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成功複仇,打敗楚國後,楚平王已死,怨憤無處發洩,伍子胥本想要楚昭王父債子還,但楚昭王已不知倉惶逃往何方,氣急的伍子胥掘開楚平王的墓地,挖出其屍骨,手執九節銅鞭,用盡全身的氣力狠狠地鞭屍三百,直至肉爛骨折。這還不夠,伍子胥踩着平王的的肚子,右手将他的眼睛挖出,口中恨恨罵道:“你有眼無珠,不辨忠奸,聽信讒言,殺我父兄,早就該碎屍萬段。”說完,将楚平王的骸骨抛于荒野。

伍子胥複仇
伍子胥為何對楚平王有這麼大的怨恨?當然是全家被殺,那伍家是楚國的名門望族,根深葉茂,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其實,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伍家是被人用極其巧妙的方法坑掉了。抛開這種手法的正義性不提,其中謀略的運用,對人心的把握,令人心驚之餘也不禁佩服。
幹出這一切的人叫做費無極,所謂的楚平王隻是他的推出前台的牽線木偶而已。他所用的計謀,在戰國謀略大師鬼谷子的著述中也有展現,《鬼谷子·内揵篇》中寫到:“欲說者,務隐度;計事者,務循順。”
謀聖鬼谷子
什麼意思?隐順就是說想要達成目的,讓人順從自己的意志,必須暗中策劃,度,是揣摩當事人的心理。循順也就是要順從事物發展的趨勢,鋪設台階,加以引導,使之達成目标。 所謂因勢利導是也。
因勢,指根據事物發展的狀态及趨勢;利導,指順着事物發展的趨勢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導。 “因勢”是手段,“利導”是目的。恰當的結合點必須展現“勢”的規律性、“導”的方向性,即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這個方法,是鬼谷子總結的,但費無極所用謀略思路和其非常接近。費無極在前,鬼谷子應該是借鑒了前人經驗并總結得出。
我們下面複盤一下伍家的覆滅過程,費無極的計謀施展全過程無不展現了上述十二個字。
伍家在楚國當年可是名門望族,樹大根深。
依《伍氏族譜》、《伍氏家譜》、《伍氏宗譜》:“古炎帝神農之子曰永者,封於河隴之地,為雍侯至八世孫雍侯克公始都安定,遂有安定之口,傳至紹公,虞帝封於椒,是為椒侯。後楚并椒以參公為楚大夫,生舉公封于伍地,遂以伍為姓,伍之得姓自舉公始也”。
伍家可以上溯到虞帝時期,其先祖被封為一方諸侯,後來其國被楚國吞并。但估計兼并過程比較和平,是以楚國還封伍家為楚國的大夫。
伍家傳到了伍奢這一輩,他才能出衆,深受楚平王信任,被任命為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更難得的是,他和太子建關系極好。太子建對他言聽計從。他日太子登基,伍奢一個令尹之位是跑不了的。眼看着伍家在他帶領下欣欣向榮,要更上一層樓。
伍奢
伍家除了伍奢,還有兩個兒子:老大伍尚為人寬厚仁慈,在楚國名聲很好;老二伍員勇敢剛強,桀骜不馴。兩個兒子都很優秀。
看了上面的背景介紹,伍家可以說是無懈可擊。和君王關系好,和下一代君王關系更好。自身又背景深厚,幾百多年的老牌貴族了,應該和楚國其他大臣關系也不錯。
想撼動這種門閥家族,很難。
費無極和伍奢是同僚,伍奢是太子太傅,費無極是太子少傅,共同輔佐太子建。可惜費無極更像是楚平王派來監控太子建的,他明顯是為自己想得更多。人嘛,愛好就是功名利祿,酒色财氣幾樣。費無極的理想就是想着向上爬。為了向上爬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可以說是個十足的小人。
不怕小人陰險,就怕小人有文化。費無極偏偏就是既有小人的陰險,又有整人的才華。他的謀略和鬼谷子不謀而合。
鬼谷子
費無極在春秋末期,而鬼谷子的活動時間在戰國時期,但二者肯定有關聯。手法上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可能鬼谷子也研究過費無極離間楚王父子的全過程,并将其納入了其大作之中。
伍奢是自己的上司,擋了自己的路,想升官就要扳倒他,或者個人之間也有恩怨,費無極選擇了伍奢作為自己的敵人。但從第一章看得出來,費無極在君主寵信、家世背景等等方面都不占優,扳倒伍家不異于天方夜譚。
費無極卻善于抓住主要沖突。伍奢雖然得到兩個boss的寵信,但他本人對太子忠心耿耿,本質上是太子的人。他的地位依靠太子而穩固。要對付他,就要先對付太子,否則即使一時打倒了伍奢,等太子登基,伍家很容易死灰複燃。到時可就沒有他的好果子吃了。是以,他的目标一開始就很明确——離間楚平王和太子建的關系,幹掉太子。太子倒了,覆巢之下無完卵,再動伍家就如探囊取物一般簡單了。
小人費無極
楚平王和太子關系很好,一時之間找不到機會。但是人就有弱點。何況被臣下無數雙眼睛盯着的君王呢?欲說者,務隐度。費無極深入研究,暗中觀察楚平王許久之後,發現了這家夥一個最大的弱點——好色。這就好辦了。
他随後等到了一個機會,被楚平王派去秦國,作為使者為太子建迎娶新娘。在見到太子建未來夫人秦國公主伯嬴(又稱孟嬴)的一刹那,費無極就知道,自己的計劃可以實施了。為何?伯嬴絕美。美到什麼程度呢?人送外号“夢萦”,據說男人看了會魂不守舍,做夢都會夢到她。
伯嬴
幾十年後,楚平王病死,伯嬴生下的孩子繼位為楚昭王後。伍子胥成功複仇,吳國大軍攻占楚國都城郢。吳王阖闾将楚王的妃子全部收入囊中。還有左右慫恿他,楚昭王的母親伯嬴美若天仙,現在仍然風韻猶存,阖闾一聽,心癢難耐,于是命人把伯嬴叫來,想讓身為婆婆的伯嬴與兒媳婦一同侍奉自己。阖闾品行固然不端,但也反映出伯嬴之美,曆久不衰。
費無極将伯嬴迎回楚國後,第一時間找到了楚平王。他極盡所能描繪了伯嬴之美,楚平王雖然表面不動聲色,還是說讓人将伯嬴召來一觀。看着意動的楚平王,費無極知道這個君王已經落入自己的計謀之中,再也無法逃脫。
為什麼這麼說?楚平王見到伯嬴,以他好色的特點,必然納伯嬴為妻。而伯嬴本來是楚王為兒子太子建選的妻子。天天面對伯嬴,夫妻恩愛之時,都會想到這是偷了自己兒子的女人啊。後宮和伯嬴花天酒地之後,再面對自己的兒子,内心不虛嗎?敢正視自己的兒子嗎?父子之間豈能再回到從前?
好色的楚平王難逃費無極的算計
果然,好色的楚平王見到伯嬴,立刻移不動腳步,他立刻宣布納伯嬴為王後。所有一切都按照費無極規劃好的方向進展。
和伯嬴花好月圓的楚平王,根本不敢面對太子建。此時,費無極善解人意地提出了第二步——調虎離山:他宣稱齊楚邊境最近摩擦不斷,可能會有大規模戰事打響,為了振奮邊境守軍士氣,讓太子前去督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楚王内心大喜,正好可以擺脫面對兒子的尴尬處境,爽快同意。太子和楚王分開了,有了第一道裂痕,這道裂痕,他們父子心中都清楚,但默契地不說。而策劃這一切的費無極,後面就是要讓這裂痕越來越大,直到徹底斷裂父子關系。
楚平王天天和伯嬴膩在一起,很快伯嬴懷孕了。第二年,伯嬴生下兒子,取名熊轸,也就是日後的楚昭王。熊轸出生之後,楚平王自娶兒媳的醜行也公諸于世。
而伯嬴受寵,太子建的母親丢掉了王後的位置。太子建之母和伯嬴就成了敵人。伯嬴的兒子熊轸,也成為太子建的有力競争者和替代者。
熊轸完全可以替代太子建
就是楚平王和太子建想裝作不知道也沒辦法。費無極隻要到處散播一下小道消息,什麼楚平王強娶自己兒媳,太子建心存不滿,又手握大軍。就能輕松給這二人關系再捅上緻命的一刀。至此,原本默契無間的父慈子孝,已經蕩然無存。
待整個楚國已經流言蜚語到處傳,當事人都尴尬不已的時候。費無極的謀劃終于到了收網的時刻,他找到楚平王。抛出了一條石破天驚的消息:太子建要與其老師伍奢謀反。
“自無忌入秦女,太子怨,亦不能無望於王,王少自備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諸侯,且欲入矣。”
其實楚平王信或者不信已經不重要了。有了熊轸替代太子建,太子建不再是王位傳承的不可或缺人選。楚平王和太子的尴尬關系不可能尴尬一輩子,換句話說,伯嬴就是他二人心中的一根刺。楚平王無法再信任太子建,哪怕太子建真的不在意自己女人被搶。而太子建真得不在意嗎?這種事是個男人就不能忍。
是以,聽到太子和伍奢謀反消息的楚王,根本不想求證,而是馬上拿下伍奢,并派兵捉拿邊關的太子建。作為費無極假想敵的伍奢,表現就太差勁了,他還想通過指責費無極來洗脫自己,這種政治水準,真的令人無語了。
平王召其傅伍奢責之。伍奢知無忌讒,乃曰:“王柰何以小臣疏骨肉?”
其實,在楚平王娶伯嬴時,這一結果就已經注定了。費無極隻是順水推舟,推波助瀾而已。
至此,看似強大的伍家,就這麼輕易地倒台了。
費無極還是個優秀的反派,他從沒有電視劇裡演繹的那些反派一樣,斬草不除根。或者給對手時間和機會翻盤。
伍子胥一夜白頭逃出楚國
無忌曰:“伍奢有二子,不殺者為楚國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必至。”
他命伍奢叫自己兒子回來。伍奢也說出了自己那句著名的話:
奢曰:“尚至,胥不至。”王曰:“何也?”奢曰:“尚之為人,廉,死節,慈孝而仁,聞召而免父,必至,不顧其死。胥之為人,智而好謀,勇而矜功,知來必死,必不來。然為楚國憂者必此子。”
是以說知子莫若父,伍奢對兩個兒子估得很準,老大伍尚來都城後,父子均被殺害。而老二伍員伍子胥,則忍辱偷生,投奔太子建去了。
幾十年後,一邊鞭打楚平王屍體,一邊怒罵的伍子胥,肯定也想到了老爹的這句評價,他終于報仇了。
謀略如此的費無極,最後實作自己的理想,成為楚國令尹了嗎?沒有!他犯了什麼錯誤?擴大化。他殺死了伍奢父子還不滿意,還将和伍家關系好的郤宛也殺死。
伍家、郤家,都是幾百年的老牌貴族,同氣連枝。其底蘊不是一個費無極能比的。如果當時他收手,或者選擇緩圖之,可能還有機會。但他卻大肆株連。陷害太子建和伍家已經讓他的名聲臭了,他還不知收斂,對其他貴族下手,兔死狐悲。自然會引起其他貴族的不滿,進而群起攻之。
再加上郤宛的宗族伯氏的兒子伯嚭及伍子胥都逃奔吳國,鼓動吳軍多次侵襲楚國,受到損失的楚國百姓非常怨恨費無極。
吳軍犯楚,百姓遭殃
百姓和貴族都怨恨費無極,楚王呢?雖然伯嬴很美,但畢竟費無極害得楚平王丢了自己的兒子。人就是這麼奇怪,兒子跑了,之前的怨恨也沒了。反而覺得要不是你這個佞臣從中陷害,何至于我父子反目?人都是這樣的,将過錯推給别人,而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
得罪了楚國的百姓、貴族和大王。費無極豈能有好下場?很快,楚國令尹子常誅殺費無極。這下,貴族安心了,百姓開心了,楚平王放心了。費無極謀劃了一圈,結果卻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費無極将鬼谷子的思想中“欲說者,務隐度;計事者,務循順。”發揮得淋漓盡緻。順水推舟,因勢利導,成功地将伍家這種龐然大物輕松推倒在地。但他所用手法,一來過于狠毒,壞了名聲,容易被人抓住小辮子。二來他不知适可而止,繼續攻擊其他人,引發貴族反彈,被群起攻之。落得如此下場,也不奇怪。
我們從中學到什麼呢?要學習他行事方法中好的地方:善于觀察,因勢利導。也要對他的下場引以為戒:做事可以用方法,但要秉承一顆正直的心,行善事,做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