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厲害了!“星星女孩” 綻放特奧會 花滑獲規定動作第二

厲害了!“星星女孩” 綻放特奧會 花滑獲規定動作第二

冰上舞姿。(受訪者供圖)

高高瘦瘦的身材,一頭利落的馬尾,10歲的徐梓萱白皙的面孔上挂着一抹微笑。看起來健康陽光,和這個年紀的孩子沒什麼兩樣。

就讀于成都市北新實驗國小二年級2班的徐梓萱是學校的小“紅人”。身患重度自閉症,這位“星星女孩”不僅是班上許多同學的榜樣和玩伴,還是班内出名的歌手和騎手。今年4月份,她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年齡最小的運動員出征奧地利,參加冬季特奧會的花樣滑冰項目,取得規定動作第二,總成績第七名的好成績。

靠滑冰學走路冬季特奧會超常發揮

看到孩子在冰面上旋轉跳躍,徐梓萱的母親蘭曉霞喜極而泣,“因為疾病,女兒2歲半都不會走路,那時候她隻能靠助跑來維持身體平衡,經常跌倒。”為了幫助女兒學會走路,3年前,蘭曉霞讓梓萱接觸真冰,“沒想到她一接觸就堅持下來。”

去年9月,通過層層選拔,徐梓萱作為全省8名國家花樣滑冰候選隊員之一,赴哈爾濱集訓。剛開始,蘭曉霞始終陪伴女兒,“教練為鍛煉孩子體力和平衡力,要求從宿舍徒步到集訓地。零下20多攝氏度,梓萱要穿着笨重的雪地靴,背着5公斤的滑冰裝備在冰天雪地裡走半小時,一天要這麼走四趟。”由于年齡小,徐梓萱常常跟不上大隊伍,不得不快走甚至小跑。

“一個動作,正常的孩子教兩遍就能學會,徐梓萱可能要練習上百遍。”集訓教練陳浩被小姑娘的堅持打動。他回憶起在省内封閉集訓第三天,梓萱整整哭了一天,臉都哭腫了,他不得不請家長把孩子領回去。第二天再來以後,就沒見女孩哭過,他教的每一個動作,梓萱都盡最大努力配合,“直到最後一天,我都覺得規定動作不夠完美。她卻在正式比賽拿到規定動作第二名,算是超常發揮。”

愛唱歌愛騎馬“星星女孩”興趣多

開學第一天,班主任李豔隻告訴全班學生,班裡的徐梓萱有些膽小,希望同學們多和她在一起,讓她變成膽大的姑娘。同班同學肖蘊涵覺得梓萱挺膽大的,“她喜歡唱歌,下課唱兩句《鳳凰傳奇》,有時還要跳跳舞。”這次凱旋,班上同學們特意送了她一盤流行音樂cd。

在常人看來讓人扼腕的“星星女孩”,卻是班上許多同學的榜樣。“萱萱有好多課外活動要參加,比我們忙多了。”學生廖欣怡掰着手指列舉:繪畫、騎馬、跳舞……蘭曉霞也是投石問路,“孩子不善于表達,隻能從行為上判斷她的喜好,讓她多接觸各類興趣班,能堅持下來就代表喜歡,我就重點培養。”如今,梓萱常在馬背上歡笑;還在繪畫節上,将顔料塗在雙臂上“搞創作”。

開展全納教育 讓特殊兒童不特殊

北新實小從2009年成立以來,共有5名特殊兒童,他們有的有智力障礙,有的存在肢體殘疾。盡管針對這類兒童,區内有“送教上門”的途徑可走,但校長龔雪梅認為,學校的氛圍有利于特殊兒童盡早融入正常環境,是以堅持開展全納教育,讓這5名兒童随班就讀。在這所教師平均年齡30歲出頭的國小,陪伴這些孩子的班主任大都是年輕的未婚教師。教師胡珊班上的孩子昊昊(化名)有肢體殘疾,口齒有些不清,為了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她發動同學每年給他過生日。學校運動會、升旗儀式、藝術表演都有這些孩子的影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報告,自閉症平均患病率為0.62%,目前中國自閉症患者已超過1000萬,而自閉程度無論輕重,都常伴随終身。在成都,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普通國小敞開大門,接納如同徐梓萱這樣的“星星的孩子”。“全納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認同、接納、包容自我與别人的不同。學生就像彩虹一樣,五顔六色才更漂亮。”龔雪梅說。

新聞連結

全省尋找 “中國好少年”

阿裡巴巴天天正能量平台攜手西部主流媒體發起尋找百名“中國好少年”大型公益活動,每人獎勵5000元正能量獎金,鼓勵他們更好地學習和生活,讓他們能夠感受到社會的認可和鼓勵。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作為四川唯一合作媒體,将在省内尋找10名“中國好少年”,鼓勵他們點亮夢想,築夢青春。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少年,請通過封面新聞app以及華西都市報新聞熱線、微網誌、微信、用戶端等方式,推薦給我們,讓我們一起尋找那些年輕的正能量。

▼知識連結

“全納教育”的概念于1994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提出,其内涵在于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無排斥、無歧視的教育。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曉蓓張想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