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作者:澎湃新聞

三門峽黃河水利樞紐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156個重點項目中唯一的一個水利工程,在新中國水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當時一批文藝工作者以此進行了創作,其中當然少不了畫家的身影。

9月28日,“但替河山添彩色——吳作人《黃河三門峽》研究展”在蘇州吳作人藝術館開幕。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展覽以吳作人的18件作品,4件複制品,近110件文獻資料,呈現對吳作人藝術實踐與成就的研究新成果。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中流砥柱》,油畫,1955-1956年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吳作人展覽中的文獻

黃河由遠方蜿蜒奔流而來,兩岸岩石壁立,遠方山巒連綿不斷,隐沒在藍灰色的霧霭之中。河中濁浪奔騰,洶湧推逐。這就是吳作人畫筆下的《黃河三門峽·中流砥柱》所描繪的場景。在畫面所表現的粗犷雄渾的山水之間,正在鑽探施工的渺小的人們與自然的雄偉形成驚心動魄的對比,也恰是在這種對比中,不僅展現了修建三門峽黃河水利樞紐工程的不易,也顯示了向自然挑戰的勞工們的勇敢和決心。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吳作人

吳作人(1908—1997),原籍安徽泾縣,生于蘇州。1927年考入上海藝術大學,得到徐悲鴻的指導。1930年在徐悲鴻的幫助下赴歐洲留學,先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後轉入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學習。1935年歸國,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新中國成立後為中央美院教務長、院長,曾任中國美協主席。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吳作人,《黃河三門峽工程隊宿營處》,油畫,1959年

三門峽黃河水利樞紐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156個重點項目中唯一的一個水利工程,在新中國水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為了治理黃河水患,曆年來,人們作出了許多不屈不撓的鬥争。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上司人更是把黃河安危緊系心頭。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考察黃河後不久就向全國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号召。黃河進入全面治理、綜合開發的曆史新階段。在20世紀50年代,全國各地的水利精英齊奔三門峽修建黃河大壩。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開工,1961年建成。三門峽黃河大壩的建成,結束了黃河三年兩決口的局面,使兩岸人民得以安居樂業。三門峽黃河大壩的興建,在當時是個開天辟地的大事,一大批文藝工作者為此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贊歌。其中當然少不了畫家的身影。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吳作人,《黃河三門峽大壩(之二)》,油畫 1959-1960年

而上述的《黃河三門峽》就是畫家吳作人創作于這一時期的油畫作品。

吳作人先生的女兒蕭慧在展覽現場接受采訪時回憶說:“父親于上世紀30年代遊學于歐洲,系統學習了北歐傳統的寫實主義油畫創作方法,有着紮實的西畫繪畫功底和造型塑造能力。1955年,父親前往視察三門峽大壩的建設情況,看後很是激動,充滿創作激情,當即決定要把眼前的壯麗場景畫下來。”

據介紹,在上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早期的10餘年間,為了反映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祖國人民新的精神風貌,吳作人和許多老一輩藝術家一樣一頭紮入基層,深入工農兵,到祖國各地區考察寫生:1952年,赴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考察;1953年,赴甘肅麥積山石窟考察;1954年,赴安徽佛子嶺水庫等地寫生;1955年,赴内蒙古、河南黃河三門峽水利工地考察、寫生;1956年,赴旅順、大連寫生;1957年,赴青海寫生;1960年,為人民大會堂甯夏廳作畫赴甯夏寫生;1961年随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的“東北旅行寫生團”赴東北寫生;1962年,赴蘇州、無錫等地寫生……其中分别于1955年和1959年兩次赴河南黃河三門峽水利工地考察寫生,可見吳作人先生對黃河三門峽這一創作題材之重視。他不僅做了大量的寫生速寫,回京後還創作了多幅油畫作品,其中兩幅油畫代表作品和四幅速寫作品現收藏于中國美術館。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吳作人,《三門峽·中流砥柱》,紙質 炭筆,1955年12月

吳作人曾說:“藝術要反映生活,反映環境,反映一個時代,反映一個民族。”1956年,吳作人來到剛剛開始施工的黃河三門峽水庫工地,雄偉的景色和改造山河的宏圖使他激動。據吳作人女兒蕭慧回憶:“在以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為主題的藝術創作中,吳作人曾有一個‘黃河三部曲’的宏大創作計劃。”《黃河三門峽·中流砥柱》是吳作人計劃創作《黃河三部曲》中的第一幅,這件作品後來也成為了他風景畫中的代表作,從中可以看到畫家的思想感情、藝術修養、繪畫技巧熔于一爐的風格。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吳作人,速寫,1955年12月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吳作人,速寫與筆記,1955年12月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艾中信此前在分析這幅畫時說道:“畫家以舒暢嘹亮、充滿信心的筆調,用簡潔有力的手法,從容不迫地揮寫出孕育人類文明的洪荒世界……描繪滾滾洪水,走筆連綿,在綽約潇灑的技巧中,顯示出驚濤洶湧,沙流宛轉,如聞冰崖喧嘩之聲,如見回旋沉浮之勢。”激流翻滾的白浪是用調色刀勾畫的,它加強了水面反光的效果,使流水更加生動有緻。《黃河三部曲》的第二幅是《人定勝天——黃河三門峽組畫之二》,此外,他還寫下《三門峽歌》三阙,分别為《兇險的三門峽》、《人定勝天》、《三門峽市》,唱出了畫家激奮昂揚的心情。

新中國美術70年|吳作人《黃河三門峽》,但替山河添顔色

吳作人《人定勝天——黃河三門峽組畫之二》 ,木闆 油畫,1959年

遺憾的是在以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為主題的藝術創作中,吳作人的“黃河三部曲”的宏大創作計劃隻完成了其中的之一、之二,此後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将之三創作完成。但此次以《三門峽》這一件作品為研究的樣本對象,廣泛挖掘并收集基礎資料,深入進行梳理剖析,研究探析,然後精心策劃展陳形式并總結出一定的理論研究成果展,不妨讓我們管窺畫家準備創作這組宏大作品的曆史情景和藝術雄心。

據悉,此次展覽由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和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主辦,吳作人藝術館承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