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河邊洗手,救“螞蟻”于大河之中的故事,我們自小聽說。可那終究是故事,現實中的人,誰不是忙忙碌碌,哪有功夫低下頭來觀察一隻螞蟻。
不過,民國時期,幾個才子相約出遊,他們便觀察了如蝼蟻一般的生物——屎殼郎。
他們津津有味之際,還悟出了人生哲理。

一、師生三人,觀察屎殼郎
這一天,胡适、蔣夢麟與杜威在北京的西山遊玩。
杜威是美國教授,剛好是胡适與蔣夢麟的老師,來到中國,自是要好好感受風光。
隻不過,三個學究的腦袋終究與一般人不同。
别人關注的,是美好風光,是遊人發生的趣事,可偏偏這三個人卻駐足在一個山坡面前。不知内裡的人,或許會以為他們在沉思,在讨論問題,可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是在看一顆“屎殼郎”。
在開放的山坡上,出現屎殼郎本身就是一件奇事,而這樣三個大男人,觀察屎殼郎便更是奇事一樁。
不過,他們三人的觀察,并非毫無緣由,而是屎殼郎的表現,太過“優秀”。
此時的屎殼郎,正在拼盡全力推一顆小泥團。
每一次,它将泥團往上推一點,自己就會往後傾斜一些,等到泥團最接近頂上時,這屎殼郎便會和泥團一同落下。
可即便如此,屎殼郎一直不放棄,先用前腿再用後腿,最後采用邊腿。
周而複始,一直失敗,它便一直繼續,重頭來過。
看了好一會,胡适與蔣夢麟不禁感歎,這顆屎殼郎太有毅力,非常人所能比。
聽到這句話,杜威笑一笑,說道:
“它的毅力固然可嘉,它的愚蠢實在可憐。”
生而為人,總會遇到失敗,需要不抛棄不放棄的毅力,但同時也需要正确的方法與道路。若一直的努力,隻是勞而無功,豈不可惜。
二、不識千裡馬,博士學位成謎
其實,胡适與蔣夢麟,雖然都是杜威的學生,但一個是手心,一個是手背。
胡适是清末時期,庚子賠款的官費生,早些年在康奈爾大學就讀,後來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在美國留學期間,杜威的名氣十分響亮,胡适慕名而來,成為他的學生。
一開始,胡适覺得杜威不善言辭,講課太慢,所謂的名教授,似乎也不過如此。可随着課程越上越多,胡适漸漸發現,杜威雖然說話慢,但十分精确,每個詞語都經過斟酌。
若将杜威上課的語言,稍加整理,就能夠成為一篇用詞嚴謹的文章。
這樣的老師,誰能不愛?
胡适也自此倍加推崇杜威,一有時間便要去聽他的課,甚至還經常不請自來參加座談會。
隻不過,胡适喜歡杜威,杜威卻沒能對胡适另眼相看,不過當他一普通學生而已。
為此,胡适在日記中,還埋怨其“不識千裡馬”。
博士畢業那年,胡适的論文在答辯中被标為“大修通過”,随後他便回國了。
至于胡适是否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就不得而知了。
後來,胡适成為校長之後,有心人将此事翻出來,稱他是個“假博士”。盡管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胡适也沒有太多聲明,隻譴責無事生非。
至于強有力的自證證據,胡适更是沒能拿出來。
于是,胡适的“博士”之位,也就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
三、同窗之誼,跳窗證婚
相比胡适,蔣夢麟就幸運許多,他受到了杜威的青睐。
在哥倫比亞期間,蔣夢麟同時就讀哲學與教育學,深得杜威真傳。
都說,學生之間有情誼,更有競争。
一個不受杜威待見,一個深受杜威喜歡,按照常理來說,胡适與蔣夢麟的關系自然不太好。可事實卻恰恰相反,他們二人關系甚笃,胡适還曾為了蔣夢麟,得罪妻子江冬秀。
當時,蔣夢麟與胡适,同在北京大學就任。因為工作原因,蔣夢麟将家中原配妻子與子女都留在老家,孤身住在北京。
就在這時候,他與好友的遺孀陶曾谷的情感不斷升溫,逐漸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為人師表,蔣夢麟的做法并不合适。可是,情感往往不受控制。即便阻力重重,他也堅持結婚。
為了能給陶曾谷面子,他特意請來胡适給自己證婚。
雖然蔣夢麟的這次結婚并不光彩,但畢竟是同窗兼同時,胡适滿口答應
臨到婚禮那天,江冬秀把家門一鎖,偏不許胡适去參加那場“忘恩負義”的婚禮。無奈之下,胡适為了履行諾言,最終偷偷跳窗參加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