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中實體必知:5種發現隐含條件的方法和35條臨界狀态及極值條件1.隐含在題給的實體術語中2.有些實體量,對于确定的對象來說,它是一個恒量。3.隐含在題給的實體現象中4.隐含在實體模型的理想化條件中5、隐含在臨界與極值問題裡常見的重要臨界狀态及極值條件:

作者:一百分汽車

聯考實體題中,常常存在一種隐藏的條件,它雖為解題所必須,卻沒有直接的文字叙述,巧妙地隐藏在題目的背後,不易被解題者所察覺,而往往又是解題的關鍵,暗示着解題的方法和途徑,也決定了答案的正确與否。

是以,實體解題時充分發掘和利用命題中的隐含條件,才能提高解題的完備性和準确性。

高中實體必知:5種發現隐含條件的方法和35條臨界狀态及極值條件1.隐含在題給的實體術語中2.有些實體量,對于确定的對象來說,它是一個恒量。3.隐含在題給的實體現象中4.隐含在實體模型的理想化條件中5、隐含在臨界與極值問題裡常見的重要臨界狀态及極值條件:

實體題中條件的隐含形式通常表現為以下幾種方式: 

實體學中有許多名詞術語,往往隐含中某個常數。如:标準大氣壓;照明電路的電壓;水的密度和比熱容;空氣中的光速和聲速;g=9.8m/s2等。

這些資料,題目中一般都不給出,要求解題者憑自己的記憶直接加以應用。

如物體的品質、物質的密度、物質的比熱容、導體的電阻、燃料的熱值、電源的電壓、用電器上的銘牌标志等。

題設的條件中必然反映若幹實體現象,這些現象本身就包含了解題所需的已知條件。例:“宇航員在運作的宇宙飛船中”示意宇航員處于失重狀态;“通迅衛星”示意衛星運作角速度或周期與地球的相 同,即同步;“導體處于平衡狀态”示意物體是等勢體,内部場強為零等。

在習題中常将理想化條件隐含在有關詞語或題意中,需要運用理想模型去捕捉和挖掘。如質點和點電荷,都不計其形狀和大小;輕質彈簧即不計其重;光滑表面即不計其摩擦;理想變壓器即不計功率損耗等

高中實體中的臨界與極值問題,雖然沒有在教學大綱或考試說明中明确提出,但近年聯考試題中卻頻頻出現。

從以往的試題形式來看,有些直接在題幹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脫離”等詞語對臨界狀态給出了明确的暗示。也有一些臨界問題中并不顯含上述常見的“臨界術語”,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題靈活性較大,審題時應力圖還原習題的實體情景,周密讨論狀态的變化。

從以往試題的内容來看,對于實體臨界問題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力和運動的關系部分,對于極值問題的考查則主要集中在力學或電學等權重較大的部分。

1.雨水從水準長度一定的光滑斜面形屋頂流淌時間最短——屋面傾角為45°。

2.從長斜面上某點平抛出的物體距離斜面最遠——速度與斜面平行時刻。

3.物體以初速度沿固定斜面恰好能勻速下滑(物體沖上固定斜面時恰好不再滑下)—μ=tgθ。 

4.物體剛好滑動——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

5.兩個物體同向運動其間距離最大(最小)——兩物體速度相等。 

6.兩個物體同向運動相對速度最大(最小)——兩物體加速度相等。

7.位移一定的先啟動後制動分段運動,在初、末速及兩段加速度一定時欲使全程曆時最短——中間無勻速段(位移一定的先啟動後制動分段勻變速運動,在初速及兩段加速度一定時欲使動力作用時間最短——到終點時末速恰好為零) 

8.兩車恰不相撞——後車追上前車時兩車恰好等速。

9.加速運動的物體速度達到最大——恰好不再加速時的速度。 

10.兩接觸的物體剛好分離——兩物體接觸但彈力恰好為零。

11.物體所能到達的最遠點——直線運動的物體到達該點時速度減小為零(曲線運動的物體軌迹恰與某邊界線相切)

12.在排球場地3米線上方水準擊球欲成功的最低位置——既觸網又壓界 

13.木闆或傳送帶上物體恰不滑落——物體到達末端時二者等速。

14.線(杆)端物在豎直面内做圓周運動恰能到圓周最高點—最高點繩拉力為零(=0v杆端)

15.豎直面上運動的非限制物體達最高點——豎直分速度為零。 

16.細線恰好拉直——細線繃直且拉力為零。

17.已知一分力方向及另一分力大小的分解問題中若第二分力恰為極小——兩分力垂直。

 18.動态力分析的“兩變一恒”三力模型中“雙變力”極小——兩個變力垂直。 

19.欲使物體在1f2f兩個力的作用下,沿與1f成銳角的直線運動,已知1f為定值,則2f最

小時即恰好抵消1f在垂直速度方向的分力。

20.渡河中時間最短——船速垂直于河岸,即船速與河岸垂直(相當于靜水中渡河)。

21.船速大于水速的渡河中航程最短——“斜逆航行”且船速逆向上行分速度與水速抵消。 

22.船速小于水速的渡河中航程最短——“斜逆航行”且船速與合速度垂直。 

23.“圓柱體”滾上台階最省力——使動力臂達最大值2r。 

24.損失動能最小(大)的碰撞——完全彈性(完全非彈性)碰撞。 

25.簡諧運動速度最大——位移(恢複力、加速度)為零。

26.受迫振動振幅恰好達最大——驅動力的頻率與振動系統的固有頻率相等。 

27.隻有機械能與電勢能互相轉化時,重力勢能與電勢能之和最小時,動能最大。 

28.粒子恰不飛出勻強磁場——圓形軌迹與磁場邊界相切。 

29.純電阻負載時電源輸出功率最大——内外電阻阻值相等。 

30.滑動變阻器對稱式接法中阻值達最大——滑至中點。

31.傾斜安放的光滑導軌上的通電導體棒靜止時,所加勻強磁場方向若垂直于斜面的情況下磁感強度最小。

32.光從媒體射向空氣時恰不射出——入射角等于臨界角。 

33.剛好發生光電效應——入射光頻率等于極限頻率。

34.帶電粒子恰好被速度選擇器選中(霍爾效應、等離子發電)——電場力與洛力平衡。 

35.“地面衛星”(氫原子處于基态)時,勢能最小、總能量最小、運動周期、角速度均最小;速度、向心力、加速度均最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