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過,貼秋膘啊!
是不是給你的吃吃吃又多了一個理由?
夏天八月,吃點“涼”的吧!
對于吃,我們一直很講究!

南秀水三千,浩渺煙波裡有天賜的美妙食物 ,脆生生、水靈靈 。蘇州有水八仙,杭州有莼鲈思 。水網密布的甯波,廣闊的水域同樣出産可口的水生植物。
長夏溽暑,若你在無可逃遁的燠熱裡敗了胃口,那麼,這些山川野澤裡的水鄉風物,或許可以為你送來一縷清新潤養之風。
江南可采蓮
﹏﹏﹏﹏﹏﹏﹏﹏﹏﹏﹏﹏﹏﹏﹏﹏﹏﹏﹏﹏﹏﹏
漢樂府詩裡有首著名的民歌叫做《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采蓮吃蓮,是江南夏日一種常見的勞動和遊戲,或者說,是一種固定的江南印象和美學符号。
涉水采芙蓉
淩晨四點多鐘,暑氣盡褪,鳥鳴水花一樣濺落在半明半暗的夏天黎明,一切都在睡,醒着的人似乎獨占了這破曉時分的甯靜。
餘選平起床的時候,窗外已經有了淡淡的曙光。吃過簡單的早餐,收拾停當,來到了自家的荷花田。花田離家很近,十分鐘的腳程,他穿戴好下水專用的連體褲和長靴,麻利地下了田,踩過淤泥,涉水向着滿田的荷花而去。
此時東方發白,時針剛剛指向五字。16歲那一年,餘選平追随家人的腳步,從江西鄱陽湖畔的家鄉來到了甯波,幾經輾轉,最後駐紮在鄞州姜山的朝陽村,一晃眼就是十七年。
原以為的他鄉,卻落地生根。說起來,似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的家鄉鄱陽,人稱“中國湖城”,擁有寬闊廣袤的水域,鄱陽湖給了他生命最初的滋養。
在他生長的鄉下,家家戶戶都有幾畝水田,都會種些荷花,那是一個著名的蓮産地。而長大之後,他來到了另一個水鄉澤國,在一個擁有浙江最大淡水湖的城市安了家,并沿襲着祖輩的路,種荷、采荷、賣荷。
隻是家鄉以籽蓮居多,然而剛開始,在甯波走俏的是藕蓮,是以直到這兩年,他才開始增種籽蓮,倒也很受歡迎。
在采蓮前後,他們一家需要忙活三四個月,每年的二三月播種,一個月後施肥、打螺蛳、除雜草,再過一個月第二次施肥,期間要保證淤泥上方有足夠的水分,可以深不能淺。這樣到七月初,才能看見盛開的荷花,才有鮮嫩的蓮蓬和藕可以采摘。
采蓮一定要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其中尤以日出前采摘、飽經了一夜露水的蓮蓬最為新鮮蓬勃。
蓮子清如許
從前的記憶裡,夏日總是充斥着蒸騰的暑氣。餘選平至今仍記得彼時暑假的午後,靜靜躺在竹榻上,聽着三片大葉子的吊扇吱呦呦地轉着的情景。微涼的風拂在身上,迷迷糊糊中睡着。
醒來後,精力充沛又擁有了無盡時間的孩子,邊玩還能享受蓮子的美味。傍晚了朝田裡喊一嗓子,全都乖乖回家吃飯。辛棄疾在一首詞裡寫道:“最喜小兒無賴,村頭卧剝蓮蓬”,便是夏天水鄉孩子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蓮子除了生吃,更多的還是熟食:嫩蓮子炒肉片,冰糖蓮子羹等。無論是生吃還是熟食,多數人都是要把蓮子中間的“心”去掉的,因為蓮芯極苦,影響口感。去掉的蓮芯也不必丢掉,夏天曬幹了泡茶喝,可以燥濕瀉火,有利尿調腎之功效。
餘選平在鄞州的聯心菜場有個攤位,每日采荷所得,會拉一部分去那裡售賣。除了新鮮的蓮蓬,他也會賣些自家曬好的幹蓮子。不同于市面上常見的白蓮子,他家的是紅褐色的紅蓮子。紅蓮子是秋後足夠成熟的老蓮所曬,比起白蓮子更粉更糯,煲起湯來風味足勝,吃過的老客戶都會回來找。
鮮汁脆藕嫩
懂行的吃貨說:“花香藕是夏季一大美味”。新出水的花香藕,最嫩、最脆,也最甜,一口咬下去,嘎嘣一聲,滿嘴的漿汁,沒半點的渣滓。
每年大暑過後,滿田青綠的荷葉間冒出一朵兩朵或紅或白的荷花時,饞嘴的孩子就知道,又有花香藕可吃了,便悄悄貼着田邊蹚下水去,瞅準一朵盛開的白荷花下手(隻有白荷花下長出來的藕才香脆可口),粗如兒臂的白藕,就地用水略洗一洗,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
是以,最先嘗到花香藕滋味的,往往不是那些正襟危坐在餐桌邊上的成人。
大概是因為這些記憶中的童年歡愉,餘選平至今喜歡向人“安利”一種蓮藕的吃法:取夏日新藕的精華部分,也就是“藕頭”生吃。長須的是根部,另一端就是頭部。切掉同荷花莖葉相連的一段,削皮生吃。頂好的是當天清晨新采的,離水時間越短越鮮甜。
夏日,涼拌藕片是一道隽品,雪白藕片,灑一點白糖,在炎炎的大熱天,看上去就很清涼,一筷子下去,更是滿口生津。等月到中秋時,蓮藕有了渣滓,再要生吃可就不相宜了,包上肉做成藕夾,在油鍋裡炸了吃倒是不錯。
而蓮藕真正成熟是在寒露過後,這個時候荷葉早已枯黃,水已經涼得讓人下不去手了。這時候的藕,粉粉糯糯,一咬,拉出老長的絲,便是煲排骨湯的上品了。
藕鄉人家還會拿這時的藕來做些藕粉。自家吃的,舍得用好品相的大藕做料,豐富的澱粉被層層篩曬而出,所得的藕粉同市售的全然不同。幹粉就透着淡淡的粉色,拿水調出來也是淡粉色,讓你終于明白什麼叫“藕粉色”。
藕粉可以吃一年,夏天的早晨,調一碗藕粉,櫻花般的顔色和唇齒間淡淡的藕香讓這頓早餐十足小清新。若是再撒一把桂花糖,那可真是一個美妙到飄飄然的早晨了。
花容葉貌食
俗話說“荷蓮一身寶”,其實荷花荷葉的食用價值比起蓮蓬和蓮藕可不遑多讓。荷葉的吃法,首先讓人想起“荷葉包雞”一類的路數。
不過,荷葉的吃法,更美妙的還是吃鮮葉。新鮮的荷葉帶着濕潤的水意,略帶青澀卻野氣蓬勃,清香氣直抵舌尖。巧手的主婦們将新鮮的荷葉切成細絲,放點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來的粥青白相間,細嘗頗有香遠益清之味。
母親還有一招,将鮮荷葉與冬瓜皮、冬瓜芯同煮後撈出棄之,湯底再入冬瓜和肉絲,片刻便能煮出青綠爽口的一盆消暑湯。實在懶的,葉子直接煮茶,也有清熱解暑之效。
荷葉能吃,荷花也能。沈複的《浮生六記》閑情記趣卷中寫芸娘做荷花茶,文人妻子雅緻,而勞動人民的吃法則要接地氣得多:将新鮮的蓮瓣以蛋清和面粉挂糊,入鍋油炸,外層油香酥脆,内裡清香爽口,正是雅俗共賞的小食。
尋 味 水 生 菜
· 莼菜
甯波人都熟知奉化莼湖盛産海鮮,但鮮少有人知道莼湖與莼菜間的淵源。其實,“莼湖”是因莼菜而得名。但是數百年來,莼湖已徒有鎮名。直到今年3月,莼湖鎮從杭州建德引進莼菜苗進行試種,消失已久的莼菜才又回來了。
莼菜是一種水生植物,享有“水中碧螺春”的美譽。一般隻吃它尚未露出水面的嫩芽且隻适合用來做羹做湯。
· 茭白
位于餘姚東部的小鎮,因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名揚天下,也是著名的“中國茭白之鄉”。一到夏秋之際,市面上皆有賣茭白的。
夏季多食茭白,能夠消暑去煩、增進食欲。而且茭白是一種可塑性極強的食材,本身口味清淡鮮嫩、柔滑甘甜,适合與各種原料配伍加工。
· 紅菱
立秋過後的江南味道,是菱角味兒的,脆生生、糯滋滋,泛着爽甜。在慈溪,勝山一帶是有名的“紅菱之鄉”,村人至今還保留着采紅菱的習慣。
吃紅菱一定要趁新鮮,剛起水的紅菱最是鮮嫩清甜,是以剛采摘上來的紅菱行情特别俏。揀嫩的剝開一枚,輕輕一嗑,清香甘甜的滋味在唇齒間流轉。
· 荸荠
荸荠,生于南方的水田裡,是多年生草木植物。北侖小港的橋頭嚴村已有四五十年荸荠種植史,冬至到小寒期間,荸荠是最甜的,這些天裡經常可以看到村民拿着釘耙在地裡娴熟地挖着荸荠。
除了生吃,從前的盛夏時節裡,鄉間的農家還會做地栗糕冰鎮過涼後來吃。地栗糕冷卻以後晶瑩剔透,既養眼又好吃。
選自《阿拉旅遊》雜志2017年8月刊《納涼二三事 食潤夏綱目》
文字 | 黃小瑜
編輯 | 小大頭
以上内容來自「阿拉旅遊」(微信号:alatraveler),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你的每一次贊賞、分享都是我們堅持原創的動力。
長按下圖二維碼添加"阿拉君"私人微信為好友,獨家優惠福利隻在朋友圈告訴你。
阿拉旅遊 •文藝連萌|覆寫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阿拉旅遊公衆号
阿拉君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