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冬,我的家鄉有個習俗,立冬要吃餃子。吃完飯後,筆者就去超市裡買肉,本以為豬肉11元一斤,誰知買完了後才知道豬肉一斤18元,比起一周前漲了7元。
這讓我很是驚訝,為何豬肉一周時間漲了這麼多?老闆說,近日豬肉銷量好,很多人一買就是幾十斤,平時一天賣2頭豬,這幾天能賣4-5頭豬。
聽了後我納悶了,買這麼多豬肉,冰箱怕是也難裝得下,不怕壞嗎?老闆聽了後笑着說:“怕啥啊,都直接灌香腸去了,不怕壞。”
說完後,旁邊就有一大姐要買30斤,讓老闆幫忙灌香腸。這位大姐說,上個月不少鄰居就灌香腸,當時豬肉一斤8-10元,比較便宜,自己當時沒想這麼多。但如今發現不少人囤肉囤糧,心裡有點擔心,也連忙來超市買肉。

聽到這裡,筆者想起來村裡的二大爺就是專門給人灌香腸的,問問他不就知道了?
到了二大爺家,看他正忙着給人灌香腸,我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二大爺聽了後笑了笑,說:“這兩天豬肉大漲,灌香腸的人少了,10月中下旬時人家都排着隊等着灌香腸,一天能灌上6-8頭豬。”
筆者聽了後一愣,一頭豬140斤左右,5頭豬的話就是700斤,加工費為3元一斤,其收益為2100元,這收益是真可以啊。
筆者笑着調侃:“我說這幾天豬肉怎麼漲這麼多,原來都是灌香腸灌的!”
二大爺說:“你還别說,真猜對了,特别是前幾天,很多人搶肉搶糧,豬肉買的太多怕壞了,都來找我灌香腸。”
按理說,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才會灌香腸,今年為何10月中下旬就開始了?為何這麼早?二大爺見我疑惑,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盡管這2天豬肉漲價了,可10月份豬肉總體還是比較便宜,10月初時我們這豬肉才6-8元一斤。而等到中旬時,一方面迎來了菜價大漲,不少人抱怨菜比肉貴,紛紛購買豬肉;一方面接連2場寒潮來襲,為灌香腸提供了天氣條件。
正因如此,不少人紛紛購買豬肉灌香腸,很多豬肉攤也提供灌香腸的服務。也有一些肉攤上,直接将灌好的香腸拿出來賣。
到了下旬後,豬肉普遍漲了2元左右,很多人生怕豬肉大漲,紛紛追着灌香腸,又掀起了灌香腸風,結果豬肉也被擡高。
11月初,因商務部的一個公告,很多人對其曲解,紛紛搶米面、搶肉、搶油。再加上部分地區發生“衛生事件”,出行困難,怕後期東西難買,也紛紛搶着買肉。
很快,“搶購潮”席卷全國,多地出現了買肉現象,很多人一買就是半頭豬、一頭豬。但拿回家裡,發現沒地方放,冰箱根本塞不下,無奈之下隻能将其拿去灌香腸。
今年灌香腸的時間确實有些提前,不過這也是受冷空氣頻頻來襲的影響。10月中旬剛迎來一波寒潮,如今又迎來下半年最強寒潮,全國大部地方降溫,且多地降幅超10℃。
受這波雨雪天氣的影響,很多人的灌香腸計劃提前。同時,這幾天豬肉價格猛漲,不少地方漲至15元以上,很多人生怕年底還要漲,是以提前灌制香腸。
很多人在消費上都有一個弊端,那就是“買漲不買跌”,見豬肉開始上漲了,大家紛紛擔心起來,開始購買豬肉。又看到别人通通灌香腸,自己也去跟風。
當然,也有人表示,自家灌得香腸比較好吃,比起市面上的口感更美味一些。畢竟自己去加工,師傅放的香料比較足,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工。而購買的香腸,豬肉新鮮與否不清楚,口感也不盡人意。
聽了二大爺的一番解釋,筆者這才知道為何這麼多人灌香腸。但受囤肉、灌香腸的因素,目前豬肉價格也迎來大漲,今後還會再漲嗎?
近日豬肉價格确實漲了不少,筆者就有深切的體會,很多網友也表示豬肉漲得太快。如臨沂一網友稱,國慶時豬肉才6.8元一斤,但10月下旬就已漲至10.8元一斤,不過今天更是猛漲至15-17元一斤。
也有網友表示,前一天豬肉剛買的10元一斤,第二天再去就是15元,漲得太猛了。按這個上漲速度,恐怕12月份到春節,豬肉将漲至20元以上。
确實,目前生豬行情也已漲至17元/kg,相比10月初的10元/kg可謂是猛漲。不過農村農業部已明确表示,未來半年内,豬肉産能依舊過剩,肉價難以漲起來。此次上漲是受多個偶然因素疊加導緻的,要不了市場就會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