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浮華躁動的時代,越來越少的人願意靜下心來去閱讀一本小說,确切的說很少人需要文字來陶冶情操了。更不要說是要閱讀一本長篇巨作。但是不管何時,文字帶給人的感動,帶給人的震撼是其他媒介所不能做到的,在文字中,你可以遐想無限,你可以自行勾勒出你心目中的各種角色,一篇文章你給十個人看,他們或許會有十種不同感受,但是一本好的小說,好的文字,不管它帶來的是什麼情感,我們都會被深深吸引。
《兄弟》這本小說雖然主線是圍繞着兩個兄弟之間的故事展開的,卻濃縮了一個時代史,把它說成一部史作,也一點也不過分。文章的語言看似粗俗甚至是肮髒,作者非常喜歡用“王八蛋”“他媽的”這樣的詞彙,但是正是因為這種真實的語言我們才能真切的感受到那個時代人民真實的生活,人物的性格才會更加的鮮明與突出。就好像本書的主角李光頭一樣,我們似乎不能用好與壞來簡單的評價,對這樣一個聰明,痞氣還有點狡猾的角色卻更加能激發出我對他愛與恨的情感。
我愛他的頑皮,在他小時候的那段歲月裡,他漫無目的滿街遊逛時,我能看到一個小光頭穿的邋裡邋遢滿街瞎晃的情景,他的調皮與率真與身居來,真實不做作。第一次恨他,是在他揭發爸爸宋凡平時,我對他的行為很憤怒,在看到宋凡平被打的渾身是血時,我恨着他的不懂事。在宋凡平慘死的車站時,我又很想愛這個男孩,在看到他為媽媽到處組裝去鄉下的車時,我又忍不住愛他。全書中,我對他的愛與恨一直都沒有停止,他總是讓我覺得是天使與惡魔的化身,他不做作,他活的很真實,愛恨分明,很難去真正愛上他也很難去真正愛上他。
對于宋鋼,他和他的爸爸一樣,是一個讓人心疼的角色。在看書的過程中,我很傷心的哭過兩次,一次是宋凡平被打死在車站,一次是宋鋼卧軌在車站,兩次我都無法遏制自己的情感。兩個人的性格如此相似,就像是李蘭說得“有其父必有其子”,兩個人最後命運卻沒有像他們的外表那樣的高大與不屈。我無法了解宋鋼最後會選擇這樣的一種方式去結束他的一生,也許他無法在自己夫妻與兄弟之間的做出選擇,他真的太善良了,他害怕傷害任何他愛的人,但最後他還是愛着所有的人,把所有的悲傷帶走。這就是他和李光頭的差別,李光頭自私,卻愛恨分明,宋鋼卻隻有一個“傻”字足以概括,善良到傻,癡情到傻,為他人着想到傻,到最後他都是那個傻傻的讓人忍不住心疼的人。我想他死後也應該不會想到自己深愛的女人會選擇另外的一條路走下去,雖然我是女人,但我同樣不太能了解為何林紅會選擇這樣的一條路。
林紅,一直是圍繞着這兩個兄弟愛情之間的一個人,但我真的卻無法将她看透。我知道,她深深的愛着宋鋼,她對李光頭隻是寂寞空虛冷時的需要,她沒有愛過這個男人。有時候我還會覺得她的愛很自私,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這個人的出現,宋鋼的生活會不會有點不一樣。我無法了解最後她會選擇用“林姐”這樣的身份生活下去,或許她隻是為了生存,或許她本身就是這樣的人,再或許她隻是心已經死了,隻是一個軀殼,但更或許她是為了懲罰自己,為了提醒自己做過了什麼,不管怎樣,結局就是她再也不是那個天真,驕傲,的小姑娘,她所有的一切美好都在那一晚随着和李光頭的雲雨之歡,随着宋鋼的死徹底結束。
這本書裡面講述了不僅僅是兩個兄弟之間的故事,還有劉鎮那些人物的成長故事,從他們的成長中也能感受到從動亂時代到現代整個時代的變遷,能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人的起起伏伏,沒有什麼人都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這就是這本書的偉大之處,看似隻是也一個劉鎮中的故事,卻已将萬千心态包含之中。
不得不佩服餘華的寫作能力,構思能力,他的确将人物寫活了,也的确将曆史寫活了,文章的最開始他就将結局告訴了我們,這不像懸疑小說我們渴望知道結局,但是它帶給我們一樣的求知欲,讓我們渴望知道發生了什麼,這本書的魅力就是在于我們渴望知道接下來的故事,渴望一直讀下去。慢慢的你不會覺得700頁的小說太過長,而會覺得整本書都很飽滿,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