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華夏,自古便是一個香氣氤氲的國度,
屈原在《離騷》中寫到“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古時候,不僅閨閣中的女子愛熏香,就連男子也會時常挂個香囊在身上,
香,不再僅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它,更近于“道”。
古人愛香,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焚香了,雖然用香的确切時間已經難以考證,但從現存的史料來看,它始于春秋、成于秦漢、長于六朝、完備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廣行于明清,
香,曆經千年,是曆代皇室貴族、達官顯貴、閨閣女子、文人雅士的必備之物,
以香安心、以香養德、以香明智,這或許便是香道的精髓所在。
李媛,字清風,号明心夫人,非遺傳統技藝(香藝)傳承人、李氏傳統古法手工制香技藝傳承人,信奉佛教,敬重道教,秉承儒釋道是一家。
李媛老師愛香、品香、制香,其祖上是制香世家,曆經幾代人的傳承,即便現在依舊有祖上傳承下來的諸多制香古方,然而家學的深厚卻并未讓李老師止步不前,多年來她遍訪仙山,拜會名師,在秉承古法制香的同時不斷尋找靈感,以香結緣,勵志弘揚中華傳統香文化,堅守古法手工制香,讓更多的人能感受到古法手工制香的奇妙。
以“香”悟“道”,自然少不了手工香的熏陶,因為唯有手工制作而成的香才是有靈氣和底蘊
的。
據李老師介紹,“手工制香一般要經過選香材、香材稱重、研磨香材、調和香材、醒香泥、制香、晾曬、窖藏這八大步驟”,每年李老師都要去原産地挑選上等香材,而選回的香材要經過兩三年的窖藏後才能研成香粉、和成香泥,即便是制成成品香後仍需要進一步的窖藏。
李老師說,“香料進行充分發酵、熟化後,香的品質也會愈發的好,是以手工制作而成的天然香是沒有保存期限的,存放時間越久越好”。
香,在我們生活中占據着重要的地方,好香不僅芬芳,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如白芷香是有安神、靜心的功效;沉香有暖腎納氣,固本培元的功效;檀香有祛邪祛燥、殺菌提神的功效……
各類香料通過萦繞在鼻尖的香氣,于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這便是所謂的“無藥不成香,無香不成藥”。
“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亡”,
香,以氣味營造出修身修心的環境,
一呼一吸之間,靜心,凝神,自省吾身……
點茶、插花、焚香、挂畫,生活亦是如此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