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人 (ID: 梅裡仁武) / 姚偉美
編輯/陳偉
在父親去世的那天,高炳堅持要參加晚間音樂劇。
好朋友畢勝聽說,在電話裡第一次這樣罵了好多年。
所有演員都攔住了小可,副導演王獨之準備關閉當天的影院。
但沒有人阻止他,Ko走上了舞台。
"當老人即将離開醫院時,他正在談論去看新劇。他要扮演爸爸。"Ko的情人沒有想到她丈夫的決定不是一次性的。
畢晟整個下午都坐在觀衆席上,"看着"小可。整個晚上,他都挂着一顆心。
沒有人知道高岚是怎麼壓抑住内心的悲傷,一分鐘一分鐘地完成戲的。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經曆過任何痛苦的事情,隻是這一次,我真的意識到悲傷是什麼。Ko回憶起他父親的死對他産生的最大影響。他以前從未哭過,可以不動地流淚。
人們總覺得經曆一次大的變化,可以使一個人突然改變,但其實這些影響往往是悄無聲息的。
Ko覺得經曆如此安靜的變化是"可怕的"。
現在Ko真的很軟。
采取這個位置,一定要有愛
在父親離開後的近半年裡,小柯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新的欲望。他沒有拿起新歌,他沒有推出新劇本,他做了一件新的事情:彈鋼琴和讀詩。
小可請他的詩人朋友趙晔推薦一些好詩。
趙葉發過去曾為他選過兩首歌:包玉剛的《隻有舊時光帶給我們幸福》和米沃斯的《禮物》。
Ko選擇了後者。
看完後,小可坐在鋼琴前,指尖緩緩流出柔和、舒緩的音樂,接着是低沉的聲音穩步讀着:
"我所遭受的任何不幸,我都忘記了。想到我現在是同一個人,這并不讓我感到尴尬。我身上沒有疼痛,我看到了藍色的大海和帆。"
就像這首詩的名字一樣,"禮物"是當時給Ko最好的禮物。"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詩!"他興奮地對趙烨說。"
從那時起,在公衆号上彈鋼琴成為Ko的新樂趣,他在5月3日閱讀了Dylan Thomas的經典歌曲"Don't Walk Into That Good Night",并朗讀了他的父親。小可說在朋友圈裡,他一直在想,如果父親還在,聽見自己在彈鋼琴的時候讀詩會說些什麼。
經過這次改變,小可的心态和狀态都比以前更加放松了。
他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 效仿。Ko将順勢療法描述為"正确擺姿勢"。
按照他的邏輯,隻要人們采取自己的姿态,就能更符合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他們的生活就會很舒服,很放松。對他來說,不再搞砸,終于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是成功。
回到世俗層面,作為國内一線音樂創作者,小科無疑也是成功的。
"總有真實的情感。在小可的大學同學、長期合夥人高萍身上,這是小可作品的核心競争力。
1999年,小柯為《中國第一部偶像劇》和《愛情的盡頭》創作音樂。随着電視劇的熱播,劇中的歌曲成為了一代人的回憶。
到目前為止,小可演唱的大部分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标簽——愛情。
孫曉可愛妻子的大肚子照片
在他看來,愛的創造永遠不會枯竭,也不會變得錯誤。
當年輕時可以寫出愛情在激烈的衝突、愛的痛苦,長大後寫下過去的記憶,感恩給家人,把老的風光都看穿,也可以寫下今生對愛的了解,「是不是有黃昏的愛情」。一定要有愛,走這個位置,小科在創作中越來越光明的熟悉。在你寫鋼琴之前,現在你可以用筆寫歌。
他寫歌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朋友們甚至嘲笑說"最後廁所裡的功夫可以寫出來"。
現在ko懶惰了,他想用更多的精力在音樂世界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他想寫一部新劇,甚至計劃制作一部自己的歌劇。
當被問及他想寫什麼關于這部歌劇時,高說:"熱愛都市戲劇,一定有愛情。"
不要做任何破壞你聲譽的事情
在事業上愛折騰的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跳出原來的圈子,嘗試另一個世界的生活;
高曉松是前者的代表,小可是後者的典型代表。
在采訪中,Ko不止一次強調"我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做與音樂有關的事情。"
Ko參觀英國諾丁漢學校的錄音室
小可從中學開始擔任音樂老師;1995年,他與紅星簽約,全職工作;然後繼續成立了一家音樂制作公司;然後他繼續做西奧劇院,經營一所音樂學校,甚至現在讀詩,音樂幫助。
畢晟承認,小可是個無所事事的人,他總是想着做點别的事情,但一切都不能離開音樂。
也正因為這個"軸心",王小可形容為:像個怪物。
這個"怪物"很早就知道權衡取舍。1980年代中期,大陸民謠迎來了黃金十年。小可被高曉松發現,并發行了他的第一張同名專輯"Ko",其中收錄了當時最受歡迎的校園民謠概念。如果這條路繼續下去,高岐很可能成為第二隻老狼。
但他沒有。當了兩年的歌手後,Ko意識到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更喜歡創造與外界頻繁接觸和"過于華麗"的生活。
他不止一次拒絕成為歌手或藝人的機會。2002年,白朝唱片遞給小科一份合同,條款細節和林奕蓮一模一樣。眼神知道,這是難得的好機會,隻要接起,他肯定會大紅紫。他沒有說是,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他不斷被朋友說服,但最終拒絕了。
"你真的喜歡這樣做嗎?"王賽芝說,後來小可采訪戲劇演員時,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這個。
話劇《因為愛》出現在編劇小柯主演的第七晚
根據這一原則,高智晟拒絕了許多會讓他比現在更受歡迎的選擇:他永遠不會去才藝表演當評委,也不會像其他老音樂家一樣參加演員陣容;
小可透露,徐家店曾邀請他到公司做職業經理人。他微笑着拒絕了,"我沒有那個大腦。
到了中年人,小可覺得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保持自己的心态,不要做那些破壞名聲的事情。他說,破壞他聲譽的事情是讓他不舒服并違背他意願的事情。
小可喝了一口咖啡,講了一個故事:一個有感情的年輕人,背着吉他走遍世界,無錢四處走動找工作的地方,被發現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音樂總監,後來承擔起IPO的責任;但後來我回過頭來想,你這樣做是為了什麼?
你不能重生,直到你死一次
早年,小可在圈子裡的固執并不是什麼新鮮事。
高與老狼合影
他幾乎不修改自己的工作,對待需求方的各種意見,他的方法隻是一個 - 簡單而粗糙。拉不下來,難改我不會賣。
2008年,當他和林曦合作《北京歡迎你》時,因為要求在創作一首歌之前先拿詞,一種先給歌再寫詞的偏好,有一時間讓從業人員非常着急。
如果你像當時一樣固執,那麼現在會非常不同。它有什麼不同?Ko用了三個詞:"這将是悲慘的。
轉折點來自2003年的一場嚴重車禍。在那次交通事故中,小科爾多根肋骨,胸骨骨折,肺部多處瘀傷并造成大面積感染,醫院向家人發出了緊急通知。
在嚴重昏迷44天後,Ko奇迹般地"活了下來"。雖然恢複了生命,但身體機能受到嚴重影響。曾幾何時,他身體強壯,他坐回鋼琴前,過了一會兒,他累了,無法休息。
"當你再次睜開眼睛時,就像一個嬰兒重生,再次看到世界。他說。
重生的Ko不再兇猛。同學高萍在談到小可溫柔、冷靜時,甚至打趣說"撞車撞傻了"。
小可和宋克合影
劇院裡的演員幾乎從未見過Ko生氣和生氣。
與小可合作了四年的劇院副導演王笛之說,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高智晟隻對演員大吼大叫過一次,被誤認為是表演者,這讓他"有點受傷"。
曾經死去的人更了解生命的價值。
Ko知道他必須放慢腳步,他更願意以一種讓他身心快樂的方式滿足他的所有需求,即使這種财務選擇意味着更慢的速度。
他開始每年有選擇地唱歌,按照自己的節奏寫劇本,為生活騰出更多的時間。他可以花幾個月的時間專注于民歌,坐在重慶街頭的火鍋店裡,點一大桌蔬菜。
"現在寫歌是合理的,我無法想象有一天我能寫出像《穩定的幸福》這樣的歌。雖然這種手寫作品在小可自己的眼中,卻有些缺乏靈性。
有了劇院,小可還搬回家到劇院周圍,平時走出劇院後,班上的朋友都會吃喝玩籃球。酒裡有朋友,小可勸他:"傷心的事情是用來緩解抑郁的!"
有一次沒有做夢,小可說,女兒在幼稚園問老師一個問題: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幹什麼?
Ko在推特上釋出了一張自己比賽的照片,聲稱自己是得分王。
柯想了想,回答說:我們來這個世界玩。
對抗衰老
在采訪中,Ko不得不在舞台上拍攝。他在後排排練了一遍又一遍。
鏡頭打開,第一次走路,小可下來緊張地問從業人員:"我走路這麼老了?"沒有人害怕衰老,唯一能做的就是與時間作鬥争。
車禍康複期間,小科每天早上出去看奶奶身邊帶着孫子孫女,想起自己到七八十歲那一天,一定不要過這樣的日子,"老或寫劇本,彈鋼琴,唱歌"。
Ko對抗衰老的方式是過上真實的生活。他要求自己停止抗拒與他遇到的每個人接觸。現在,他甚至可以坐下來和4S店的洗車工聊半天。
塞缪爾·烏爾曼(Samuel Ullman)在《青春》中寫道:"隻要你有一顆虛假的心,讓快樂、遠見、慈善充滿中間,你就應該告别八十多歲的塵埃,依然感到年輕。"
在劇院裡,高總是"最年輕的"。他不僅與80後溝通順暢,而且與95年的小鮮肉一起度過了一段熱鬧的時光。他和年輕人一起玩,做了很多快樂的豆子。
盡管小可是道地的北京人,但他不想被稱為"老槍"。他對身邊的年輕人很寬容,甚至當那些出去撞牆的演員回來時,劇院也張開雙臂歡迎他回到舞台上。
他從1990年代做音樂時認識的兄弟們那裡抽取了一個小微信群,并稱他們為"老"。
昔日興高采烈的老人們,現在經常被小柯叫出來喝酒聊天。他們一起回憶起年輕時整夜喝酒,從金庸到王曉波,拉着燈,罵街。他們談論一切,他們隻是不談論音樂。
盡管已經過去了将近二十年,當它再次聚集在一起時,Ko可以在某個瞬間找到一年的感覺。這些時刻對小可來說尤其珍貴,他覺得自己年輕時結交的朋友永遠不會改變。他不再有更大的夢想,他想在自己的生活中保持穩定。
相比于這個年紀勇敢打破網際網路的高曉松、宋珂,小可隻想做"那種讓社會穩定的人"。
每人互動
你最喜歡哪首歌?
文章對于日常角色的原創,尊重原創,侵權必須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