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果盤子”更愛亞洲水果,銷量占進口水果超6成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越南的龍眼、紅毛丹,泰國的榴蓮、鳳梨蜜,巴基斯坦的芒果、土耳其的櫻桃和蘋果……在北京新發地,這些都是旺銷的進口水果。5月15日,新京報記者走訪新發地進口水果交易區,看見一輛輛大貨車直接進場交易。據新發地統計,目前亞洲18個國家和地區的103種水果在市場上有售,2018年總交易量為73.6萬噸,占進口水果總量的60%。

發現

商戶:不到半小時開出十多張收據

走進北京新發地進口水果交易區,各式水果讓人眼花缭亂。要看樣品,可以直接進冷庫,泰國的山竹、榴蓮、龍眼,越南的紅毛丹、火龍果,巴基斯坦的芒果,以色列的石榴……商戶坐在冷庫前開票,零星小件批發直接從庫裡提貨,大批量走貨則直接從停在交易區内的大貨櫃裡卸貨。

“我們現在一天,榴蓮得走兩三個貨櫃,一個貨櫃25噸。以前兩三天才能賣一個貨櫃。熱銷的還有山竹、龍眼,每天的交易量都差不多。”新發地進口水果“大王”趙新文的泰和創業國際貿易公司,在進口交易區占據了極佳的位置,一個面積達幾百平方米的冷庫外,一排十多個車位都是他的。在與記者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有批發商前來進貨。不到半個小時,商戶就開出去十多張收據。

新發地:榴蓮、山竹、火龍果成尋常水果

北京“果盤子”更愛亞洲水果,銷量占進口水果超6成

新發地銷售的進口水果,絕大部分都是亞洲水果。

“過去,榴蓮在市場上一天就賣幾車,現在幾十車都供不應求。”不隻榴蓮受到寵愛,百香果、火龍果、奇異果等一系列進口水果,在新發地越來越受歡迎。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總經理張月琳說,随着消費者對時令水果需求的不斷攀升,除日常水果的供給之外,榴蓮、山竹、火龍果等進口水果,也成了消費者餐桌上的常見品種。他手中的一份資料量化了這種“受歡迎”的程度:2018年,新發地進口水果交易額近300億元,有6.3萬個貨櫃,進口水果交易量突破了114萬噸。其中,亞洲水果總交易量為73.6萬噸,占據了進口水果總量的60%。

據張月琳介紹,目前新發地市場内亞洲水果有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103種進口水果,包括香蕉、櫻桃、火龍果、芒果、葡萄、榴蓮和西瓜這7類産品交易額及所占比重呈上升趨勢。

電商:泰、以、新三國農産品最受歡迎

北京“果盤子”更愛亞洲水果,銷量占進口水果超6成

進口水果區,勞工正在包裝泰國龍眼,将送到電商銷售。

新發地的資料隻是進口水果在北京線下的縮影,在電商管道,這個數字仍然充滿想象。從天貓資料觀察,水果消費呈更新趨勢。“挑遍全世界”是水果消費更新的典型現象。

據統計,中國消費者最喜歡的亞洲國家生鮮農産品中,泰國、以色列、新加坡位列前三。天貓生鮮資料顯示,亞洲國家生鮮産品銷量漲勢明顯,土耳其海參增長256%,越南百香果增長592%,泰國鳳梨增長達891%。

而泰國也成為最會“玩”跨境電商的亞洲國家,2018年跨境商品同比增長125%,榴蓮幹、芒果幹、大米等都是網上熱銷産品。

講述

新發地在東南亞8國建了農産品基地

北京“果盤子”更愛亞洲水果,銷量占進口水果超6成

新發地市場每年有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口水果,其中有18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103種進口水果,極大地豐富了首都消費者的果盤子。

張月琳介紹,随着進口農産品在京銷量的逐年增長,為了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讓進口農産品以更優惠的價格進入北京市場,新發地支援商戶在海外發展農産品基地。目前,已在菲律賓、越南、泰國等8個東南亞國家建立了自己的農産品基地,累計達26.9萬畝,主要産品包括榴蓮、香蕉、火龍果、西瓜、毛豆等。

夏天,北京市民最喜歡來一盤毛豆下酒,這些毛豆中,很多都來自緬甸。新發地“毛豆大王”谷志龍2015年前往緬甸考察毛豆種植,從緬甸獨特的自然氣候、生态環境,以及低廉的土地和人工成本中得到啟發,2016年建100畝毛豆試驗田,2018年,毛豆種植面積擴大到了一萬畝。從租地、種植、采摘、分揀到運輸、出關、銷售、品牌都逐漸走上了正軌。“國産毛豆的上市期為5月底至11月上旬,緬甸的毛豆上市期為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的5月下旬,剛好形成季節互補。”谷志龍說。

除了毛豆種植之外,谷志龍還試種了500畝小荷蘭豆、1000畝豌豆和少量的小鳳梨,他準備探索出成功經驗後,将這些品種都發展到萬畝級别的規模。

農産品成為中國與亞洲的紐帶

農産品也成為了中國與亞洲國家交往的紐帶,亞洲國家考察團近期也頻繁到訪北京新發地。比如,巴基斯坦出口商代表團來到新發地,推薦在巴基斯坦有着“水果之王”稱号的芒果;土耳其農業部副部長攜考察團一行到訪新發地,專程推銷土耳其的大櫻桃和乳制品、雞肉和雞爪等農産品。

據張月琳介紹,部分東南亞和中亞國家的水果,是通過邊民互市進入中國,比如中緬邊境一線居住着大量的邊民群衆,“邊民互市貿易”長期作為兩國邊民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的重要形式。其他大部分亞洲進口水果,都是經由國際貿易分陸運、海運、空運進入中國市場。

商戶

張忠義:進口香蕉份額越來越大

北京“果盤子”更愛亞洲水果,銷量占進口水果超6成

在張忠義的香蕉庫裡,碼放的都是來自東南亞的香蕉,從業人員正在檢視香蕉成熟程度。

張忠義做了20多年的香蕉生意,2011年,他帶着自己的果品公司正式進駐新發地,2015年就被評上了新發地的“香蕉大王”。

張忠義的庫房碼放的基本上都是來自東南亞的香蕉,“越南香蕉我們每周到50條貨櫃,一條櫃25噸。”另外,還有來自菲律賓、高棉、緬甸等國家的香蕉。

據介紹,張忠義原先經營的基本都是國産香蕉,近幾年,進口香蕉的份額越來越大,到了2018年,進口香蕉占到了7成。這一方面有政策優勢——泰國、越南的水果進入中國免關稅,另一方面,進口水果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2019年,張忠義的永信恒昌果品公司的年度工作計劃之一,就是重點發展同菲律賓、泰國、越南、寮國、高棉、緬甸等國家相關産業的合作關系,建立優勢香蕉基地産業合作和直接供應。

徐柱:在越南建起了火龍果基地

北京“果盤子”更愛亞洲水果,銷量占進口水果超6成

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玺考察商戶在越南的火龍果基地

來自安徽利辛縣的徐柱,在北京新發地打拼了20餘年,早就成了新發地的“猕猴桃大王”。但近幾年,他并沒有專營猕猴桃,而是“不務正業”地做起了進口水果生意。2017年,他光從東南亞進口水果,銷售額就達到8個億。

幾年前,徐柱就意識到進口水果的重要性,同時也不斷有利好傳來。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中國從東盟進口商品基本實作零關稅。2012年,更是發生了一件轟動整個中國水果行業的事件:一家泰國企業将榴蓮銷售到中國南方市場,四個月收獲了1億元。

進口水果的巨大商機讓徐柱信心倍增。2013年,徐柱進軍進口水果闆塊,通過對市場行情、消費需求等多方面考慮,決定啟動越南火龍果闆塊的業務,“因為這是一個常年都有的水果,入門也相對簡單。”徐柱回憶說,當時他們到廣西去收購越南火龍果,一天25噸,通過陸運到北京。“也就是兩天的時間,但剛開始并不是很暢銷。不過市場需要培育,幸虧有了當初的堅持,這個市場才穩定并成熟發展起來。”随着火龍果生意走上正軌,徐柱在潘切市建了火龍果基地,并投資1500萬元,建設了占地兩萬平方米的冷庫生産線與加工廠房,目前,每年能銷售5萬餘畝的火龍果,平均每天銷售2-3個冷櫃。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呂銀玲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