。年味越濃,關于各地春節傳統美食的話題越多。哪怕嘗遍全國美食,最喜愛的恐怕還是“家鄉味道”。作家賈平凹說:“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在思念已久的家鄉味道中一解千愁。
美食,同樣也是旅行的意義。荊州,地處江漢平原,飲食文化相容并蓄,各式各樣的美食混雜在一起,讓荊州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風格。假如你來荊州,将會從美食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熱情。
所謂一城一味,不僅存在高堂之上,更隐匿于我們身邊的大街小巷,歡迎你來荊州,一起探尋藏匿在荊州街頭的人間美味。(記者: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