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鎬曾經是圍棋界神一般的存在,獨步棋壇十餘年之久。
1991年,16歲的李昌鎬打進第3屆東洋證券杯決賽,這也是他第一次打進世界大賽決賽,在當年底和次年初進行的五番棋決賽中,李昌鎬3比2勝著名棋手林海峰九段後奪冠。從此,這位木讷的少年開始了頻頻問鼎世界冠軍之旅。

1996年,李昌鎬确立棋界霸主之位的一年。如果說1994年是“曹薰铉年”,1995年是“馬曉春年”的話,那1996年就是“李昌鎬年”。這一年,李昌鎬先後從馬曉春手中奪取了東洋證券杯和富士通杯,取而代之。特别是東洋證券杯決賽五番棋,第3局成了兩人日後興衰的分野之戰,在最後的小官子階段還是馬曉春必勝局面,但造化弄人,偏偏一向以官子精确著稱的他在最後關頭掉鍊子,半目惜敗。心高氣傲的馬曉春經此打擊後,信心遭受重創,後兩盤脆敗,“馬氏江山”開始崩塌。
5個月後的富士通杯,馬曉春和李昌鎬再度相約決賽,但時運已開始垂青後者,馬曉春再失一冠。失去富士通杯後,馬曉春的兩項世界冠軍均被李昌鎬所奪,給人以後來居上之感。其時馬曉春僅僅30歲出頭,如果他在失去兩冠後能像曹薰铉那樣,不惜白頭也要與李昌鎬舍命一搏,那這兩位天才棋手之間的惡鬥還不知要持續多少年。回過頭看,馬曉春與李昌鎬鏖戰不休的那幾年,也是給棋界留下一張張激情四射、蕩氣回腸的棋譜的幾年。
1997年,李昌鎬再奪lg杯、三星杯兩項世界冠軍。可憐馬曉春,兩次給李昌鎬鋪路,三星杯半決賽中半目不敵,lg杯半決賽中1目半惜敗,“逢李不勝”已成不可破解的怪圈,轉眼間就是10連敗,日後還有過6連敗,再以後,兩人交手機會幾近于無。馬李兩艘巨輪,揚帆與擱淺,從此泾渭分明。
但那個時期的馬曉春天才實在突出,打進世界大賽半決賽、決賽如尋常事,如他所說“除了李昌鎬之外的南韓新銳,看我下棋,隻能遠遠地一邊看着。對付他們,随便來些他們不知道的,他們就不會了。”1998年,馬曉春先後打入三星杯、lg杯決賽,等待他的對手,還是李昌鎬。
三星杯五番棋決賽首局,馬曉春十分漂亮地中盤取勝,但南韓主辦方因電視直播原因,更改賽程,将後四局移至翌年進行。歇停1個月之後,馬曉春的運氣也好像随着一年的過去而過去,終以2比3敗北。随後進行的lg杯決賽,馬曉春心氣全無,意興闌珊,連敗3局匆匆收場。“馬李大戰”自此隻剩傳說。
1998年起,22歲的常昊登場,少年不知愁滋味,當年他就打進富士通杯決賽。決賽中,本是穩赢之局,惜乎心智不足,被老成的李昌鎬終局前一刻逆轉。兩年後,兩人再度在應氏杯決賽中交手,已被李昌鎬折磨得心力交瘁的常昊僅在第3局中得手,其他三局均被李氏所制。再過兩年,兩人又轉至首屆豐田杯決賽中一決高下,但李昌鎬“殺熟”手到擒來,佛俨然已經成魔。
轉眼又是春蘭杯時節。李昌鎬在中國棋手占據八強中六席的巨大壓力下,連破常昊、胡耀宇兩關進入決賽。三番棋決賽中,李昌鎬先失一局,而後連扳兩局,力壓周鶴洋奪冠。
1992-2005年13年間,李昌鎬共獲得17項冠軍,其中有8次戰勝中國棋手奪冠。無論是馬曉春、常昊還是小龍輩的周鶴洋、邵炜剛、王磊、羅洗河還是小虎類的古力、王檄,一經與李昌鎬交手,那麼,“不與李昌鎬交手,不知道他的強大”的感歎肯定少不了。而其他更多棋手,則連交手的機會都沒有。
轉折點在于2006年三星杯,向來不走尋常路的羅洗河在這屆三星杯賽中連赢趙漢乘、宋泰坤、李世石、崔哲瀚等強手,半決賽他放棄三劫循環的機會赢得比賽成為永恒的經典,決賽中,他同樣弈得蕩氣回腸,在成就為“神豬”的同時,也将李昌鎬拉下神壇。
此後,李昌鎬連進9次世界大賽決賽,卻一次冠軍未能獲得,9次屈居亞軍。時運不在,宛如逆水行舟,心氣再高,怎奈鬥不過天,徒留遺憾。
時光推進到2016年11月21日,南韓圍棋聯賽,李昌鎬執白對南韓第一人樸廷桓,這是弈城網上給出的賠率,高達1賠11.8,而樸廷桓的賠率竟然是零。勝負世界如此殘酷,昔日獨步天下的李昌鎬如今淪落至再也無人看好的地步,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但他是職業棋士,隻要一息尚存,便要戰鬥至棋盤前,這也是一個真正職業棋士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