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族的特色菜,你認識幾種,現在剩的不多了介紹幾種傳統的滿族菜代表

滿族先人的飲食習慣與漢族人有很大的差別。滿族人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其飲食習俗大都有北方森林民族的特點。行圍打獵中得來的野豬、狍子、鹿、熊、山雞、魚類等,都是滿族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滿族菜講究“扒”、“燒”、“烤”、“烀”、“炖”。其烤鹿肉、烤小油豬、白肉血腸、漬菜白肉火鍋、扒熊掌、燒野豬肉、煨蛤士蟆、烀肘子以及薩其瑪、鹿肉水煮饽饽、太祖吃包、蘇葉饽饽、奶烏他、酸湯子等,是滿族傳統飲食中的佳品。

滿族的特色菜,你認識幾種,現在剩的不多了介紹幾種傳統的滿族菜代表

滿族飲食發展的頂峰當是“滿漢全席”的出現。滿漢全席形成于清康熙年間,是滿族菜與漢族菜相結合而形成的,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滿族人人主中原,在不同程度上開始接受漢族文化,并且在飲食上也受到了一些影響。在宮廷,皇上的膳桌上也開始出現漢族菜肴,并且與自己傳統的滿族菜肴一起成為宮廷禦膳。久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了滿漢結合的菜肴“滿漢全席”。清人袁枚在《随園食單》中說:“滿洲菜多燒煮,漢人菜多羹湯”。這句話比較精辟地概括了滿菜與漢菜的特點,也是滿漢全席的基本特征。

滿族的特色菜,你認識幾種,現在剩的不多了介紹幾種傳統的滿族菜代表

吃火鍋是滿族傳統飲食之一。古時,女真人出獵野餐,常用篝火燒陶罐煮食,以後用鐵鍋代替,便發展成吃火鍋的食俗。清代皇帝更喜歡吃火鍋,乾隆皇帝下江南,每到一處必吃火鍋,使火鍋走向了大江南北。嘉慶皇帝設“千叟宴”,共用火鍋1500多個,可謂盛況空前。滿族火鍋吃法獨到,“陸海空”皆有,無所不吃。有雀火鍋、地上鍋、天上鍋、水中鍋、白肉火鍋、鮮魚鍋等。

滿族的特色菜,你認識幾種,現在剩的不多了介紹幾種傳統的滿族菜代表

“吃包”是滿族的傳統吃法,也就是吃包子飯。即将煮熟的米飯同炒熟的菜肴,加上蔥段、面醬等,用洗淨的菜葉包起來,雙手握着吃。傳說這種吃法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發明的,是以又叫“太祖吃包”。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每年七月初五,清宮禦膳房必做蘇葉菜包,供帝後食用。

滿族的特色菜,你認識幾種,現在剩的不多了介紹幾種傳統的滿族菜代表

白肉。過去的營房旗人非常喜歡吃豬肉。豬肉有種種做法。他們特别喜歡吃白煮肉。就是把肉洗淨用白水煮熟,然後切成薄片,沽醬油吃。這種白煮肉多半是比較肥的,也有帶些瘦的,切成薄片,上肥下瘦,擺在盤中,一片白色,是以也叫做白肉。也可以把切肉片剩下的肉塊切成肉末燙飯,叫做“白肉燙飯”,味道很美。吃白肉或白肉燙飯,多在冬天或在年下,因為冷天吃了之後,可以出汗生暖。

滿族的特色菜,你認識幾種,現在剩的不多了介紹幾種傳統的滿族菜代表

滿族人喜歡喝豆汁,豆汁也成了北京各族人民都共同喜愛的風味小吃。作為北京人,我認為豆汁并不難喝,關鍵還在于會不會熬。熬豆汁時,要随手灑些雜和面或棒子面,邊灑邊熬,汁面溶合,但要适可而止,不要太稠。這樣,豆酸減少,米香增大。開鍋之後,放于桌上少時,即可飲用。喝之可口開胃,特别香美。再食“外九裡一”(窩頭),拌上“窮三樣”(芝麻醬、腌韭菜花、辣青椒糊),豆汁會喝得更美。隻要你胃口能夠吸收,豆汁真是物美價廉的風味食品。豆汁還可以煮面,加些“青豆嘴”、“腌雪裡紅”,随熬随放些白面。面不要大多,稀溜溜的最好。熬好之後,少加點鹽。冬天晚上下大雪,吃起來“熱乎乎”、“香噴噴”,又暖肚又開胃。夏天,吃了可以催汗。經常吃也可以按自已的興趣加點“作料”,愛吃辣的加點青椒,愛吃鹹的加點醬油,有人願意加點“鹵蝦油”,特别提味。

滿族的特色菜,你認識幾種,現在剩的不多了介紹幾種傳統的滿族菜代表

白肉血腸是滿族祭品和食品。舊時薩滿教立杆祭天,殺牲後将豬解成大塊,放入鍋中,清水煮之,稱為白肉。殺牲時用盆接血,用手将凝成血餅的血攥碎灌進洗淨的豬腸紮緊,放入鍋中煮熟即成血腸。祭祀時作為供品,祭後全家分享共食。以後發展成為滿族極喜愛的傳統食品,也稱為現在東北風味餐廳必備的一道菜。

滿族的特色菜,你認識幾種,現在剩的不多了介紹幾種傳統的滿族菜代表

馇子,滿族風味面食’又叫“酸湯子”、“臭米子”、“酸漿子”。一種做法是将玉米泡開磨成水面,用紗布濾出渣滓,倒在盆或桶中發酵,到有酸味時就可制作。在左手拇指上戴一個鐵片做的錐形“湯筒”,右手将玉米面糊塞進湯筒用力推壓,面糊從筒的細端被擠出成條,随擠随将細條甩進沸水鍋内,煮熟加作料即可食用,其味微酸爽口。另一種做法是将荞麥面和成稠狀發酵,在一塊豬哈拉巴(肩胛骨)上鑿一些小圓洞,将發酵荞面糊在哈拉巴闆上擠壓,使成面條漏入沸騰鍋中,擠出的馇比細粉條略粗而短,但比湯筒擠出的要長。夏季,馇子還可拌狗奶子(植物名)、蜂蜜、芝麻做為甜食。這種做法甜中帶酸,味美适口。

水團子,滿族風味面食,又稱“漂餅”。将黃米浸泡磨面。制作時用溫水和面,用手捏成扁圓,投入清水鍋煮熟,故曰水團子。又因入鍋後打浮漂起,是以又稱“漂餅”。若用于祭供“佛托媽媽”,要用顆粒飽滿的新米磨面制作,以示誠意。這種找不到近似的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