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輸出經驗,“讓勞動教育更生動”

作者:聚焦濰坊教育

視訊加載中...

大衆網·海報新聞 見習記者 王世敏 通訊員 張順

為全面深入挖掘學校資訊素材,強化資訊宣傳選題研究,深入挖掘學校辦學特色與育人經驗,11月3日,坊子區第二期資訊宣傳入校調研暨選題教育訓練活動在坊安街道南流中學舉行。

輸出經驗,“讓勞動教育更生動”

本次活動重點交流研讨坊子區勞動教育方面典型經驗。聽取彙報後,調研團隊走進南流中學、南流國小,實地觀摩學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現場挖掘資訊宣傳亮點素材。其中,南流中學堅持文化立校、打造成美教育品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南流國小就地取材,開發“手巧繪心靈”等特色勞動教育課程;廟後國小精心設定校園環境,打造國術特色等做法引發了廣泛關注。

調研團隊走進南流中學餐廳,被造型各異的面點、寓意吉祥的月兒吸引駐足觀察。“橙色的水餃是由南瓜汁調配的,它像一個大元寶,寓意着招财進寶,财源廣進。紅色的水餃是由火龍果汁調配,寓意着我們的生活過的紅紅火火,朝氣十足。還有菠菜汁、胡蘿蔔汁、紫甘藍汁調配的水餃。”該校8年級學生張涵君興緻勃勃的向大家介紹“五彩水餃”是怎麼來的。與此同時,另外一組學生正在展示花樣面點的制作,一塊兒小小的面團在學生手中盡情“舞動”,團、壓、揉、捏一系列手法之後,可愛有趣的造型便制作完成。

輸出經驗,“讓勞動教育更生動”
輸出經驗,“讓勞動教育更生動”

在南流國小6年級1班教室裡,課桌上擺放着石頭、枯枝、野草和花瓣兒……原來這是一節盆景制作課。“石頭要選姿态好、漂亮的,在河邊的石頭經常被水沖刷會光滑很多,擺放要有層次,石頭和樹葉可以交叉擺放。”該校學生秦郎正在跟同學們分享他的制作經驗,他還在“山間”倒入綠色的液體,營造高山流水的景象。方寸之間的盆子展示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憧憬,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對未來無限期待的種子。“通過這節勞動課,讓學生用生活中普通的石頭、枝葉,将大自然的景觀融入到盆子的山水之間,提高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也通過勞動将家中的院落,布置的富有詩情畫意。”該校坊子區南流國小美術老師郝金明告訴記者。

輸出經驗,“讓勞動教育更生動”

“充分創造條件,開展勞動教育,這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做法,平整土地、播種育苗、施肥除草、澆水捉蟲……這些活兒學生都要學。”劉美芹校長表示,在校園内學校專門開辟多畝田地打造了秋實園、逸薇園、東籬園、踏歌園等多個園區。劉校長拿起鋤頭親自示範,手把手教學生如何使用,“第一下要深,讓鋤頭重重的落在土壤裡,鋤頭一起一落,土壤就變得變得平整了。”同學們迫不及待的拿起工具開始松土,原來疏松的土壤能夠保證植物的根系長得更好!在另一邊,老師指導學生采挖芋頭,随着一顆顆芋頭破土而出,學生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快樂的笑容……勞動教育讓學生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勞動實踐,出力流汗,實作知行合一,獲得身心全面發展。

輸出經驗,“讓勞動教育更生動”
輸出經驗,“讓勞動教育更生動”

坊子區南流國小将勞育與德育結合,借助區域農業特色、利用區域資源優勢,打造學校特色勞動教育課程—“蘆筍之鄉話蘆筍”。南流作為“中國蘆筍之鄉”,南流人民對蘆筍有特殊的感情,學校組織學生從蘆筍的淵源、種植、采挖、菜肴制作等方面了解家鄉的蘆筍。學生到田地親身參加勞動實踐,體驗蘆筍采挖的樂趣和技巧,将新鮮采挖來的蘆筍清洗幹淨,用最簡單的方式烹饪,做成美味可口的佳肴,同家人和朋友一起品嘗美食,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收獲一份屬于南流人民特殊的情懷。在課程活動中,同學們不僅對蘆筍有了更加清楚、深入的了解,收獲勞動的樂趣,同時體悟到蘆筍在南流人民心中的情懷,更是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

輸出經驗,“讓勞動教育更生動”
輸出經驗,“讓勞動教育更生動”

在勞動教育方面,坊子區堅持“五育并舉”,以“政府主導一專家引領一學校主體一家校協同一社會關聯”的思路布局,通過統籌規劃、加大投入、完善課程、豐富載體,為中國小生建構起面向未來、賦能成長的“全域式”勞動教育體系。打造校内、校外雙線勞動教育課程育人途徑,設定46處校内勞動教育基地,12處校外勞動基地。将勞動教育納入綜合實踐課程,每周開設一節勞動教育課,每月設立一次勞動日,每學年設立一次勞動周;将勞動教育納入對學校的督導評估,健全獎勵機制。2021年5月,坊子區被教育部準許為“全國中國小勞動教育試驗區”;2021年8月,《教育改革情報》刊發坊子區勞動教育工作典型經驗;2021年10月,坊子區勞動教育案例入選教育部48項典型案例……

站在新的曆史方位,新時代勞動教育突破傳統勞動教育局限,着眼于學生的終身幸福和全面發展,寓理想教育于勞動實踐中,引導學生通過勞動實踐認清勞動的本質、了解勞動的内涵,形成正确的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