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解體,俄國人放棄了七十年的社會主義道路,重新加入資本主義世界。國體的變化,也引起了其國内部分人對蘇聯及包括列甯在内的上司人的否定,甚至有人提出要讓列甯搬出紅場。但沒有曾經革命者們“筚路藍縷以啟山林”(出自《左傳》),又怎會有今日之俄羅斯呢?
提起馬克思,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他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是共産主義思想的建立者,而與之并列的列甯,同樣是個全世界都不能忽略的革命者。可以說,共産主義思想就是在他手裡完成了理想到現實的轉變。

▲列甯向群衆發表革命演說(油畫)
将曆史倒回到19世紀,當時的西歐各國先後開啟了工業革命和資産階級革命,無論經濟還是軍事,實力皆不可同日而語,将世界上其他國家都遠遠地甩在了身後。與之相比,
據《列甯傳》記載,。公元1905年,在中國東北,“日俄戰争”中沙俄大敗,這直接動搖了沙皇政府的統治根基。但在沙俄政府武力鎮壓下,革命失敗,列甯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第二次流亡。
▲沙俄軍隊作戰場景油畫
191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悍然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3月(俄曆2月),俄國“二月革命”爆發,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代表資産階級利益的臨時政府和代表工農兵利益的蘇維埃政權,雙方理念路線不同,摩拳擦掌準備為國家統治權繼續展開鬥争。
此時,作為布爾什維克黨的領袖,列甯選擇結束流亡生涯,回到俄國繼續上司革命。。毫無懸念,列甯當選為主席,就這樣,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人類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列甯舊照
因為意識形态不同,西方的資産階級對列甯和他所上司的布爾什維克黨頗為敵視,在國内,保皇黨蠢蠢欲動,被推翻的臨時政府所代表的資産階級也不甘失敗。而國外,
面對如此嚴峻的國内外環境,。筚路藍縷以啟山林,經過數年苦心孤詣的發展,1922年12月30日,蘇俄、烏克蘭等國組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人類曆史上最龐大的紅色國家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蘇聯時代的克裡姆林宮
縱觀列甯的一生,可謂命途多舛,不僅事業頻頻受挫,就連生命都數次遭受威脅。比如在1918年1月14日,列甯在彼得格勒乘坐汽車時就曾經被埋伏的12名槍手射擊。而人們不知道的是在蘇聯成立之時,列甯已經二次中風,身體虛弱到必須停止一切政務活動。53歲的列甯最終于1924年1月21日逝世。
▲長眠于水晶棺中的列甯
1991年蘇聯解體後,許多人認為俄羅斯是資本主義國家,不應當再讓社會主義領袖列甯長眠紅場,為此提出政府應将拆除列甯墓,列甯移出紅場并予以火化,下葬在其故鄉,一時間議論紛紛。對此,
縱觀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是為無産階級理想奮鬥的一生。他為俄羅斯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 《左傳》 《列甯傳》 《列國志: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