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理資料與資料倉庫資料源收集ODS層DM層總結

在使用google earth的時候,感覺很神奇,因為這個服務讓我們擁有了“千裡眼”,可以洞察萬物。google earth誕生之後,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從此,地圖服務成為了網際網路的基礎服務之一。

在看bigtable的論文時,裡面談到google earth中的地圖資料存儲其中。google earth也算是典型的大資料應用了。

本身學習了gis,後來工作涉及了資料倉庫,就在想,如果想要實作google earth,大概的流程是怎樣的呢?

google earth的資料來源有一些遙感衛星和高分辨率衛星。

遙感衛星有美國的landsta,比如landsta7,其覆寫周期為16天,不同的傳感器分辨率有些差别,普遍在30m以上,會采集一些不可見光的遙測圖像,紅外波段等。中國也有類似的衛星,2015年11月27日發射了遙感衛星二十九号。

高分辨率衛星來自于digitalglobe,該公司旗下有quickbird、worldview等系列的衛星。worldview4,其覆寫周期為3天,最高分辨率可以達到0.31m。中國在2016年08月10日發射了高分三号衛星。

這些衛星,會将收集的遙測資料發送到地面站,由地面站傳輸到不同的地方。可以根據需要,從不同的公司或者機構擷取資料。

資料可以考慮存放在 hbase中,因為圖檔一般挺大的,hbase的value最大值能有多大,這個需要調整。

有了基礎的資料之後,就可以做一些應用。比如,統計城市的擴張速度、農田的侵占情況等。

有了地理資料之後,可以做的事情就比較多了。

比如,可以将全球史以google earth的形式展現,這樣,對國内曆史的認識會更加容易和深刻。

比如,在地理資料之上,附加各個城市的統計資料,這樣就能直覺展現不同城市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