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班門四傑

作者:曆史尋訪地理攬勝

一,所指:東漢班門四傑指的是班彪,父親。班固,班超;兒子。班昭:女兒。

二,簡介:

班彪(公元3——54年),扶鳳安陵人(今陝西省鹹陽市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漢代顯貴和儒學之家。從小好古敏求,與其兄班嗣遊學不辍,才名漸顯。

西漢末年,為避戰亂到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勸說其歸依漢室,作《王命論》感化之,未能如願。後至涼州,為割據西北大将軍窦融從事,勸其支援光武帝。

東漢初,舉茂才,任徐縣令,因病免官。班彪學博才高,專力從事于史學著作。寫成《後傳》60餘篇。為後世所重。

其子班固修成《漢書》,史料多依班彪,實際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繼續。其女班昭等又補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人物評價:班彪投靠劉秀,撰寫《後傳》,鼓吹“王命”,促進統一。政治上是識世務者,思想上是正統論者。

主要作品:對時政建議,史學,文學等。《北征賦》很有名。

班固(公元32——92),東漢大臣,史學家,文學家。與司馬遷并稱“班馬”。

23歲父死後歸鄉裡。潛心學習研究,力求精善。公元62年被人誣告私改作國史,下獄。其弟班超辯明其冤,出獄後為蘭台令史。奉命與他人共撰成《世祖本紀》。後決心寫《漢書》。章帝時,撰成《白虎通德論》。漢和帝永元元年(89),随窦憲出擊匈奴,永元四年,窦憲失勢自殺,他受牽連免官,被捕,死于獄中。

班固一生著作頗豐。作為史學家,修撰《漢書》是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作為經學理論家,所編《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将谶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人物評價:史之良,首推遷,固。黨附窦氏,始至殺身。

班超(32——102)年,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

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内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投筆從戎,随窦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時間裡,收服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的回歸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候。

永元十四年(102)抵達洛陽後,不久病逝。

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均與其相關。《全後漢文》收錄班超五篇作品。

班昭(約公元49——120),東漢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班昭博學高才,十四歲嫁給曹世叔為妻。完成班固未竟的《漢書》。漢和帝即位後,多次召班昭入宮,并讓皇後和貴人們視為老師,号“大家”。鄧太後臨朝後,她曾參與政事。

班昭作品存世七篇,《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三,總結:1一家兩代人,出四名大家,世所罕見。

2,出身豪門,儒學大家有利于成功。

3,豪門世族因為有人脈,财力即使身處亂世也能傳承下去。治世時會有大作為。

4,事業父業子續,兄業妹續;危難災禍遇重大事情,弟及妹仗義直言,挺身而出。無不與良好的家教和學習見識有關。

5,當然自身努力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