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剖列車 | 托馬斯帶你認識「手臂線」

解剖列車 | 托馬斯帶你認識「手臂線」

人類的上肢是非常複雜的關節。

單側的上肢就有 20 多塊骨骼(肱骨、尺骨、桡骨、8塊腕骨、5塊掌骨、14塊指骨),這還不包括肩胛骨和鎖骨等。

附着在這些骨骼上的肌肉就更加的複雜和多樣化。

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認識這些肌肉骨骼之間的關系呢?

接下來,我們不妨從「解剖列車筋膜連續體」的角度來審視一下它們之間的關系。

1

解剖列車筋膜連續體

解剖列車的 12 條經線中有 4 條是手臂線,每條手臂線的命名是根據它在腋窩中的位置來決定的。

解剖列車 | 托馬斯帶你認識「手臂線」

▲ 4條手臂線的命名

每條手臂線都是從中軸骨連着到手臂的附肢骨上,并一直延伸到手掌的四個角落。

手臂肌肉太多,那要如何記住每條手臂線的大緻方位與所包含的肌肉呢?

2

鳥的翅膀

其實我們可以把人的手臂比作鳥的翅膀,翅膀的頂部是臂後表線。這個筋膜連續體起自三角肌和斜方肌,沿着手臂的外側到了前臂的後面,最後止在指尖。

翅膀的底部是臂前表線,它的起點是強有力的胸大肌和背闊肌,沿着手臂的前側一直到了手掌上。

翅膀的前部是臂前深線,從胸小肌經過肱二頭肌再往下一直到拇指上;翅膀的後部是臂後深線,它包括了菱形肌、肩袖肌群、肱三頭肌等,最後止在手掌的小指一側。

解剖列車 | 托馬斯帶你認識「手臂線」

▲ 鳥的翅膀

一般來說,臂前表線和臂後表線為手臂提供動力,讓手臂能夠完成投擲、揮動、托舉等動作。

因為這些經線上有很多又大、又強壯的肌肉,比如胸大肌、斜方肌、背闊肌等,而臂前深線和臂後深線為手臂提供穩定性和動作的精度。

舉個關于穩定性的例子。

解剖列車 | 托馬斯帶你認識「手臂線」

當你采用手膝支撐的四點姿勢時,如果你感覺到手掌内外側的壓力不平衡,那在做後續的訓練時就很容易出現動作的異常。你需要去調節内外側的壓力,讓它們恢複到平衡狀态,而這種調整就是由臂前深線和臂後深線來完成的。

再舉個動作精度的例子吧。

網球運動員納達爾經常能擊打出令人叫絕的上旋月亮球,在球拍擊球的瞬間,手臂要帶動球拍與球産生一個特定摩擦。這對揮拍動作的精度要求極高,在力度、速度和角度各方面都不能有一點點差錯。

解剖列車 | 托馬斯帶你認識「手臂線」

這種動作中的精度,就是由臂前深線和臂後深線來控制的,這樣的例子也出現在棒球投球,高爾夫擊球等等方面。

了解這些手臂線,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認識手臂在運動中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進而更好地去提高相關區域的運動表現,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肩部和頸部的疼痛或不适。

下次的文章我們要分析分析這方面。

敬請期待。

解剖列車 | 托馬斯帶你認識「手臂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