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作者:禅林網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清涼寺旃檀瑞像龛(司馬小北攝)

去今一千年前,公元986年,日本國入宋僧裔然結束了在中國四年的留學求法生活,回到了日本。在奝然帶回日本的法物中有宋太宗頒賜的《開寶大藏經》蜀版初印本四百八十一函五千四十八卷及新譯經四十一卷,模刻優填王釋迦旃檀瑞像一尊。《開寶藏》原藏京都法成寺,後因該寺屢次失火,現已不存。旃檀釋迦瑞像現存京都嵯峨清涼寺。像高五尺三寸五分,用類似旃檀的中國魏氏櫻桃木雕成,通肩袈裟,衣紋呈茶杓線狀。頭發繩目渦卷,肉髻嵌水晶球。銀制圓形白毫,内中飾以佛像。雙目細長,鑲鈍光黑珠。兩耳垂長,耳孔嵌水晶球。右手曲臂伸五指,現施無畏印相。左手微曲垂掌,結與願印相。舟形光背,透雕蓮花唐草并十一體化身佛。通觀佛像,相好端莊,神态奇異,頗有異國印度雕塑風格。這尊等身立像,日本佛教美術史界稱之為“清涼寺式”,以與一般釋迦如來像相差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即有此像的模刻,至複興釋迦信仰的鎌倉時代,模刻之風,各地流行,唐招提寺、西大寺、極樂寺、延命寺等現在都儲存着這種清涼寺式釋迦像。對于這尊傳來的瑞像,日本群眾,不分貴賤,争相參拜。當時正是日本阿彌陀信仰的高漲時期,惠心僧都源信著《往生要集》,日本淨土教急速發展。保元元年(1156)法然上人源空離開了比叡山,在釋迦堂清涼寺七日參籠祈請,以求擺脫天台教學的繁瑣哲學,尋求真正的宗教覺醒,終于開辟了一條庶民專修念佛的道路,得到了群眾的熱烈支援,形成了強大的念佛教團,在日本佛教史上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機。

本文試就這尊瑞像的傳承經過作一簡單介紹。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清涼寺旃檀瑞像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世時就有佛像出現。《增一阿含經》載憍賞彌國優填王首先制作佛像的傳說,在印度和中國廣為流傳。

據《增一阿含經》說,釋尊居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時,四部之衆多有懈怠,皆不聽法,亦不求友善。為使他們渴仰於法,世尊不告四部之衆,也不帶侍者,往至三十三天,為生母摩耶夫人說法三個月。人間四部之衆,不見如來,渴望憂愁。波斯匿王和優填王因思慕如來而緻病。最後優填國的群臣共議,以牛頭旃檀(牛頭山所産上等白檀)制作了五尺高的如來像。波斯匿王聽說之後,也造了五尺金像。釋迦沿着自在天子化作的金、銀、水精三道寶階,自天而降,來到僧伽尺國大池水旁。諸王及人民雲集池邊,迎接釋尊。時優填王執牛頭旃檀像問作此佛像功德,佛作偈曰:“造佛形像福,徐福不可計。其福不思議,名聞遍四遠。眼根永不壞,後得天眼通。形體常完具,終不堕惡道。”優填王以下五王便在釋尊說法之處,起大神寺,以作紀念。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優填王造像圖

這一傳說可能是在佛像制作流行之後,加入經典中的。類似的傳說尚可見于《大乘造像功德經》、《作佛形像經》、《觀佛三昧經》等,所說不盡相同。《大乘造像功德經》說此像用純紫旃檀木制成,文理體質堅密,坐師子座結跏跌坐,螺髻玉毫小分之相,由天匠毗首羯磨制作。又《雙觀優填王經》說優填王遣三十二工匠,赍旃檀木,請大目連,往忉利天上,造得佛像,坐高五尺。傳說中的此像,或鑄金容,或刻木像,或作立像,或作坐像。所說各不相同,應是佛經的友善說法。

另外,這種傳說在印度民間也廣泛流傳,此可見于五世紀初法顯大師的《佛國記》和七世紀前葉玄奘的《大唐西域記》。

《高僧法顯大師傳》中記載,法顯大師抵達拘薩羅國舍衛城(今印度塞特馬赫特)時,見到的是一尊波斯匿王所造的釋迦坐像,不是金像,而是旃檀像:

“佛上忉利天為母說法九十日,波斯匿王思見佛,即刻牛頭旃檀作佛像,置佛坐處。……此像最是衆像之始,後人所法者也。”

玄奘法師遊學印度時,在逝多林給孤獨園(祗園精舍,今印度拉普提河南岸的沙赫特)見到勝軍王(波斯匿王)所刻旃檀像:

“城南五六十裡有逝多林,是給孤獨園,勝軍王大臣善施為佛建精舍。……室宇傾圮,唯馀故基,獨一磚室巋然獨在,中有佛像。昔者如來升三十三天為母說法之後,勝軍王聞出愛王(優填王)刻檀佛像,乃造此像。”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犍陀羅浮雕 優填王捧旃檀佛像觐見世尊

玄奘又在憍賞彌國(今印度朱木那河北岸)見到優填王所刻旃檀佛像:

“城内故宮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餘尺,有刻檀佛像,上懸石蓋,邬陀衍那王(優填王)之所作也。靈相間起,神光時照。諸國君王恃力欲舉,莫能轉移,遂圖供養,語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來成正覺已,上升天宮為母說法,三月不還,其王思慕,願圖形像。乃請尊者沒特伽羅子以神通力接勞工上天宮,親觀妙相,雕刻旃檀。如來自天宮還也,刻旃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勞耶?開導末世,實此為冀!”

玄奘法師所記的優填王和波斯匿王雕刻的兩尊佛像,剔除其傳說成分,至少可以肯定旃檀佛像的制作在印度曾經出現過。印度佛教經由西域向中國内地傳播,這種旃檀佛像的制作也随之而來。《洛陽伽藍記》中記載的捍麽城(今新疆策勒縣治以北沙中)中的佛像,即是這種旃檀佛像制作的東移:

“從末城西行二十二裡,至捍麽城,南十五裡有一大寺,三百餘衆僧。有金像一軀,舉高丈六,儀容超絕,相好炳然,面恒東立,不肯西顧。父老傳雲,此像本從南方騰空而來。”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敦煌壁畫中的瑞像

此可與《大唐西域記》中所記的瞿薩且那國媲摩城(即捍麽城)中的旃檀立像互為印證,玄奘法師回國途經媲摩城時,聞之士俗,此像昔為憍賞彌國邬陀衍那王所作。佛去世後此像淩空降至曷勞落迦城,因城人安樂富饒,不加珍敬,天雨沙土,填滿曷勞落迦城,此像東遷媲摩城。敦煌壁畫中有通肩大衣、背有圓光釋迦立像,題記作“于阗摩城中琱檀瑞像”(約839年左右作,見伯希和第81 号),可能就是《洛陽伽藍記》中所載捍麼城佛像的臨摹。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鸠摩羅琰持旃檀像圖

傳說中的優填王旃檀釋迦瑞像的傳承經過,可見于《清涼寺緣起》、《優填王所造旃檀釋迦瑞像曆記》等有關史料之中。瑞像制作後經一千三百零五年,由鸠摩羅什的父親鸠摩羅琰持此瑞像,東至中國。鸠摩羅琰行至龜茲國,國王帛純王留住此像于内供養。時鸠摩羅什尚未出生。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呂光戰勝龜茲,龜茲王被殺,立帛純弟帛震為王,獲鸠摩羅什及瑞像。後秦弘始三年(401)姚興西伐後涼王呂隆。呂隆大敗,九月上表歸降,遣子弟及文武舊臣五十餘家質于長安,同年十二月二十日,鸠摩羅什被後秦迎請到長安,瑞像亦随之移至長安。以後,由劉宋高祖移至江南龍光寺(開元寺)。隋開皇九年(589)移置淮南揚州長樂寺(大雲寺、開元寺)。南唐天福年中供奉在金陵(南京)長先寺。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安置東京(開封)梁苑城左街開寶寺永安院中供養。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瑞像移置西化門外新造啟聖禅院。最後供奉在北京宏仁寺(俗稱旃檀寺),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時,寺被燒失,據說瑞像被帝俄劫走。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北俄國軍隊掠去的旃檀瑞像,現存俄羅斯烏蘭烏德檀香寺

以上是優填王所造旃檀瑞像的北傳經過。另據《集神州三寶感通錄》所載,梁武帝時即有釋迦旃檀瑞像的模刻。天監元年(502)正月八日,梁武帝夢檀像入國,即遣郝骞、謝文華等八十人至印度舍衛國,召三十二工匠模刻祗洹寺的優填王所造像。天監十年(512)使臣歸國,武帝在揚都(南京)太極殿恭迎佛像。太清三年(549)武帝崩,湘東王即位,佛像移置荊都(江陵)承光殿,之後安奉在城北靜陵大明寺。四川省博物館所藏成都萬佛寺廢址石像,其中有二尊釋迦如來立像,皆有銘記。一尊是梁武帝子鄱陽王蕭恢于入蜀三年後的中大通元年(529)造立的安浦寺釋迦如來立像,另一尊是北周保定二年至五年(562-565)益州總绾柱國趙、國公招,模拟阿育王所造佛像敬造(阿育王也許是優填王之誤)。兩尊立像皆作通肩袈裟,流水衣紋,與清涼寺釋迦瑞像頗有類似之處。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京都清涼寺大殿

把旃檀釋迦瑞像帶回日本的是人宋僧奝然大師。關于奝然大師的事迹散見《宋史·日本傳》、《本朝高僧傳》、《奝然日記》逸文、《盛算法師記》以及在奝然大師九十年後入宋僧成尋的《參天台五台山記》等有關資料。《本朝高僧傳》、《宋史·日本傳》皆作姓藤原氏,實際奝然為歸化人豪族秦氏一族(奝然自署《二世結緣狀》:“天慶元年戊戌正月二十四日誕生,俗姓秦氏”),幼入東大寺為僧,專修梵學。曾從東大寺東南院的觀理學習三論,還從石山寺的元杲學密教。

奝然大師立志入宋是在圓融帝天祿(970-973)年間。這一時期日僧來中國的目的,同唐朝時為着求法留學不同,大多是為着消弭罪業、祈禱來生得以超度而前來朝拜聖迹的。我們可以從天元五年(982)慶滋保胤代作的《奝然上人入唐時為母修善願文》中,了解到他入宋的目的和志願。首先是參拜五台山,以逢文殊現身。其次是參詣中天竺,巡禮釋迦遺迹。但考慮到自己是罪障之身,達此目的不是容易之事。因他認為凡入唐求法的人,如弘法大師空海、天台大師最澄,皆是權化之人、希代之器,而自己則是凡庸之輩,倘使入宋,定為宋國笑我日本國無人。但是自己入宋不是為了貪圖職位,“若适有天命,得到唐朝,有人問我,是汝何人,舍本土,朝巨唐,有何心有何願乎?答曰:‘我是日本國無才無行一羊僧也。為求法不來,為修行即來也。’其詞如是者,於本朝有何恥乎?”再次是為報答母恩,為母作逆修供養。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瑞像造立記

但在釋迦瑞像胎内有關資料發現之前,對奝然大師為何攜歸釋迦瑞像而建立清涼寺一段史實,一直無法作出确切的解釋,自1953年像内各種納入品發現之後,關于奝然大師入宋目的和瑞像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特别是其中奝然大師和義藏大師同立的“署名手印立誓狀”(“現當二世結緣狀”)的發現,為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二世結緣狀”是東大寺第四十六代别當、權少僧都法藏受戒弟子義藏和東大寺長者寬靜受戒弟子奝然,于天祿三年(972)閏二月三日所立誓狀。其時義藏二十三歲,奝然三十五歲。“二世結緣狀”說:難得者人身,人身之中難得男子。縱得男子,又難遇佛法,難得出家。縱得出家又難於為同學。是以兩人相誓,以世尊為父,經法為母,結緣同意,死生同心。為此當同心合力在愛宕山建立一處伽藍,興隆釋迦遺法。以期第二生同生彌勒淨土,見佛聞法,第三生随從彌勒,下生閻浮,共證無上菩提,于是作此二世結緣狀,相捺手印,各持一通,将贻将來。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清涼寺藏旃檀瑞像圖 狩野元信繪

“結緣狀”中提到的愛宕山,即京都西部現清涼寺所在地,與京都東部天台宗大學山比叡山遙遙相對。奝然大師當時所屬的東大寺,是日本奈良朝佛教全盛期所建的一大寺院,由于得到大和朝廷和豪族的支援,從唐朝吸收了不少最新的文化,可以說是當時佛教文化的中心。但是日本首都由奈良遷至平安(京都)之後,南都奈良諸大寺漸露衰敗之色。新都京都的革新派僧侶們不堪奈良佛教寺院的流弊,毅然掀起了山嶽佛教,比叡山的天台和高野山的真言兩宗勃然而興。這無疑是對奈良舊都佛教的一大威脅。對于新興的宗教運動,南都的舊佛教徒起初加以猛烈攻擊,但在強大的新興山嶽佛教的威勢面前,反對的風潮漸趨平淡,一批能夠深刻檢討,考慮重新認識佛教僧侶神聖使命的年輕僧侶,陷入了煩悶彷徨之中。東大寺何去何從?僧侶的真正使命是什麼?究竟如何宣揚佛法?在失去了上司能力、人心歸向的舊都佛教徒中,誕生了一批有膽有識的年輕僧侶。象奝然大師這樣,要在與比叡山相對的愛宕山建立一大伽藍,興隆釋迦遺法,無疑将會對當時的佛教界以一大震動。對奝然大師所處的東大寺來說,這一行動将是另立山頭,離宗叛道;對比叡山和高野山那樣的新興宗派來說,傳教大師最澄和弘法大師空海皆是一代宗師,奝然大師想創宗立派、重振佛法,豈非自不量力?這是奝然大師藏于内心深處、不願示人的抱負。在“二世結緣狀”中披露了這一抱負之後的十三年即公元985年(宋雍熙二年),奝然大師在台州模刻了釋迦瑞像,也就把建立伽藍的誓願與其他納入品藏于釋迦像内了。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奝然大師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八月,偕弟子嘉因、定緣、康城、盛算等,搭乘宋商陳仁爽、徐仁滿等的商船入宋的。八月十八日奝然大師一行抵達台州,留居開元寺。九月九日北赴天台山,留住一個月,尋訪國清寺智者大師真身堂及三賢(豐幹、拾得、寒山)遺迹。十月十一日在新昌縣參拜百尺彌勒石像,途經蘇杭,于十月十八日入揚州。揚州開元寺原供優填王釋迦瑞像,經南唐後主李煜移供金陵長先寺。南唐亡,又移開封,安置於宮中内道場滋福殿。十一月十五日在泗州普光寺拜谒僧伽和尚聖迹。十二月十九日抵北宋首都汴京,二十一日在崇政殿谒見宋太宗,問答日本國情,獻上《日本年代記》、《職員令》等書,深得太宗贊賞,賜以紫衣,館于城中左街明聖觀音院。雍熙元年(984),巡禮京中諸寺,在滋福殿參拜優填王釋迦瑞像。四月七日抵五台山大華嚴寺,五十餘日巡禮諸聖迹,發願模仿五台山,在愛宕山興建伽藍。五月二十日離五台山,訪洛陽白馬寺,六月十八日在龍門石窟五重塔拜善無畏三藏真身。六月二十四日歸汴京,翌年三月二日拜辭太宗。太宗賜以法濟大師稱号,賜新雕《大藏經》及新譯經四十一卷。六月二十七日抵台州開元寺,舍衣缽買香木,召集工匠,七月二十一日起工,八月十八日模刻成優填王釋迦瑞像。刻工是台州張延皎、張延襲兄弟兩人。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雍熙三年(986)六月,奝然大師帶着優填王釋迦瑞像,搭乘商人鄭仁德的船從台州回到日本,釋迦像安置在上品蓮台寺。翌年奝然大師奏請一條皇帝号愛宕山為五台山,建立清涼寺,安奉旃檀釋迦像。永延三年(989)奝然大師被任東大寺别當,正曆二年(991)退同寺。奝然大師生前未能實作興建清涼寺的願望,于長和五年(1016)病寂。将釋迦像安置于愛宕山下原嵯峨天皇的皇子左大臣源融所建的栖霞寺,即今日的清涼寺,奝然大師生前的誓願終于實作。

旃檀釋迦瑞像與奝然入宋

清涼寺式旃檀瑞像

釋迦生身瑞像的信仰,千百年來在日本僧俗之中得到廣泛的傳播。這種跨越宗派,超越難解的佛教學理,對靈像的樸素崇拜,使清涼寺成了庶民信仰的聖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