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同一件事情,我們每重複一次,門檻值就會提高一點,需要更高的刺激才能達到跟原來一樣的感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人婚内出軌,最經典的現象就是,很多男人明明家中有一個嬌滴滴的妻子,但是他依然會出去亂搞,即使那些女的遠不如自己的妻子。
如果你了解了柯立芝效應,其實你就釋然了。
什麼是柯立芝效應
該詞來自于一個老故事,據說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和妻子參觀了一家家禽農場。在參觀時卡爾文太太向農場主詢問,怎樣用這麼少數量的公雞生産出這麼多能孵育的雞蛋。農場主自豪地解釋道他的公雞每天要執行職責幾十次。
“請告訴柯立芝先生”第一夫人強調地回答道。
總統聽到後,問農場主“每次公雞都是為同一隻母雞服務嗎?”
“不,”農場主回答道,“有許多隻不同的母雞。”
請轉告柯立芝太太,”總統回答道。
是以,柯立芝效應,是指雄性動物交媾之後又立即與新配偶交媾的現象。大多數哺乳動物在交媾之後的一段時間内,即使原有的配偶就在身邊,也不再有性行為。這個階段稱為性不應期。其長短,因動物的種類和周圍環境而異,有的幾分鐘,有的幾小時或幾天。但是,如果在雄性動物交媾之後,重新給它一個新的雌的發情對象,它的不應期會大大縮短,甚至立即又出現交媾行為。動物對新配偶所顯示的這種效應,造成單一的雄性動物可使不同的配偶受孕。其生物學意義在于有助于物種的延續。
以前我們宿舍那群流氓經常講一句話,叫做“開啟賢者模式”、“瞬間變得索然無味”。
這其實就是柯立芝效應。
這種效應反應到我們人類身上,用一句非常粗俗的話來解釋就是“每一個你所跪舔的女神背後,都有一個……到想吐的男人”。

愛情方面:
1.對新的異性出現就會重新煥發興奮,消除或者減少不應期時間的表現就是柯立芝效應。簡單來說,就是指動物會尋求不同的對象,喜新厭舊,也可以說是能夠辨識已經有所交配的異性。是以對應到人類,就可以解釋人類會出軌,并且不限男女,女性也已經被證明存在柯立芝效應,隻不過男性更加濫情。
2.柯立芝效應的發生,雄性動物為了延續基因而做,雌性動物為了挑選更優秀的基因而做。這對應到人身上其實是一樣的。這其實是已經被寫進基因的。
3.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由神經元纏身,和人的情欲、感受有關,興奮和歡快等感受就是多巴胺導緻,多巴胺越多,人就越興奮越高興。多巴胺也是當我們談戀愛和交配的時候,會大量分泌的物質。是以有一種說法就是愛情的本質就是當你碰上一個人,分泌了大量的多巴胺。而談戀愛也就是一場大腦中的化學反應。
4.和一個人在一起,會讓多巴胺長期處于一個水準,達到一個門檻值。隻有刺激産生更多的多巴胺才可以突破門檻值。而最快的方法就是一個新的異性,
5.我們不能用柯立芝效應或者本能或者多巴胺來為出軌的行為開脫,人不像動物,是以我們可以,同時也應該為我們的行為負責。愛情和婚姻不隻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需求和感情需要,愛與責任。是以絕對不要為了生理需求去追求愛情和婚姻
自律方面
自律方面最大的殺手就是視訊和遊戲,因為制作它們的人是一群最懂怎麼操控多巴胺的人。
前沒有抖音這類短視訊的時候,大家還能沉下心來看書;但是現在每個人都在刷短視訊,每個人都變得極其浮躁,别說說,一篇深度的好文章都已經很難看得進去了。
這一切的背後,其實是你的多巴胺被短視訊所操縱了,你的門檻值變得很高,必須要不斷地刷下一個有趣的視訊,才能讓你感到同樣的快樂。
這就是這個世界操縱我們的方式,通過提高我們的多巴胺門檻值,讓我們一步步走向深淵。
是以,自律最好的方式,就是遠離誘惑。隻要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直至深淵。
這背後的底層邏輯其實就是多巴胺門檻值,即人們的欲望是永遠無法被滿足的,一旦滿足他們又會産生更大的欲望。
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危險了。
關注小編,每次帶給你不一樣的觀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