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龍吟虎嘯的江湖大哥
水浒中占山為王當大哥的,其實并不多,其中宋江和晁蓋是最著名的,當然還有比較著名的前梁山寨主,王倫這位大哥,最後被林沖火并掉,死于非命。
除了王倫和桃花山的李忠等外,其實水浒中還有一位最奇特的大哥,此人的江湖綽号叫:金眼虎,先不說别的,單看這個綽号,就像一個小角色。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水浒中有個潛規律,也叫解讀密碼,即:凡綽号中有“虎”的,都是醬油黨,幾乎沒一個入選天罡星的。因為梁山好漢中,武松是打虎英雄,李逵力殺四虎,還有一位綽号叫打虎将的李忠,是以綽号中有“虎”的,能牛起來才怪呢。
但這位金眼虎,卻不一樣,他并非水浒108将之一,而且真名也牛,叫:鄧龍。綽号:金眼虎,真名:鄧龍。這仿佛是要告訴我們,這位要“龍吟虎嘯”于水浒江湖之中。
可惜卻更讓人失望,鄧龍連個小角色都不如,雖然是一方江湖大哥——二龍山的寨主。來看下原著,鄧龍本是二龍山上一座寺廟的住持,後來不知為何還了俗,拉起一彪隊伍,占據二龍山為王,開始了很有前途的山大王生涯。
是以鄧龍,堪稱是水浒中最奇特的江湖大哥,放着好好的高僧不做,卻轉業當了江湖大哥,這個轉變實在讓人目瞪口呆。
二、來了位叫魯智深的和尚
自鄧龍當了江湖大哥後,很快二龍山上便迎來了水浒中最著名、最不守規矩的和尚魯智深,他想投奔鄧龍,入夥二龍山,可哪料鄧龍死活不收。但魯智深可不是林沖,才不受這鳥氣呢,當即跟鄧龍打了起來。
鄧龍雖和尚等級雖比魯智深要高,但武功卻差遠了,被魯智深打傷。于是“隻把這山下三座關,牢牢地拴住”。魯智深又沒别路上去,就圍着二龍山叫罵,鄧龍就是不出來了,任憑魯智深叫罵。
這下,可把魯智深氣得夠嗆,正這時,恰好遇到受曹正指點,也來投奔二龍山的青面獸楊志,不經意間看了魯智深一眼。魯智深正沒處撒氣呢,就跟楊志動了手,一番較量後兩人不打不相識,各自不但都聽說過對方的江湖威名,更佩服對方的武功,是以成了好哥們。
眼前就是二龍山,魯智深和楊志卻望山興歎,如何進去?最後一合計,還是回到操刀鬼曹正那裡,因為曹正是林沖的徒弟,自然算是“故人”。
果然,曹正對魯智深也是分外欽佩和熱情,得知情況後三人聯了手,由于魯智深曾打傷過鄧龍,是以把魯智深當成“投名狀”,去交由鄧龍解恨。就這樣三人騙開二龍山,一見面魯智深就吧鄧龍給幹掉了,奪下了二龍山。魯智深接替鄧龍,成了第二任二龍山的大哥。
這位水浒大哥鄧龍交代完了,但有心人也許會提出一個疑問,鄧龍這個人物,似乎在《水浒傳》可有可無,為啥非要寫上他?還非要讓他曾是一位高僧?施耐庵這是要幹啥?
三、隐藏在鄧龍身上的水浒解讀密碼
這疑問,其實隻有施耐庵最有發言權,但奈何施老早已駕鶴仙去,我等後人隻得,當一回少年郎并“為賦新詞強說愁。”
其一,皆知水浒中有許多著名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成雙甚至三次發生。其中,發生了三次的有,武松殺嫂、楊雄殺妻和盧俊義殺妻。雖屬于同一類型事件,但無論武松和潘金蓮,還是楊雄和潘巧雲,再或盧俊義和賈氏,其人物形象和性格等,非但沒有混淆,反而更是清晰。
而兩次發生的著名事件也有許多,比如王倫刁難林沖、鄧龍刁難魯智深!可以發現,王倫和鄧龍都是大哥級人物,而林沖和魯智深,也都是能力超強的好漢,卻遭受同樣事件,林沖委曲求全,直至晁蓋來後爆發,而魯智深卻有仇當面就報,一下子兩人的性格,就全出來。
且更加妙的是,王倫是不及地的秀才,刁難會作詩的知識分子林沖,鄧龍是不當高僧的和尚,刁難和尚中的金剛魯智深,堪稱針尖對麥芒。因為若對換一下,比如林沖投奔鄧龍,鄧龍絕對會收留林沖,而魯智深投奔王倫,也會被王倫很愉快的接受——這便是要說的第二條。
其二:王倫不收林沖,書上的理由是王倫嫉才妒能于林沖。而鄧龍同樣也是嫉才忌魯智深。但問題是,若林沖沒有上梁山,而是投奔二龍山的鄧龍而來,還會發生這樣的事嗎?
自然不會,因為鄧龍不收魯智深的真正原因是:他曾經是個高僧,而魯智深也是位和尚,所謂同行冤家,彼此知根知底,你玩啥我清楚,我要幹啥你知道,都是老司機,套路怎麼玩?
而林沖若到來就不一樣了,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還是位會作詩的知識分子,鄧龍是高僧,“高僧光環”能護體,且還有上司經驗。到時候鄧龍用幾句說辭,就能完美解釋,自己為何不當高僧要當山大王,且還會非常高大上。林沖怎會知其中的套路?自然不會懷疑,然後鄧龍用自己的上司經驗駕馭,使林沖為己所用!
但這些套路,鄧龍是絕不敢用在同是也是和尚的魯智深身上,因為他害怕玩不轉!同理反觀王倫和魯智深,其實也是如此情況。是以施耐庵的這個“水浒密碼”,不但展現出了其天人般的寫作技巧。同時也可知施耐庵必是位,能輕易洞悉“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