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周五晚上,林志炫發完這條微網誌,頓時喚起了網友圍觀的好奇心。寶島“情歌王子”隔空“表白”鳳凰傳奇,怎麼看都有點打破次元壁的意思。

互動的契機,是兩人都受邀參加了湖南衛視近期推出的《時光音樂會》,在第三期節目中,林志炫曝出自己在台灣擔任電台dj時,曾熱情安利過鳳凰傳奇,現場還放了段當時的錄音。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林志炫曝出自己曾熱情安利過鳳凰傳奇

觀衆們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連大牌歌手林志炫,都曾是鳳凰傳奇的迷弟。

不隻是他們,在場每組歌手,彼此間都有着點滴奇妙的緣分。看到他們圍坐在戶外草坪、帳篷中,輪流演唱經典老歌,很難不回想起某個慵懶午後,和友人重逢的畫面。

隻是,這樣一檔溫吞的節目,真能吸引人們的眼光嗎?

帶着疑惑看了幾期後,我收獲了和預想迥然不同的答案。

01

給你一張過去的cd

“大家肯定都用過彩鈴,有沒有故事分享一下?”

第三期節目中,曾毅剛抛出這個問題,其他七位嘉賓便迅速打開了話匣子。

許茹芸提到98年在限量bb機上給粉絲留言,粉絲隻要撥通呼号,就能聽到她的歌;林志炫要求朋友将自己的歌設為彩鈴;校長譚詠麟憶起《披着羊皮的狼》曾一度稱霸北方;而憑《月亮之上》《荷塘月色》等創過億下載下傳量的鳳凰傳奇,可稱當時無懸念的武林盟主。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鳳凰傳奇

聊起那個彩鈴盛世,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代表作和記憶。彩鈴像張入場券,将活躍于不同世代、地區和流派分類的歌手歸置于一處,喚起看客們對陳年美好的感懷。

對以00後為首的小輩而言,彩鈴這個名詞難免有些陌生,但在聽歌管道受限、移動端的即時通訊和社交軟體尚未勃興的年代,它卻是滋潤老百姓精神生活,一服不可缺的調味劑。

聽到自己心水的歌,将其下載下傳後設定為鈴聲,既友善了記錄思緒和心境流轉,也承載着個性表達的功能。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大概是07年左右,還在上國小的我擁有了人生中第一個手機。除了内置的多款遊戲外,最吸引我的就是修改來電鈴聲,從《不得不愛》,《該死的溫柔》,再到《sorry sorry》……

時隔多年,再回想起口袋裡“播送”這些歌的場景,多少有些羞恥。但對年幼的我來說,它們不啻為和流行文化最早的接觸,每一段間奏都背負着特定的記憶資料。

擁有這種“獨家記憶”的不隻是普通人,在打投、做資料還沒火起來的時候,彩鈴下載下傳量,無疑最能直覺反映一位歌手的國民度和市場價值。

于是不難了解,為什麼提到彩鈴,節目中這群叱咤歌壇多年的老将會如此親切。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張傑演唱《月亮之上》

随着智能手機的全方位普及,彩鈴業務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後,逐漸走向衰落,人們見面的例行事項也從互換号碼變成了“掃一掃”。但通訊方式在變,接到摯友、家人撥來語音時的那份歡欣雀躍,卻不會打上保存期限。

四個月前,微信最新版增加了語音通話的彩鈴功能。面對這個重磅消息,網友紛紛直呼“爺青回”,畢竟,初始鈴聲日益單調、匮乏的今天,誰不想穿越回那個如同在自選商場購物,趣味性拉滿的年份呢?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微信新增語音通話彩鈴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與湖南衛視視訊号關聯,《時光音樂會》還将節目中的音樂設定成了可分享的微信彩鈴,讓觀衆在場外仍能享受到天籁的陪伴。

溫故彩鈴時代,隻是《時光音樂會》中一個很小的切面。節目所追求的效果,正是以金曲為媒介,為聽衆打造出靜谧、舒适的時空艙,使其騰空身心,隔絕外界的緊張、現實和壓力。

02

舊瓶新酒,依然上頭

将回憶殺作為賣點,在音綜這一品類裡算不上多新鮮的做法。除了《時光音樂會》,許多節目都曾祭出類似的打法。

但《時光音樂會》的亮點在于,歌手們表面上唱着父母輩常去ktv裡點的老歌,個中情緒洶湧,又能叩開廣大年輕人的心扉。

這和藏在嘉賓陣容裡的“玄機”分不開,八組音樂人來自兩岸三地,集結了為各個代際所熟知的歌手。

譚校長和李克勤組成的“左麟右李”,作為新生代選秀代表的張傑和郁可唯,成名于網絡歌曲年代的汪蘇泷、鳳凰傳奇……光譜來回滑動,折射出華語樂壇不同時期的樣貌。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左麟右李

每期節目中,歌手們都将輪流坐莊,重新演繹彼此經典的代表作。

說到這,不得不提到節目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值班的莊家拆開其他歌手寫的信,邀請觀衆與其一道空降至歌曲誕生的節點,聆聽放映機轉動,投映出當年數首熱歌的mv片段。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譚詠麟和梅豔芳、甄妮、劉德華,合唱《朋友》的片段

整個過程洋溢着小小的儀式感,連同聽者對表演的期待,都無形中被吊高了幾分。

拿第三期的“鳳凰傳奇專場”來說,借由最近幾個月席卷的文藝複興大潮,網友們得以重新見識到這個國民組合實力被低估的一面。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鳳凰傳奇在《時光音樂會》

當主唱玲花拆開信,念出2007,2009等标志性的發行年份,我才恍然驚覺:

他們已經出道這麼久了。

到了表演環節,嘉賓們并未止步于對原版的複刻,而是最大限度結合了個人優勢與對歌曲的了解。

任賢齊一段原創的rap,放大了《自由飛翔》核心的感染力;許茹芸版的《荷塘月色》,巧妙糅進了巴薩諾瓦元素,更新版“芸式唱腔”聽來婉轉而深情;郁可唯則在《我從草原來》中挑戰起蒙語長調,清透人聲中摻着幾分西北的粗犷和遼闊,銜接得毫無違和感。

在敲定曲目時,節目組也花了番心思。除去幾首爆款代表作,《奢香夫人》這樣偏“冷門”的歌曲同樣出現在了翻唱清單上。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林志炫演唱《奢香夫人》

“從來沒有聽過志炫哥用刮喉音唱歌。”看過林志炫狂野的演繹後,玲花半開玩笑地說。

這也正是節目設定的魅力所在,它能讓不同音樂靈感碰撞、擦出絢麗的火花,亦說明了優秀的音樂作品是永不過時,且可塑性極強的。

猶如成色上佳的基酒,其勾調思路可以靈活而多變,每個版本都有着專屬的韻味。

在充滿傳承色彩的對話間,《時光音樂會》得以延展人們對老歌的想象,讓當年聽着它們長大的觀衆,窺探這些年來自己内心世界的成長。

至于廣大年輕人,哪怕沒有親曆過昔日的樂壇盛況,通過這樣珍貴的契機,也能接收到流淌在老歌中純粹的激情和感動,解鎖挖寶的趣味。

03

音綜版“老友記”

作為國内綜藝界的扛把子,湖南衛視旗下從不缺少“爆款”音綜。

從早年的超女快男系列,到近幾年的《聲入人心》《歌手》《誰是寶藏歌手》……任意挑出一檔節目,都是高人氣和口碑品質的保證。

當90%的音綜都在靠向競演、排名等流量思維,以此制造噱頭時,它選擇了劃出一座清靜的島嶼,運用自然場景與燈光、配樂等元素的疊加,營造出圍爐夜話的溫馨感。

尤其在嘉賓念信環節,柔緩語速輔以背景流水般的吉他聲,讓人卸下滿身疲憊,醉倒在夢中的溫柔鄉。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李克勤念信

村上春樹曾在《與小澤征爾共度的午後音樂時光》中寫到,音樂是一種能夠讓人品嘗幸福滋味的東西,其中蘊藏着形形色色的使人幸福的方法和途徑。

《時光音樂會》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讓音樂走出錄音棚,走向戶外,伴着山野間不絕于耳的蟲鳴,鳥語和風聲起落,為觀衆奉上一場無後期修飾、分外走心的沉浸式live。

當進度條的節奏放慢,一些歌曲背後不為人知的事迹,漸次浮出了水面。

譚校長提起出道前在夜總會裡跑場唱歌,第二天一早接着去上班,幾乎沒有睡覺時間;鳳凰傳奇自掏五千塊拍的mv達不到宣傳門檻,隻能去大學演出,還因打扮“奇怪”被從業人員壓縮表演時長;郁可唯在滾石30周年的演唱會上翻唱梁靜茹名曲《甯夏》,被梁靜茹的粉絲噓台和砸熒光棒。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郁可唯在滾石30周年的演唱會後,表示“明兒再喊我再唱”

同行心酸的往事,總會激發出嘉賓們強烈的共鳴,而身在場外,被996、大小周支配的我們,聽過也不勝唏噓。

原來不論何種職業身份,每個人都是從那段“打工”的苦日子咬着牙挺過來,才有了今天耀眼的成就。

伴随這些自述,歌手們原本遙遠、單薄的形象頓時鮮活了起來。這時再聽他們唱歌,除去被功力折服外,更多了番無法言說的感觸。

就像把《路過人間》逐字碾進人心底的郁可唯,轉頭便能用同一條聲帶唱起《我從草原來》。嗓音的開合與她經曆過的踉跄交織在一起,平添了些故事性。

林志炫發了條微網誌:“在我心中,玲花就是彩鈴之花。”

郁可唯演唱《我從草原來》

這是獨屬于80,90後的内斂表達,咀嚼完個人的失落,依然要将情緒代謝掉,學會釋懷,淡然,去和這個世界談笑風生。

借此,《時光音樂會》得以在形式創新之外,紮根對社會價值的思考,成功建構起牧歌式的音樂場景——

沒有故弄玄虛的高概念,抑或是浮誇的炫技,隻有老友間默契的傾吐,和看似随性放松,卻又直抵人心的演唱。

它讓我們知道,唯有真誠,才能為一首歌帶來溫度。有了這份暖意,哪怕再原始的道具和布景,也能攪動起情感奔騰的洋流。

文章來源:南風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