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大智若愚”的人,有着三大境界隐忍,謀定而後動借力,融入到團隊之中裝糊塗,看破不說破

真正“大智若愚”的人,有着三大境界隐忍,謀定而後動借力,融入到團隊之中裝糊塗,看破不說破
老子有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

真正能直立而不倒的東西,大多都能承受曲折;這世上最為巧妙精緻的東西,其表現出來往往是最笨拙的。

一個真正的能辯之人,他們不會輕易跟别人辯論,而隻會選擇暫時木讷。因為不去争辯,才是最好的争辯。

其實,這世間的一切都是相對的。你看到了最為不好的一面,有可能這一面的背後,就預示着美好的到來。

有道是“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往往就像是“愚笨”之人一般,沒有什麼傲人的鋒芒,而隻會過分收斂自己。

我們做人,要想在這個社會中更好地生存,我們就得做到“以退為進”,而不是鋒芒畢露,惹來了無數的是非和麻煩。

那麼,怎麼才能成為一個“大智若愚”,能在世道中如魚得水的人呢?

老子有言:“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你不想着成功,你才能夠成功。真正“大智若愚”的人,他們都練就了這套本事,能把聰明才智發揮到極緻。

真正“大智若愚”的人,有着三大境界隐忍,謀定而後動借力,融入到團隊之中裝糊塗,看破不說破
《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一個有本事的人,他們會把自身的才華收藏起來,不會過分顯擺,進而招惹人注意。

藏器的本身,看似是一種不進取、懦弱的行為,可實際上,隻有做到了隐忍蓄力,人才能把握機遇,一鳴驚人。

在這個社會上,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容易得罪人,或者說空有滿腔熱血,滿腹才華而無法施展呢?

那就是因為這些人沒有内斂自己的鋒芒,而是過分鋒芒畢露,讓居心叵測的人看到,進而針對排擠他們。

曾有一個年輕人,他剛來到機關的時候,憑着高學位的背景而沾沾自喜,就連老資曆的前輩也不看在眼裡。

對此,有人曾經告誡過他,讓他别那麼嚣張,不然會對自己不利。可那個年輕人直接就把這番話告訴給了上司,讓衆人難堪。

上司也沒有說什麼,隻是讓他注意個人的行為就好。可這個年輕人還是心氣盛了一點,絲毫沒有聽進别人的勸解。

後來,他被人排擠到了角落,甚至連上司都無視他。他也就隻能黯然辭職,隻留下無盡的悲歎和懷才不遇之感。

其實,這哪是懷才不遇呢,分明就是以自己挖坑自己跳,根本就沒有想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化鋒芒為隐忍。

人,當他沒有任何勢力的時候,别動聲,别得罪人,這是最好的保身之道。憑此,人才能謀定而後動,穩步向前。

真正“大智若愚”的人,有着三大境界隐忍,謀定而後動借力,融入到團隊之中裝糊塗,看破不說破

說到“大智若愚”,其實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西遊記》中的沙和尚。

沙和尚看起來傻傻的,也沒有什麼大的本事,但是卻沒有人讨厭他,也沒有人嫌棄他,他也活成了最為“中庸”的存在。

以背景來看,他不如唐三藏;以實力來看,他不如孫悟空;以情商來看,他不如豬八戒。

在師兄弟中,他算是較為卑微的存在了。但是,為何他能在團隊中混下去,進而取得真經,完成修煉呢?

就是因為他明白自己的實力和底氣,進而借力打擊,讓自己融入到團隊之中。

就像打妖怪的時候,沙和尚不會第一個沖向前,而是喊來孫悟空這個“強者”來帶隊。

就像外出與人打交道時,沙和尚不會毛遂自薦,而會推薦豬八戒去完成這個他擅長的任務。

就像是獲得功勞時,他不會說第一個去邀功,而是把選擇權完全交給唐三藏,推動他來主持大局。

其實,這就是老子所言的“和光同塵”。你調和自己的光芒,與萬事萬物相融。如此,才能達到一個新的境界,以山之石來攻玉。

真正“大智若愚”的人,有着三大境界隐忍,謀定而後動借力,融入到團隊之中裝糊塗,看破不說破

這個社會中的任何事兒,都被蒙上了一塊幕布。這塊幕布的下面,你不知道是蘊藏了善良,亦或是邪惡。

可是,有一點我們是要明白的,那就是那蘊藏的東西,你不能說出來。一旦說出來,就離苦難不遠了。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所有的事兒,都有着它獨一無二的前因後果。而這些前因後果的背後,都是有一定的勢力的。

如果你的勢力沒達到一定的程度,或者說不足以跟這件事背後的勢力對抗,那就不能輕易說出來。

有道是“看破不說,一笑而過。”

我們人,其實在不斷地經曆之後,就能看透生活的本質,摸清楚生活背後的真相。可是,這樣的真相,是會得罪人的。

很多人認為,我一身正氣,怕什麼得罪人呢?

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對的。因為一個人是無法抵禦一群人的。是以說,在職場中,要看透,卻不能說透。

說得不好聽一點,說透的背後,就是一個人的“涼透”。

大智若愚的人,他們就像是溫潤的水流一般,不輕易得罪人,而隻會揣着明白裝糊塗。

看破,是一種本事,而不說,則是一種無聲的智慧。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