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楚 燕 通訊員 林泓偉
“幸虧醫院有遠端胎心監護,不然孩子在肚子裡有危險我們都不知道。如果當時沒及時趕到醫院,後果真是不敢想。”昨日,王女士回憶起上個月分娩當天的情形,依然心有餘悸。
王女士今年29歲,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孕晚期産檢時發現有一項名額偏高,胎兒臍帶繞頸,而且她本人患有妊娠期糖尿病,考慮到孕婦和胎兒的健康,醫生叮囑她加強胎心監護。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王女士擔心頻繁到醫院監測胎心可能增加感染風險,醫生便建議她使用遠端胎心監護儀,居家監測胎兒狀況。
4月23日21時10分,懷孕38周的王女士在家為寶寶進行胎心監測,随後将報告通過手機上傳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網際網路醫院遠端胎心監護平台,并找值班醫生進行判讀。21時33分,當晚值班醫生吳芹判讀報告時發現胎心出現明顯延長減速,胎監情況異常,據此判斷胎兒可能出現宮内窘迫、嚴重缺氧。吳芹立馬給出判讀結果,并通知服務人員聯系孕婦到醫院全面評估胎兒狀況。
“您的胎心監護報告異常,請趕緊來醫院!孩子可能有危險!”一通電話瞬間讓王女士的心揪了起來。21時57分,王女士一家趕到醫院,值班醫生立即安排複查及全面評估,複查結果與遠端胎心監護結果一緻,胎兒确實宮内窘迫,情況十分危急。醫生們果斷決定緊急剖宮産。22時52分,在産科、麻醉科、新生兒科醫護人員全力配合下,一個重4.9斤的寶寶平安降生。看着懷裡的寶寶睡得香甜,王女士很感慨——如果沒有遠端胎心監護,孩子很可能胎死腹中。
妊娠晚期胎兒宮内情況多變,尤其是對高危胎兒,尋求一種既友善又能及時發現宮内狀況的監測手段,很有現實意義。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借助網際網路技術,将網際網路醫院平台、ai技術與可穿戴裝置相結合,在網際網路醫院開展遠端胎心監護服務,安排值班醫生進行全天候遠端胎心診斷,并建立了應急處理機制,有效彌補了院外監護的空白。服務開展以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網際網路醫院遠端胎心監護平台累計提供遠端胎心監護服務1700多人次,正确判讀8600多例遠端胎監報告,其中診斷異常的有78例,及時規避了孕期風險,保障了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