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宋高宗趙構,是一個民間和史學家評價差異化最大的帝王。在民間,其對金國卑躬屈膝,屈辱求和,坐視北宋大片山河落入他人之手,重用奸臣秦桧,處死民族英雄嶽飛,可謂罄竹難書,人人皆恨之。

但是在史學界,他臨危受命,重整山河,将一個搖搖欲墜的帝國從死亡邊界發展為我國藝術史上的巅峰王朝,罷黜"中興四将",殺嶽飛以震懾江南士紳,更是令本已分散的兵權再度集中到趙宋皇室手中,保證了趙宋王朝的延續,被譽為宋朝中興之主,累谥"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可見曆史對其評價之高。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那麼趙構到底是個昏君還是明君呢,他真的如有些人所說那麼不堪麼?宋徽宗趙佶有這麼多兒子,他哥哥欽宗又有子嗣,可以說不管怎麼輪都輪不到趙構,為何曆史偏偏選擇趙建構立南宋?趙構繼位之後的故事已經有太多人述說,也有太多人評價,但是趙構繼位之前是如何脫穎而出,建立屬于自己的親信系統,并尋找繼位的正統性,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了。

金人第一次南下北宋都城開封府是在宣和七年(1125)冬,宋徽宗趙佶聽從李綱的意見傳位給太子趙恒,以号召軍民抗金,即宋欽宗。不想到了靖康元年(1126)春,趙佶的禅讓不僅沒有抵禦住金人的進攻,反而連開封府也被金人圍困。為此,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作為人質和少宰張邦昌受命前去金人營帳議和,這是趙構第一次作為主角,登上曆史舞台。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不過關于趙構在金營中的表現,迄今為止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宋史》中說他不僅"慷慨請行",而且"意氣閑暇",絲毫不懼金人。搞得金人最後都覺得這一定是個不重要的假皇子,要求宋廷更換更重要的人質五皇子趙樞過來。但是在清朝學者洪亮吉的《曆朝史案》中,卻說趙構害怕到呆若木雞,金人以為宋廷是派了個白癡過來糊弄自己,于是要求更換人質趙樞。

總之不論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趙構人品爆發從金人營帳中回來了,是以趙宋王朝有了個宋高宗。畢竟替換後的趙樞是被直接擄到北方去,生死不知的。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但是這并不是趙構運氣的高光時刻。靖康元年(1126)冬,金人第二次圍困開封府,這導緻了雖然北宋的中樞體系還正常,卻已經無法發揮作用了,畢竟宋欽宗政令無法出城,各地兵馬都不知道發生了啥情況,更不敢輕舉妄動。

在這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宋欽宗封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率領河北軍馬勤王,以解京城之圍。《宋史》記載:

城危矣。康王北使,為河朔士民留不得進,殆天意也。請就拜大元帥,俾召天下兵入援。

這裡我們要注意四個字"殆天意也",也就是說趙構被任命為兵馬大元帥,是運氣非常非常好的情況。為什麼這麼說呢?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宋朝由于吸取了前朝皇室宗親藩王作亂的教訓,是以對宗親有着嚴格的限制。雖然從理論上來說身為皇子的趙構一出生便獲封蜀國公,等到成年自動進封康王,但是為了防止藩王成勢,宋朝的藩王即無封地,也無兵權,無非就是給你些經濟特權和供奉。這也是為什麼終宋一代,從未出現藩王做亂的現象,就是源于皇權在皇帝手中的高度集中和對宗親的嚴格管制。

實際上早在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第一次圍困開封的時候,傅亮就提議宋欽宗把兵權讓給各路親王,讓他們進兵河朔趕走金兵。結果宋欽宗一聽臉色立馬變了,"萬一親王反過來直接奪權怎麼辦"?于是直接叫人把傅亮架了出去。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等到金軍第二次南侵的時候,又有人建議任命康王趙構為元帥,出兵抗金。但是宋欽宗還是"猶豫未決",最終即使坐視開封被圍困,對皇帝來說,他也不願意把兵權交到其他兄弟親王手中。

真正的轉則點是在靖康元年(1126)冬,當時宋欽宗令趙構和兵部尚書王雲一起出使金國議和。行至磁州,由于之前北宋割三鎮議和的主使也是他,于是州民便認為王雲是賣國賊,導緻王雲自殺以證清白。這件事發生後,趙構便停留在了相州。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同時也恰是此刻京師開封再一次被金軍圍困,北宋中樞癱瘓,那麼這個時候離京城最近,最有可能解救“開封圍困”的,隻有在相州的康王趙構以及河北的兵馬。為此宋欽宗發出指令,讓康王趙構和河北守将合并入援。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作為親王,宋欽宗趙恒依舊提防着自己的親弟弟,并沒有直接叫他率軍入援,而是跟河北守軍一起入援。但是這個時候,趙構的從屬耿南仲卻說道:

詐稱面奉皇帝聖旨,盡起河北諸郡兵入衛。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這是什麼意思呢?講直白一點就是京師圍困,你哥哥趙恒政令不出,這是咱(趙構)掌握河北兵權最好的機會。我們現在假稱聖旨無人不信。到時候帶河北之兵入開封,天下就易主了。誠然,這對于擁有雄心的趙構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同樣也是這輩子錯過了就不再可能有的機會。

于是趙構逐于相州起兵。并且根據《宋史》記載,趙構為了留後一手,特意發了一封“草诏”給自己的哥哥宋欽宗,說現在信使不通,我建議讓自己封為元帥,是以用“密草诏稿”,一是外人不知道,二是這是“草诏”,哥哥你要是不同意,可以立馬撤回。

可是對于宋欽宗來說,他又能怎麼辦呢?當時開封圍困,結果過了兩天傳過來康王趙構在相州起兵救駕了,滿朝歡喜。那這個時候總不可能潑一盆冷水說“不準”吧?于是他也隻能下诏:

康王可充兵馬大元帥,陳亨伯充兵馬元帥,宗澤、汪伯彥充副元帥,同力協謀,以濟大功。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此時趙構雖然拿了河北兵權,卻依舊缺少“繼位正統”的借口,以及讓河北以外的兵馬聽從自己号令的诏令。畢竟趙構已經破了宋朝宗親不掌兵權的規定,而自己一不是趙恒的兒子,二更不是當朝太子,在沒有宋欽宗的诏令之前,想要号召天下,跟癡人說夢無疑。

這裡困惑趙構非常顯著的一點就是當時兵馬大元帥府雖然一會兒遷在大名府、一會兒在東平府、一會兒在濟州,由于政令所限,皆在河北内兜轉,趙構的兵權根本無法得到擴充。

直到天上又給趙構掉下一塊餡餅。

靖康二年3月7日,徽欽二宗已被金人擄走,為了更好的控制宋朝漢人,金太宗逼迫宋欽宗禅讓丞相張邦昌,其于文德殿登基就位,号大楚皇帝,建立(僞)楚國。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這個消息對于康王以及其幕僚來說,不亞于晴天霹靂。誰都沒有想到快到眼前的王位居然會不翼而飛,并且此時的僞楚國由于是受禅讓所建,已然擁有“正統性”。在這關頭,大元帥府參議官趙子崧提議:

兼恐四方奸雄,乘變而其,猝難平定。欲望大王遵用故事,以天下兵馬大元帥承制,号召四方。

趙子崧的提議當然很有道理,僞楚國的建立對于所有對北宋虎視眈眈的群雄來說,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完全可以以勤王之名,紛紛脫離中央管轄,自立山頭。如果動作不快,中國很有可能将再進入一個“五代十國”。而對趙構來說當然也是個非常大的機會,帝位向來都是父傳子,沒有兄傳弟,那麼此刻如果變成“天下兵馬大元帥”,自然就可以号召天下之兵,成為事實上的正統。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于是同年4月14日,開封府出現了一張皇榜,上書:

開封府以皇弟康王天下兵馬大元帥

此時徽、欽二宗早已被擄走,這皇榜是誰發的顯而易見了。

趙構真的是毫無謀略,膽小懦弱的皇帝麼,看完這件事細思極恐

就此,在自己的潛心算計以及天時地利的情況下,康王趙構一步步從一個沒有一丁點兵權的親王成為了可以号令天下的兵馬大元帥。在之後的曆史裡,他将逐漸鏟除自己哥哥宋欽宗遺留下來的人馬,将之全部換成自己班底,這樣即使自己的父親和哥哥有機會回來,也不可能對其皇位産生威脅,由此走向了屬于自己的南宋高宗之名。

誰說康王無謀略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