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紅色的南宋定勝糕,中國人自己的馬卡龍。在一衆艾青糯白中,這塊凱旋小紅糕最顯眼。跟糕團一貫黏糯不同,定勝糕加了粗梗米粉,以紅曲染色,蒸出來又細又勻。剛出鍋時最松軟潤透,咬一口米香回甘,加上内芯熱燙的白糖桂花豆沙餡兒,買一塊趁熱三四口嚼完,香味可以在口中持續一個鐘頭!

條頭糕,糯米皮子薄到輕扯即斷,豆沙餡兒多到湧出來,再撒上厚厚芝麻,跟加了添加劑一放十幾天的條頭糕不一樣,口感完全不水。
蘇州黃天源桂花白年糕最出名,但必須買回家蒸着吃;上海王家沙白年糕裡糖桂花又不夠香;甯波人隻愛往湯團裡撒金桂,桂花多又甜,白糕泛羊脂玉色,冷吃最宜,一層糖桂花越嚼越甜。
雙釀團看着晶瑩剔透,米粉做的皮子,黏糯薄,看着普通,但是内裡别有洞天,第一口咬進去是紅色豆沙,第二口再咬就變黑色芝麻芯,兩個口味互不幹涉,吃在嘴裡又融合,冷食熱食均可,是糾結症患者不二之選。
以油豆皮裹糯米飯,整條放在平底鍋裡慢煎至金黃焦脆,鹹味裡加豆沙與花生碎,甜味裡就加了香菇、蠶豆。做油豆皮有功夫,薄軟甲一樣裹住熱糯米,内餡兒拌了豬油有奇香,必嘗大角色!
江浙滬所有小城中都有大方糕的身影,而且每家都有專用木模。手掌大小的方糕,表面花樣若隐若現,隐隐透着深色餡兒心,豆沙、芝麻、鮮肉、薄荷、玫瑰、五仁,口味任選,蒸好盛在方盒裡,用塑膠紙小心蓋好。
懂得吃黃條糕的不多。這塊糕樣子不太讨喜,深棕色薄而大,總是很樸素被擺在角落。棕色外皮是因為把赤砂糖熬成出的糖油塗在糯米粉上,熬糖油非常費工,火大有焦味,火小甜發膩,需老手熬到琥珀色,甜香甘,薄薄塗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