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事:陸績與廉石

作者:又見青春

在明代蘇州知府況鐘的官衙裡,有一精緻的獻台,上面供奉的非神非仙,卻是一塊碩大無比的石頭,說起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

故事:陸績與廉石

蘇州府吳縣,東漢末年出了個名叫陸績的賢人,年幼時學習刻苦博聞強記,被人稱為神童。

一日吳侯在家設宴,遍請吳楚名士,陸績也在被邀之列。宴席中,陸績見所上柑橘,色橙黃,味甘美,伸手多拿了幾枚,藏于衣内。

吳侯責問道:“你身為吳楚名門後裔,為何作出偷橘醜事?”

陸績羞愧難當,泣告道:“幼年喪父,賴母親悉心撫養成人,今我食佳肴,母食糟糠,于心不忍,故藏橘數枚,欲孝敬母親……”

故事:陸績與廉石

吳候聽罷,點頭稱贊道:“小小年紀,即知如此孝敬,陸績藏橘不為偷,可保舉為孝廉。”

後來,陸績果被吳侯重用,作了郁林太守轉眼太守任期已滿陸績向新太守交割完公文印信,攜眷乘船返鄉。

陸績在郁林任職,整日忙于公務,今日閑暇,方才盡情賞江南水鄉美景。隻見那山碧水清,沃野崗長;塊塊菜田,綠花黃;片片莊園,稻麥飄香。

陸績正陶醉在南國盛景之中,忽聽山上殺聲震天,沖下一隊綠林好漢,鈎铙繩索齊上,将陸績的大船截住,拉到岸邊。

為首的好漢用刀指着陸績喝道:“快把搜刮的銀子交出來!敢說半個不字,我把你全家砍死扔到江裡喂王八。”

故事:陸績與廉石

陸績答道:“衆位好漢,陸績在任數年,薪俸僅夠衣食,哪有多餘銀子?”

“哈……”頭領大笑起來,“裝什麼洋蒜?誰不知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你任太守三年,你搜刮百姓的錢呢?

陸績再三申辯,那頭領哪裡肯信,看了看大船,揮手喝道:“你再裝窮也不頂事!船的吃水線這麼深,不是明擺着船上有金銀嗎?搜!搜出金銀再叫貪官你死個明白!”

衆好漢上船搜查。外艙隻有兩個木箱,内裝幾件換洗的衣服,剩下全是書籍。幾兩散碎銀子,夾在衣服中間。

揭開底艙蓋闆,有人驚叫:“有了,有了!”不一會,搬上來十個壇子,伸手往裡一抓,抓出幾塊鹹竹筍。

故事:陸績與廉石

再看底艙、大大小小堆放着許多石頭,一塊最大的足有幾百斤重。

頭領見沒有搜出金銀,問陸績:“你裝這麼多石頭幹什麼?”

陸績此時又驚又怕,連話也說不全了,還是駕船的艄公向衆好漢說明了原委。

原來陸績在郁林任太守三年,牢記清廉自守的家訓,不貪無義之财,不擾害百姓。每日除衙門公務外,讀經注易下鄉勸民農桑。

他所得宮,衣食之用尚不富足,況他還不時周濟鳏寡孤獨之人,哪有餘财呢?這次離任返鄉,陸績見偌大一船,僅數人乘坐,行李又輕,途中難經風浪便派人買了十壇郁林特産鹹竹筍,分量還不夠,便又請岸上送行的士民工商幫忙揀了許多石頭放在倉底,作穩船之用…

衆好漢聽到這裡,方知原委。頭領又試探着問:“我聽說,時下的官都是賊,難道你就沒有一次明偷暗搶的事?”

故事:陸績與廉石

“有,有!”陸績說出了小時候吳王宴上偷橘的事。

“陸大人,錯怪了。”頭領聽完忍不住扶住陸績說,“我等在此落草為寇實是貪官盤剝所緻,數年間,我們不知殺了多少貪官,劫了多少銀兩,今日遇你這樣的太守,實是平生第一遭,這船上的石頭,确實是珍寶,它是名符其實的廉石啊!”

于是,衆好漢将陸績一家送上船又強贈一些銀子供陸績路途之用,這才揮手相别。

陸績平安到家,廉石的故事也在吳縣一帶廣為流傳陸績的後人把這些石頭視為珍寶,凡科舉中第為官赴任前,都帶一塊石頭供于官衙書案之上以警貪賄。

A錢受賄,曆年來是中國封建官吏的一大頑症。是以對清官,老百姓打心眼裡佩服;對贓官,老百姓是恨到骨子裡去。

故事:陸績與廉石

古代的陸績、範質尚能做到廉潔、儉樸,兩袖清風,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來說,更應廉潔奉公,當好人民的公仆了。

為官之道如何保持廉潔的作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