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它不是一味藥,而是最進階别的炫耀。他殺過的皇帝,足足有六位一一桓楚的桓玄、南燕的慕容超、西蜀的谯縱、後秦的姚泓、東晉司馬德宗、司馬德文,為史上之冠!“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出自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名句,描寫的正是這位建立了劉宋的一代雄主劉裕。
宋武帝劉裕(363年一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君主(420年一422年在位)。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第二十二世孫,西晉“八王之亂”後,劉裕家族舉家南遷至京口(今鎮江),到劉裕這一代,劉裕落魄到隻能靠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為生了。
話說劉裕的做派跟他的老祖宗劉邦幾乎一個德性。《魏書》載:“意氣楚刺,僅識文字,樗蒲傾産,為時賤薄。”,也就是說劉裕做事沖動粗魯,學識水準低,喜歡賭博,鄰居都瞧不起他。
但同時《宋書》又說:“(劉裕)及長,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特。家貧,有大志,不治廉隅。事繼母以孝謹稱”
《晉書》也說:“初,劉裕為布衣,惟谧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
琅琊王氏王導的孫子王谧就曾誇贊劉裕,說成就偉業的将來一定是他。
王谧的預言在不久的将來很快得到了應驗。晉安帝隆安三年,投身行伍的劉裕在北府軍名将劉牢之手下擔任參軍之職。
“孫恩之亂”爆發後,劉牢之奉命率北府軍鎮壓叛亂,劉裕受命率領十幾人去打前站,搞搞情報偵查工作。
不知道是劉裕的個性太張揚了,還是敵人眼睛太尖,劉裕剛抵達前線本打算偵查下敵人的火力部署,卻正巧迎頭碰上了叛軍孫恩的一千多号人。
此時躲又無處躲。藏又無處藏的劉裕,隻好置之死地而後生,領着手頭上僅有的十幾号人跟孫恩的一千多士兵火并了。
《宋書》上說:“牢之命高祖與數十人,觇賊遠近。會遇賊至,衆數千人,高祖便進與戰。所将人多死,而戰意方厲,手奮長刀,所殺傷甚衆。
意思就是說他們雙方對砍互撕後,劉裕身邊的戰友幾乎都被砍成了肉醬,隻有劉裕像是“邪靈附體”一樣揮舞着長刀,連砍帶劈在敵陣中一頓猛殺。
于是,奇特的一幕出現了。猛男劉裕,舉着大刀瘋狂的在野外追殺這一千多号人 ,
這幕,恰巧被趕來尋找他的劉敬宣看到了,劉牢之之子劉敬宣看到眼前上演的奇葩一幕,頓時驚得目瞪口呆,半晌都沒回過神來。
等劉敬宣緩過神來後,立馬率軍馳援劉裕将孫恩叛軍擊退。最終此戰的結果是“賊乃奔退,斬獲千餘人,推鋒而進,平山陰,恩遁還入海”。
雖然曆史上有“王不過霸,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說法,但在我看來
戰力爆表的劉裕與項羽相比,其實力甚至可能遠在項羽之上,《史記》對項羽的戰力描述僅是“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項羽一人殺百人,而劉裕是一人追殺千人,…
這一戰,讓劉裕得到了劉牢之的賞識。此後每逢大戰,劉牢之都親點劉裕做先鋒,并最終成為劉牢之最器重的悍将。
孫恩最終還是死了,是被劉裕打崩自殺死的。不過這并不丢臉,因為比起之後在戰場上死在劉裕手上的正餐來說,他不過是盤開胃涼菜!
這不,很快就開始上正餐了,
桓玄造反後,逼死了劉牢之,把持了東晉大權,還篡位建立了桓楚國。
與一根筋的劉牢之不同,劉裕很會審時度勢,他見桓玄勢大,就假裝依附桓玄,等待時機。
桓玄想殺了劉裕,徹底除掉北府兵,劉裕則想聯合北府舊将,把桓玄給搞死。這一次,劉裕又赢了。趁着桓玄将注意力放在中原的時機,劉裕發動了反抗桓玄的起義,響應者無數。
桓玄的屬下都勸桓玄說劉裕勢力弱小,不足為慮,桓玄卻憂心忡忡,認為劉裕是心腹大患。
事實證明桓玄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劉裕非等閑之輩,尤其是在軍事方面,桓玄的将領一個個都被劉裕打敗,就連他本人也死在了劉裕手上。
就這樣匡扶了晉室的劉裕逐漸登上了權力中心,執掌了朝政大權。
權臣劉裕建立的功績堪稱功高蓋主。
用氣吞萬裡如虎來形容劉裕,實在太形象了。數次平亂,劉裕滅了孫恩、桓玄,統一了整個南方;兩次北伐,劉裕先後滅掉南燕、後秦等國,還擊敗了北魏,将淮北、河南、關中等地收複,并光複了洛陽和長安,七分天下己得其四。在劉裕的時代,南朝的軍事實力達到了頂峰。他的赫赫武功,代表着當時南方漢人的最高巅峰成就,直到近千年之後,才被朱元璋重新整理了新記錄。建立劉宋後,劉裕對國家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嚴懲貪官,重用寒門之人,努力發展經濟,恢複生産,使得南方地區出現了短暫的盛世局面,劉裕也被稱為“南朝第一帝”。
劉裕即位後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并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明人李贽譽之為“定亂代興之君”。[cp]六位帝皇完:氣吞萬裡的屠龍專業戶
劉裕即位後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并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明人李贽譽之為“定亂代興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