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吃這麼多友善面,有毒!”
“小孩子吃友善面是長不高的。”
“友善面有很多添加劑,友善面桶也有毒……”
類似的話,你小時候有沒有經常聽家人說過?有讀者告訴小九,她直到上高中才第一次吃友善面,而且媽媽發現後,還是會訓幾句“不健康”。
現在網上還有很多說法,指出友善面是垃圾食品,含有緻癌物等。甚至有“專家”聲稱“吃一包泡面,需要肝髒解毒32天”。

小小一包友善面,真的有這麼大的危害嗎?
首先,我們來看友善面裡的食品添加劑。
友善面常用的食品添加劑有谷氨酸鈉、焦糖色、檸檬酸、特丁基對苯二酚,都是合法的添加劑,規範使用時安全性很高。比如谷氨酸鈉,在味精、醬油等中都存在。人體攝入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也會形成大量的谷氨酸。
檸檬酸,是檸檬、柑橘等酸味水果都含有的天然物質。特丁基對苯二酚是抑制油變味變壞的抗氧化劑,雖然過量攝入會對人體有害,但友善面的含量還遠遠達不到過量攝入的劑量。
其次,有說法稱友善面含有緻癌物丙烯酰胺,這一點倒是不假,這是因為友善面是油炸面餅。
正常情況下,面粉、洋芋等高澱粉低蛋白類食物經過高溫烹調,都會産生丙烯酰胺,隻是産生的丙烯酰胺有限,尤其是友善面,隻含有極少量丙烯酰胺,不會對人體産生緻癌作用。
舉個例子,一個體重50kg的人,需要一次性攝入7.5g丙烯酰胺才會産生毒性作用,相當于93750kg友善面……是以,“吃一包友善面要花32天解毒”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其實,友善面最大的問題不是有毒或緻癌,而是營養不均衡。
一方面,友善面所含的營養物質不多,碳水化合物占50%、脂肪40%、蛋白質10%;另一方面,友善面含鈉太高,經常吃容易鈉超标,導緻水鈉潴留。
是以,泡面可以吃,但最好加點蔬菜、雞蛋、肉絲等一起煮,增加營養。而調料包由于鈉含量過高,能少放則少放。
1、臘腸等加工肉
臘腸等加工肉類,已被明确為一類緻癌物,與結直腸癌、胃癌、食管癌等癌症密切相關。在加工肉的制作過程中,需要加入大量食鹽進行腌制,是以會産生大量的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在胃酸的作用下變成強緻癌物亞硝胺類物質,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是以,臘腸、臘肉、火腿等加工肉類,平時還是要少吃。
2、中式鹹魚
中式鹹魚也屬于一類緻癌物,經常食用中式鹹魚,會增加鼻咽癌等癌症的發生風險。
首先,中式鹹魚很鹹,屬于高鹽食物,經常食用高鹽食物會增加幽門螺杆菌的感染風險,而幽門螺杆菌也是緻癌物,可以進一步誘發胃癌。此外,中式鹹魚與加工肉類一樣,進入人體後會形成亞硝胺類物質,具有很強的緻癌性。
日常飲食上,應限制中式鹹魚的攝入,如果要吃,建議在食用前用溫水浸泡一段時間,将部分鹽分去除。
3、過燙食物
我們的食管粘膜十分脆弱,如果攝入的食物溫度過高(65℃以上),就會造成損傷。損傷後,食管粘膜上皮細胞會脫落,進行自我修複,并且不斷增生。如果經常吃過燙食物,食管粘膜上皮細胞就不斷修複、增生、再修複、再增生,在這一過程中,細胞複制容易出錯、癌變,最終誘發食管癌。
正是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将“溫度超過65℃的飲品”列為2a類緻癌物,我們應盡量避免食用過燙食物或者熱飲。
4、槟榔
槟榔已被列為一類緻癌物,主要是因為含有的槟榔堿,會破壞正常細胞,影響dna的正常修複,還會造成氧化應激反應,引發口腔癌、食管癌等癌症。此外,槟榔的植物纖維更粗糙,容易對口腔黏膜造成刺激,進一步誘發癌變。
經常吃槟榔的人一定要戒掉,而沒吃過槟榔的人,也不要出于好奇心去嘗試。
5、發黴的食物
老一輩的人比較勤儉節約,食物發黴了舍不得扔,經常削掉發黴的部分繼續食用。殊不知,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也已經被細菌和緻癌物污染。
尤其是發黴的大米、黃豆、堅果等食物,會滋生黃曲黴菌,産生強緻癌物黃曲黴素。進入人體之後,黃曲黴素會沉積在肝細胞内,損傷肝髒,誘發肝癌。
是以,發黴的食物不要吃,如果不小心吃了,應馬上吐掉,并用清水漱口。
6、過度燒烤的食物
燒烤時,食物中的脂肪會發生熱解反應,産生苯并芘,特别是烤焦的部分,苯并芘含量更高。
苯并芘是一類緻癌物,進入體内後會提高患肺癌、膀胱癌、胃癌、食管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是以,燒烤食物要少吃,尤其是烤焦的食物,應避免食用。此外,也可以用電烤取代炭烤,減少苯并芘的産生。
最後小九再次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盡量少接觸緻癌因子,其中,過燙食物、槟榔和發黴食物不要吃,其他食物可以适量吃,但也不能長期大量吃。
#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媽,友善面真的沒有毒. 視知. 2018-09-26 [2]5歲孩子得肝癌,友善面背鍋?泡面與癌症的關系該說清楚了 | 較真醫學 .全民較真.2017-08-19 [3]世衛組織釋出!7種緻癌炸彈,就藏在中國人的飯桌上!.健康界 .2021-10-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