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好好說話,會讓你吃遍所有的苦頭一、會說話的人,懂得拿捏分寸二、會說話的人,懂得換位思考三、會說話的人,懂得傾聽他人四、好好說話,你就赢了

不好好說話,會讓你吃遍所有的苦頭一、會說話的人,懂得拿捏分寸二、會說話的人,懂得換位思考三、會說話的人,懂得傾聽他人四、好好說話,你就赢了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經發表過一份調查報告: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另外的87.5%來自人際關系。

在成功所需要的衆多因素中,相比較出身、才華、智力、毅力,我們最能控制的,其實就是“說話”這件小事。

你嘴裡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好好說話,就是改變命運。

聰明人,都懂得養一張富貴嘴。因為,嘴巴就像存錢罐,嘴巴富貴,福氣自來;口吐蓮花,富貴一世。

孔子在《論語·季氏篇》裡說: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隐,不見顔色而言謂之瞽。

話還沒說到那兒,你就出來發表意見了,這叫草率;話都說到這兒了,你本應自然而然地往下說,可你卻吞吞吐吐,遮遮掩掩,這叫有話不說;不看别人的臉色,張口就說,這叫盲目。

會說話的人,懂得拿捏分寸。

錢鐘書去世後,早年暗戀楊绛的費孝通登門拜訪。

分别時,費老先生頻頻回頭,依依不舍。楊绛淡淡地說:“樓梯不好走,你以後再不要知難而上了。”

一句溫吞的話,送别了費老先生,也讓他徹底死了心。

與人溝通時,分寸感很重要,過分迎合與一口回絕皆是下策。好好說話的精髓,就是既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照顧到對方的感受。

子曰,“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我們說出口的句子,不僅僅是簡單的漢字組合,還是一個人内心情感的真實流露。

會說話的人,總是能用有分寸感的語言,表達真心實意的關懷。

而把話說得體,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頂級的情商。

《紅樓夢》第四十回牙牌令中寫:

黛玉行酒令,說了兩句《牡丹亭》《西廂記》裡的詩。寶钗聽了,回頭看了一眼,并未當場揭穿,而是事後找到黛玉,款款地告訴她,層層遞進——

先是體貼:先承認自己也看過,全了黛玉的臉面。

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

後是共情:我們都曾經曆過,你不是一個人,别害怕。

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背着我們看,我們卻也偷背着他們看。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丢開了。

最後勸谏:讀好書才能明理,于大,是富國安民;于小,是幫助他人。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很少,男人尚且不行,咱們還是不要的好。這話是真心實意地為了黛玉好。

是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隻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遭塌了,是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你我隻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一席話,說的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隻有答應“是”的一字。

經此一事,黛玉才慢慢放下了之前對寶钗的戒備,二人義結金蘭。

真正聰明的人,無論在什麼場合下,都會顧及他人的感受。他們總會察言觀色,第一時間捕捉到對方的情緒,然後将心比心,為他人着想。

真正能拉近距離的,不是曲意逢迎,而是換位思考,用放下姿态的共情,在你和對方之間,搭建一座了解的橋梁。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上帝賜人兩耳兩目,但隻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

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人緣好的人,通常不是因為他有多幽默、多會說話,而是在于他能靜靜地聽每個人把話說完。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為了改革北大的舊官僚習氣,蔡元培大膽聘請了一批具有革新意識的知識分子,以此來補充北大的教師隊伍,其中就有留美歸來的胡适。

初入北大,胡适感到壓力山大,畢竟北大是當時中國的第一學府。蔡元培知道胡适會有些緊張,便在胡适登台講課的頭天晚上來到了胡适家中。

果然,蔡老剛一坐下,胡适就一個勁兒地說起了單口相聲:我講不好怎麼辦?學生不積極怎麼辦?……

而蔡老隻是耐心地聽他把話說完,隻在臨走前誠懇地說了一句:“我聘你到北大來,就是信任你。”

胡适每每想起這件事,都對蔡元培心存感激,因為蔡元培那天晚上一直都在傾聽。

李商隐在《無題》一詩中寫道:心有靈犀一點通。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寫有:此時無聲勝有聲。

有時候,無聲比有聲更動人。

學會傾聽,是對别人極大的尊重,也是真心實意關心别人的表現,而真正充滿智慧的成功者,正是那些懂得傾聽的人。

人這一生永遠需要兩種能力:好好說話和情緒穩定。

全球公認會“好好說話”的人——蔡康永,其說話之道已經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門藝術。

他說:“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來源于幼年良好的教育,來源于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他這麼多年職業生涯的積累。

他深深知道把别人放在心上的重要性,就像小s所說:“跟康永哥聊天絕對不會被刺傷,還會被他附帶的一兩句小誇獎逗得心花怒放,但又覺得那麼真誠,不滑頭,讓人不愛都難!”

說話并非易事。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于表達自己,卻一點也不懂對方。

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許多人說了一輩子話,卻沒有說好過幾句話。

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

成年人行善,從好好說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