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國組閣方向初定,“大聯盟”還會有岔路嗎?

作者:春河月亮
德國組閣方向初定,“大聯盟”還會有岔路嗎?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記者沈敏)議會選舉結束4個月後,德國新一屆政府組閣大方向終于确定:繼12日與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上司的基民盟/基社盟(聯盟黨)達成初步談判架構協定之後,社會民主黨代表大會21日以表決方式同意社民黨進入與聯盟黨聯合組閣的正式談判。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說,再一次“大聯盟”能否成功,歸根結底不是看聯合組閣各方作出何種妥協,而是如何攜手保持德國經濟和社會良好運轉、讓群眾廣泛受益。

【妥協“微調”與“細化”】

鄭春榮告訴新華社記者,聯盟黨與社民黨先前試探性談判達成的協定檔案是妥協的産物,至于哪方妥協更多、哪方獲益更多,參與談判各方将“各取所需”加以解讀。

德國組閣方向初定,“大聯盟”還會有岔路嗎?

協定檔案将“重振歐洲聯盟”列為首要成果,是社民黨的主要訴求,而默克爾所屬基民盟/基社盟樂見其成。依照鄭春榮的判斷,默克爾希望加強德法合作,推動歐盟改革,隻是與社民黨主張的路徑不同。涉及社會保障和勞動力市場政策,社民黨的諸多訴求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滿足。同時,社民黨未能如願取消接收難民及難民家屬随遷人數的限制,也未能提高針對富人階層的最高稅率。

初步協定檔案中,一些是已經相當具體的内容,另一些是原則性的表述,正式組閣談判将作細化讨論。雙方内閣職位配置設定同樣将是談判主要内容。社民黨會希望保留外交部長職位,尋求把更多歐盟事務權并入外交部。

另外,社民黨想對一些已達成具體協定的内容“重新談判”,如難民家屬随遷、施行全民醫療保險等,但基民盟/基社盟不會同意推倒重來,或許會以不違背原有妥協為基礎做些“微調”,以平息社民黨内反對“大聯盟”的聲音。實際上,多數反對者抵制“大聯盟”形式本身,談判具體内容相對次要。

【未來考驗更甚】

德國組閣方向初定,“大聯盟”還會有岔路嗎?

社民黨說,最終組閣方案需經過全國44.3萬社民黨黨員“公投”放行。這一程式會出現意外嗎?

鄭春榮說,社民黨黨代會最終表決結果“很懸”,支援組閣談判者僅占56%,屬微弱多數,暴露了社民黨内對上司層的信任危機。後續全體黨員公投對上司層而言是另一道坎。不過,“公投”不過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社民黨已經騎虎難下,在最後階段推翻黨内上司層的決定無疑對社民黨形象非常不利,且多數普通黨員不會像黨内“青年團”代表們那樣“叛逆”。

更值得擔憂的是,社民黨内持續不斷的争論會讓上司層不穩,繼而使“大聯盟”政府不穩。黨代會表決已經顯現社民黨内裂痕。如果在與聯盟黨聯合執政中,社民黨所獲民意支援率沒有起色、反而下跌,可能不斷出現要求上司層引咎下台、提前結束大聯盟的呼聲。

【群眾“安全感”成關鍵】

德國組閣方向初定,“大聯盟”還會有岔路嗎?

去年9月聯邦議會選舉中,基民盟和社民黨等老牌傳統政黨失分不少,建立不到5年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成為最大得利者:以94個議席首次進入議會并位列第三大黨。聯盟黨與社民黨再次聯合組閣,意味着德國選擇黨将成為最大反對黨,在議會有更多話語權,有更多抨擊政府的機會和更高的媒體曝光度。

但是,對反對黨的攻讦,主流政黨同樣有論争、辯駁的機會,有利于暴露對方隻是抗議批評、并無切實可行替代方案的“原形”。

鄭春榮說,對下一屆“大聯盟”政府而言,更關鍵的任務是,“如何在全球不确定性有所增加的外部環境下,保持德國良好的經濟發展态勢,讓德國百姓、尤其是發展相對落後的德國東部選民更有安全感”。

“聯盟黨和社民黨也需要思考如何在組成穩定政府的同時,不喪失本黨的立場特色,保持黨派之間的區分度,才能穩固民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