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邵陽豬血丸子 美味在傳承中發揚

作者:日常惡魔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霄

通訊員 胡金國 楊能廣

“好香啊!”11月4日中午時分,新邵縣坪上鎮清水村“海師傅土菜館”,記者一進門,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

“海師傅,有沒有今年剛出的豬血丸子?”“老闆,給我來一個清蒸的豬血丸子。”店中點菜聲絡繹不絕,其中點得最多的便是豬血丸子。

“清蒸豬血丸子,是一種烹饪方法簡單而又最保留原味的做法。豬血丸子外表黝黑有彈性,切開後裡面又保持了豬血和豆腐的鮮嫩,客人幾乎進店必點。”店主鐘海紅說。

鐘海紅将熏烤了近半個月的豬血丸子洗淨,切成薄片,平整地鋪在蒸碗中,滴上些許茶油,再加入剁辣椒等佐料,最後放入蒸鍋,約30分鐘後,一道美味的清蒸豬血丸子便端上了客人的餐桌。

豬血丸子又被稱作豬血粑或者血粑豆腐,是邵陽地區的一道特色菜品。每年9月底10月初,人們選用黃豆磨制成豆腐,捏碎後放豬血、五花肉揉和,再佐以茶油、精鹽、生姜、大蒜等,搗碎成泥狀,通過手工将其捏成丸子的形狀,置于草墊篩籠,挂上爐炕,用柴火自然熏烤。經過熏制的豬血丸子不僅有着豆腐的鮮美和豬肉的鹹香,吃起來還有一股淡淡的臘香味。

舌尖的美味,總是在不斷傳承中發揚。在新邵縣寸石鎮南廟村,寶慶豬血丸子制作技藝的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小貴,領着10多名婦女,忙着制作豬血丸子。

今年49歲的李小貴,家裡從太爺輩開始,一代代人傳承着制作豬血丸子的技術。從黃豆的選擇,再到丸子捏制、柴火熏烤、包裝……對每道工序,李小貴都根據現代人的口味做了一定的改良。

“豬血丸子制作工藝不論怎麼改良,承載的鄉土記憶是永遠不能改變的。”李小貴說,這些年,她始終堅持手工制作,哪怕是熏烤,都盡量選用香椿枝條,力求每一顆豬血丸子都保留最純正的家鄉味道。李小貴還申請了專利商标,建好了标準化廠房。2020年,共制作銷售豬血丸子50萬個,完成銷售收入300多萬元。今年有望完成銷售收入500萬元。

近年來,邵陽大力推進豬血丸子産業化發展,加大政策支援力度,申報非遺項目加以傳承和推廣,加快豬血丸子加工标準化、産品銷售多樣化。目前全市擁有豬血丸子制作企業100多家,年産值超5000萬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