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衆生相1:突如其來的災難下,考驗的是人性。2:自殺性恐怖襲擊者,他們的内心世界是怎樣的?3:如何應對恐怖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作者:看電影學心理

影片真實再現震驚世界的“印度9·11”孟買恐襲事件,2008年11月,著名的泰姬陵酒店意外遭到恐怖分子入侵,恐怖分子無差别行兇,讓整個酒店陷入絕望之境,百餘名酒店住客及員工被困,無人得知何時能等來救援,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就此開啟…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衆生相1:突如其來的災難下,考驗的是人性。2:自殺性恐怖襲擊者,他們的内心世界是怎樣的?3:如何應對恐怖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多年以來,我們已經習慣看到那些螢幕英雄的出沒,就好比漫威人物一般,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然而在真實的生活背景下,還會有這些英雄的存在麼?

人類曆史上,有很多段不忍回首的真實恐怖襲擊的慘案,反映這一類事件的影片也不少,例如關于9·11的影視劇作品如《93航班》,聚焦慕尼黑慘案的《慕尼黑》,聚焦波士頓恐怖襲擊的《愛國者日》,以及講述巴黎列車恐怖襲擊的《15點17分,啟程巴黎》等等。

《孟買酒店》真實再現了當年震驚世界的“印度011”孟買恐怖事件,情節簡單直白,簡單的幾個視角切換介紹了人物場景。就這麼簡單,沒有前因後果,也沒有什麼征兆,随着一聲槍響,殺戮就開始了。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衆生相1:突如其來的災難下,考驗的是人性。2:自殺性恐怖襲擊者,他們的内心世界是怎樣的?3:如何應對恐怖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開着手機,我要親耳聽到他們的哭喊聲”

這是一場毫無反抗力的屠殺,全副武裝的襲擊者一邊散步,一邊掃射目光所觸及到的人群。真實的血腥爆頭,殘暴的無差别殺人,所有的經曆者都戰戰兢兢地躲藏着,玩着恐怖版貓與老鼠的遊戲,等待着死神的降臨。

不得不提的就是印度的治安,孟買雖然是數千萬人口的大都市,但是并沒有特種部隊,負責治安的警察槍支彈藥也少得可憐,大多數也隻是配置了木棍而已,想要消滅恐怖襲擊者,必須從數百公裡外的德裡調兵,長達數十小時之久。

在這場無差别的殺戮下,沒有人擁有主角光環,火車站擁堵的平民老百姓,咖啡廳竊竊私語的戀人們,泰姬陵酒店冠冕堂皇的大人物們,在殘暴的槍口下,顯得渺小而卑微,無不如此。

或許看多了個人英雄,總覺得某個人會雄起,心中總是莫名的有些希望。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衆生相1:突如其來的災難下,考驗的是人性。2:自殺性恐怖襲擊者,他們的内心世界是怎樣的?3:如何應對恐怖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然而事實就是這麼殘酷而真實,美國人甘願犧牲外逃的機會,為了孩子身陷敵手,也終究難逃被槍殺的厄運;裝着高深莫測的俄羅斯前特種兵也是毫無抵抗地被爆頭,那種無力的絕望感就吞噬了整個人的心靈。是的,那種瀕臨死亡的絕望無助,讓每個人都深陷極大的恐懼當中。

從心理學角度講,恐懼是在可怕情景影響下産生的一種十分緊張的情緒反應。特别是當這種情景可使人具有重大意義的需要遭到剝奪時,如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名譽、前途和經濟的利益時,恐懼的情緒就會支配人的整個身心。

在恐懼的支配下,人性的自私懦弱與卑微無助,展現得淋漓盡緻。在恐怖襲擊開始時,街頭上無助恐慌的人群擁堵在酒店門口,希望能尋找到避風港灣。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衆生相1:突如其來的災難下,考驗的是人性。2:自殺性恐怖襲擊者,他們的内心世界是怎樣的?3:如何應對恐怖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酒店大堂裡的人呢,有的觀望着事态的發展,有的呵斥着禁止他們的進入。此時暖心的一幕出現了,大堂經理打開了酒店大門,擁抱了驚慌的人群,也将恐怖分子帶進了酒店。

到底應該如何做呢?或許有些人會指責大堂經理,認為他的行為帶來了更大的災難。然而,如果換位思考呢,假如那個時刻,你就是酒店外面已經驚恐至極的人群呢?

何況對于恐怖分子而言,一扇大門根本阻擋不了他們的腳步,無非殺戮晚上片刻罷了。

這一幕,在後面的貴賓酒吧再次出現。

對于深陷災難與恐慌的人群而言,貴賓酒吧無疑是最安全的所在。人性是自私而貪婪的,他們不希望别人來威脅自我的安全,于是阻擾着大門的開啟。此時此刻,令人尊敬的主廚站了出來,他打開了大門,将外面求助的人群接了進來。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衆生相1:突如其來的災難下,考驗的是人性。2:自殺性恐怖襲擊者,他們的内心世界是怎樣的?3:如何應對恐怖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睿智的主廚敏銳地覺察到了人群中的恐懼與驚慌并妥善處理,前台女接待甯願被爆頭也不願充當血腥屠殺的幫兇,錫克族服務生更是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消除了英國老太太的不安,更援救了不少人,可以說,在整部影片中,最充滿閃光點的群體正是這些酒店的服務人員。

他們是弱小的,但他們又是偉大的。在這場災難中,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不為過,畢竟如同主廚所說,每個人都有家人和人生,選擇逃避也不是什麼恥辱。然而在死亡面前能勇敢地站出來面對,這無疑是可貴的。

自殺性恐怖主義是指為了引起目标對象或公衆的注意并散播恐怖氣氛, 而自願采取與標明目标同歸于盡的方式殘害無辜, 自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換取任務的成功, 進而達到某種宗教、政治或社會目的。自殺性恐怖分子并沒有單一的心理側寫, 其動機也很複雜。他們可能是出于宗教或政治目的而進行自殺性恐怖襲擊, 也可能是基于理性分析而做出的選擇。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衆生相1:突如其來的災難下,考驗的是人性。2:自殺性恐怖襲擊者,他們的内心世界是怎樣的?3:如何應對恐怖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在整部影片中,恐怖分子的殘忍血腥人神共憤,他們的年輕無知也讓人印象深刻。

這些年輕人來自巴基斯坦的大山裡,生活貧窮,什麼教育和醫療啊,那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對他們而言,酒店裡的飯食以及抽水馬桶的神奇,都足以讓他們歡呼雀躍。在面臨死亡的瞬間,恐怖分子與家人的通話,無不顯示着他們的年輕與稚嫩。

然而,他們卻有着最堅定的信仰,一輪又一輪的洗腦教育訓練,更堅定了他們對于異教徒的憎恨與自我犧牲的崇高。更何況,除了精神支撐以外,他們的自殺性襲擊,能給家人帶來一萬美元的收入,提升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

他們深信,這種自殺性恐怖襲擊會給敵人帶來巨大的傷害,能夠讓敵人産生極大的恐懼與焦慮。他們缺乏表達利益訴求和争取合法權利的管道,自殺性恐怖襲擊就成了他們在絕望中所使用的一種瘋狂的不計後果的報複手段。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衆生相1:突如其來的災難下,考驗的是人性。2:自殺性恐怖襲擊者,他們的内心世界是怎樣的?3:如何應對恐怖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有的宗教狂熱分子,甚至将自己看作是殉道者或烈士,他們認為保護自己的宗教是一種義務,而且會是以得以在死後升入天堂,避免輪回的痛苦,還能受到後人的尊敬,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恐怖組織最喜歡的招募對象,就是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認同報複文化,受過嚴重心理創傷,具有為組織犧牲的觀念,受極端宗教文化熏染的邊緣性人格。

像其他災難一樣,經曆恐怖事件會導緻一些心理精神疾病的發生。那些直接暴露者會經曆心理的痛苦;由于不确定誰暴露于危險中、誰将會被襲擊,許多未受到暴露危險的人會經曆同樣的痛苦。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衆生相1:突如其來的災難下,考驗的是人性。2:自殺性恐怖襲擊者,他們的内心世界是怎樣的?3:如何應對恐怖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對多數人而言,這些急性的心理反應會随時間而解決。少數人的這種反應不會結束,而會發展為心理精神障礙。如急性應激障礙(aso)、ptsd、抑郁症、恐怖症、酒精和尼古丁濫用等。

大多數人遭受恐怖襲擊後的創傷後精神症狀是短暫的。早期症狀會随着教育、休息和維持正常的生物節律(按時上床、按時吃飯)而消失。媒體報道既可以令人安心也會導緻人擔心,限制報道可以使混亂狀況最小化。尤其是對兒童、對受傷人員的配偶進行教育不僅有助于治療,也有助于查明症狀是否惡化及持續存在。

如果症狀持續存在,就需要心理和藥物的治療。然而,ptsd不是唯一與創傷相關的障礙。恐怖事件之後人們的抑郁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障礙的危險性明顯增加,物質濫用也增加。心理因素參與的醫學疾病心身疾病也猛增—從心髒病到糖尿病等。而重要的是受傷的幸存者會因心理因素影響到生理狀況。

創傷事件後會發生創傷性的喪失、不可解釋的軀體症狀、抑郁症、睡眠紊亂、酒精和咖啡因及濫用煙草、家庭沖突和暴力。憤怒、懷疑、悲傷、焦慮、害怕、易激惹是常見的情緒反應。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衆生相1:突如其來的災難下,考驗的是人性。2:自殺性恐怖襲擊者,他們的内心世界是怎樣的?3:如何應對恐怖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就如同影片中所講,泰姬陵酒店重新開張後,不少遊客重新回到了酒店,為當時的黑暗時刻哀悼,對他們而言,這也是心靈上的哀悼。

哀悼,是幫助我們從喪失與創傷中恢複過來的關鍵!

德裡羅的小說《墜落的人》中,遭受同樣心理創傷的兩個人,裡昂通過積極的交流和思考,在經曆一段時間的心理調整後,順利實作了移情,達到了自我救贖的目的,可以看做是一個哀悼者。雖然痛苦猶在,但她依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相反,基斯拒絕承認好友的離去的事實,一直在譴責自己當時在救助朋友時的無所作為。他長時間陷入沮喪的情緒裡,沒能順利實作移情,最終沒能得到救贖,成為一個永遠的抑郁者。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衆生相1:突如其來的災難下,考驗的是人性。2:自殺性恐怖襲擊者,他們的内心世界是怎樣的?3:如何應對恐怖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不管怎麼樣,為了從心理創傷中走出來,哀悼者必須面對和經曆他永失所愛的所有痛苦,包括愛、悲傷、憤怒、嫉妒、憎恨等等感受。要面對和消化這一切感受,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可能有些人需要一年半載才能緩過來,也可能有些人很多年都很難跨過心裡這道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