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呼市抗疫戰場上的“海軍藍”——記“呼和浩特艦”退役士兵于鵬

作者:中國雙擁雜志
呼市抗疫戰場上的“海軍藍”——記“呼和浩特艦”退役士兵于鵬

曾經,作為人民海軍“呼和浩特艦”上唯一一名呼和浩特籍士兵,于鵬每次給戰友們講起家鄉呼和浩特都是滿滿的自豪感。如今,退役不滿5個月的他再次穿起“海軍藍”,主動請戰值守在抗擊疫情的一線。他說:“若有戰,召必至,疫情面前永不退役!這就是‘呼和浩特艦’精神,更是我的責任與使命。”

2月18日8時許,人們走到玉泉區西菜園辦事處溪水園小區時,遠遠便看到身着“海軍藍”的于鵬正忙着登記出入小區的車輛資訊。

“從大年初二到現在,小夥子每天早上6點就準時來到小區門口登記出入車輛以及人員的資訊,通常都是不吃不喝忙到下午才離崗。每天工作都在8個小時以上,一天不落,即使氣溫零下十幾度都很少見他進帳篷裡取暖、喝水。”當有人好奇地問起這位“海軍藍”情況時,小區疫情防控點的負責人說。

勤奮、認真、負責、能吃苦,是人們聽到對于鵬最多的描述,于鵬說:“這都是‘呼和浩特艦’精神,也是我服役期間最大的收獲。”

于鵬今年21歲,2017年應征入伍成為一名海軍士兵,經過3個多月的新兵訓練以及6個月的學兵連雷達專業訓練後,2018年6月正式成為海軍“呼和浩特艦”上的一名戰士。他還是在“呼和浩特艦”服役的首位呼和浩特籍士兵。

呼市抗疫戰場上的“海軍藍”——記“呼和浩特艦”退役士兵于鵬

“剛上艦時,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暈船。”于鵬說,“呼和浩特艦”出海時的主要工作是戰備巡航、重大演習等,通常都要長時間在大風大浪中航行,幾乎沒有坐過船的他上艦之後出現了嚴重的暈船現象,連續多日吃不下飯、睡不着覺。“既然有幸上了艦,我就有責任為呼和浩特争光。”就這樣,于鵬咬着牙經過一個多月的适應期後終于适應了海軍生活。在艦上,他不但學習了雷達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學會了堅強、勇敢、擔當,他說這就是“呼和浩特艦”精神。

“呼和浩特艦”上有好多介紹呼和浩特市旅遊景點及風土人情的圖檔,戰友們知道于鵬是呼和浩特市人,總會在工作之餘請他講講呼和浩特市,每當這時是他最為驕傲的時刻。他給大家講大召、小召、昭君墓,還講家鄉的風土人情,讓戰友們了解到不一樣的呼和浩特,讓呼和浩特精神在“呼和浩特艦”上紮根。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呼和浩特警備區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繼發出《倡議書》,得到了全市退役軍人的響應。農曆正月初二,于鵬主動來到呼和浩特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報道,自願請戰前往防控一線,當日被西菜園辦事處安排到溪水園小區工作。工作之餘,他還會帶着退役時獲贈的“呼和浩特艦”模型到疫情防控指揮點為疫情防控從業人員講“呼和浩特艦”,講國防知識。

(呼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稿)

相關連結: “呼和浩特艦”命名基本情況 海軍“呼和浩特艦”是2016年8月首次以内蒙古自治區城市命名的飛彈驅逐艦,搭建了海軍部隊與呼和浩特市的軍地交流平台,實作了 “深藍”與“翠綠”的牽手,為向全國和全世界推廣宣傳呼和浩特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海洋平台,對促進呼和浩特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航行在深海遠洋的“呼和浩特艦”,是呼和浩特市的一張流動的海洋名片,是“海洋上的‘青城’”和“流動的草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