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浮华躁动的时代,越来越少的人愿意静下心来去阅读一本小说,确切的说很少人需要文字来陶冶情操了。更不要说是要阅读一本长篇巨作。但是不管何时,文字带给人的感动,带给人的震撼是其他媒介所不能做到的,在文字中,你可以遐想无限,你可以自行勾勒出你心目中的各种角色,一篇文章你给十个人看,他们或许会有十种不同感受,但是一本好的小说,好的文字,不管它带来的是什么情感,我们都会被深深吸引。
《兄弟》这本小说虽然主线是围绕着两个兄弟之间的故事展开的,却浓缩了一个时代史,把它说成一部史作,也一点也不过分。文章的语言看似粗俗甚至是肮脏,作者非常喜欢用“王八蛋”“他妈的”这样的词汇,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真实的语言我们才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真实的生活,人物的性格才会更加的鲜明与突出。就好像本书的主角李光头一样,我们似乎不能用好与坏来简单的评价,对这样一个聪明,痞气还有点狡猾的角色却更加能激发出我对他爱与恨的情感。
我爱他的顽皮,在他小时候的那段岁月里,他漫无目的满街游逛时,我能看到一个小光头穿的邋里邋遢满街瞎晃的情景,他的调皮与率真与身居来,真实不做作。第一次恨他,是在他揭发爸爸宋凡平时,我对他的行为很愤怒,在看到宋凡平被打的浑身是血时,我恨着他的不懂事。在宋凡平惨死的车站时,我又很想爱这个男孩,在看到他为妈妈到处组装去乡下的车时,我又忍不住爱他。全书中,我对他的爱与恨一直都没有停止,他总是让我觉得是天使与恶魔的化身,他不做作,他活的很真实,爱恨分明,很难去真正爱上他也很难去真正爱上他。
对于宋钢,他和他的爸爸一样,是一个让人心疼的角色。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很伤心的哭过两次,一次是宋凡平被打死在车站,一次是宋钢卧轨在车站,两次我都无法遏制自己的情感。两个人的性格如此相似,就像是李兰说得“有其父必有其子”,两个人最后命运却没有像他们的外表那样的高大与不屈。我无法理解宋钢最后会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去结束他的一生,也许他无法在自己爱人与兄弟之间的做出选择,他真的太善良了,他害怕伤害任何他爱的人,但最后他还是爱着所有的人,把所有的悲伤带走。这就是他和李光头的区别,李光头自私,却爱恨分明,宋钢却只有一个“傻”字足以概括,善良到傻,痴情到傻,为他人着想到傻,到最后他都是那个傻傻的让人忍不住心疼的人。我想他死后也应该不会想到自己深爱的女人会选择另外的一条路走下去,虽然我是女人,但我同样不太能理解为何林红会选择这样的一条路。
林红,一直是围绕着这两个兄弟爱情之间的一个人,但我真的却无法将她看透。我知道,她深深的爱着宋钢,她对李光头只是寂寞空虚冷时的需要,她没有爱过这个男人。有时候我还会觉得她的爱很自私,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出现,宋钢的生活会不会有点不一样。我无法理解最后她会选择用“林姐”这样的身份生活下去,或许她只是为了生存,或许她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再或许她只是心已经死了,只是一个躯壳,但更或许她是为了惩罚自己,为了提醒自己做过了什么,不管怎样,结局就是她再也不是那个天真,骄傲,的小姑娘,她所有的一切美好都在那一晚随着和李光头的云雨之欢,随着宋钢的死彻底结束。
这本书里面讲述了不仅仅是两个兄弟之间的故事,还有刘镇那些人物的成长故事,从他们的成长中也能感受到从动乱时代到现代整个时代的变迁,能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起起伏伏,没有什么人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这就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看似只是也一个刘镇中的故事,却已将万千心态包含之中。
不得不佩服余华的写作能力,构思能力,他的确将人物写活了,也的确将历史写活了,文章的最开始他就将结局告诉了我们,这不像悬疑小说我们渴望知道结局,但是它带给我们一样的求知欲,让我们渴望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本书的魅力就是在于我们渴望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渴望一直读下去。慢慢的你不会觉得700页的小说太过长,而会觉得整本书都很饱满,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