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檔上這位老人叫解世全,今年76歲,家住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桑園鎮農村。他和老伴手工做涼鞋,在當地賣出了名氣。他說:自己做這東西已經有50多年了,過去有好多同行,現在就剩下自己一家了,如今這小買賣成了農村集市上的“獨家生意”。

在集會上見到老人時,他說:“去年準備了能用一年的材料,現在想不到已經用完了,前幾天又去外地進了一批貨。”這種用汽車廢舊輪胎做的涼鞋,一雙18元,前幾年一年也就能賣個300多雙,沒有想到今年僅用了20多天就超額完成了年度生産“目标”。
說起這輪胎涼鞋怎麼這樣火?他說:這東西不僅耐用,價格還公道,幾十年來還積攢了許多老客戶。身旁這個小夥一個月前把我制作涼鞋的視訊發到網上,就更火了,紛紛訂貨,他現在天天給我下訂單,讓我忙不過來,心裡有點着急。
前幾天在莒縣桑園鎮農村大集上,一名客戶前來購買涼鞋。一邊試穿一說:“老解啊,上一集你怎麼沒來?我等了半天沒見就走了。”“上一集沒貨了,我沒來,在家裡趕着完成預約的訂單。”
大爺說:“25歲就開始做這個,那時還是在集體的社辦企業做這個活,後來分田到戶後,種田之外一直堅持做着這個手藝,兩個兒子也曾學着做,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在90年代,那時好多人穿着我手工制作的輪胎涼鞋還感覺很時髦。
“以前集上有二三十個人做涼鞋的,後來塑膠拖鞋、塑膠涼鞋多了,這個買賣就不行了。以前那些制鞋的老夥計,就慢慢收攤不幹了,就我一個人現在還在堅持着。 ”老人一邊做活一邊說着。
他說,這種涼鞋也叫“草鞋墊子”或“汽車皮呱嗒子”。物美價廉,使用耐穿,現在農村的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仍然會選擇這種涼鞋穿着。上個集會日,有人一下子買了40雙涼鞋。
有人問他,别人的生意不咋的,你怎麼就這麼火?他說,做買賣裡邊有學問,得樹立自己的威信。要把客戶當成自家人,讓人家信得過,童叟無欺。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在利潤上找一個平衡點,如果眼裡光看着錢了,那生意也就不行了
有人說,這種輪胎涼鞋在非洲好多國家銷售也很火,還有過去軍用黃膠鞋,都是熱門貨。建議老人開個工廠,專門做廢舊汽車輪胎的鞋制品。
老人卻說:我年紀也大了,做這個就是和解悶似的,是個幹哩,不能吃閑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盡自己最大努力,為我多年積攢下的老客戶提供好服務就行了,我這産品在我有生之年永遠免費保修。 【看百姓故事,關注黃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