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南椰子産業如何健康成長?專家号脈開“藥單”

文|許爾生

椰子産業的發展一直牽動着海南省上司的心,但如今,椰子産業的發展卻遇到了瓶頸。

海南椰子有兩千多年的種植曆史,種植零星分散、管理粗放,導緻大部分椰樹處于缺乏營養的狀态,低産低效椰園面積約40多萬畝,約占椰園總面積的80%,年株産僅40個左右,每畝經濟效益不足2000元,對農民種植椰子的積極性造成了極大影響。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所長王富有主要從事植物遺傳資源政策和農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今年在編制起草《海南省椰子産業發展規劃》時,曾深入50多家企業進行調研,他列出了目前産業發展存在的“病竈”,并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政策。

目前,海南省椰子良種覆寫率僅為0.795%。入侵海南的椰心葉甲、紅棕象甲等害蟲目前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海南處于熱帶北緣、冬春溫差大,生态脆弱,有反彈的可能;此外周邊菲律賓、印尼等國家有緻死性黃化病存在,随着原材料進口和種苗不加限制的進入,容易導緻類似槟榔黃化病的椰子緻死性黃化病。

據界面海南了解,椰子、槟榔、海棗等棕榈科植物均易被椰心葉甲、紅棕象甲椰子織蛾等害蟲共同危害,加之椰子等棕榈科植物作為主要的熱帶景觀樹種,調運頻繁,容易造成病蟲害傳播。2002年椰心葉甲入侵海南省,并大面積暴發,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經科研人員不懈努力,分别找到了生物和化學防控辦法,并持續開展防治,達到目前有蟲不成災的局面。

周邊國家還存在不少中國尚未出現的椰子病蟲害,未來新的病蟲害爆發風險仍然很大。

王富有建議,培育和加快推廣椰子良種良苗,大力打造高産高效椰子基地,深入推進低産低效林改造,積極探索高效立體種養模式,不斷促進林下經濟産業發展;合力規劃椰子栽培種植區域,布局品種,大力發展水果型鮮食矮種椰子;資金技術支撐組織快繁技術,降低良種種苗成本,加快發展速度。積極儲備病蟲害防控措施,尤其緻死性黃化病的防控措施與技術。

海南椰子産業如何健康成長?專家号脈開“藥單”

據悉,中國由于水果型矮種椰子發展較晚,現在市場上的鮮食椰子多采收未成熟高種椰子。海南省椰子種植面積有限,産量不高,高種椰子果僅能提供鮮食消費,極少數能等到成熟後作為加工原料。

每年海南省内消費鮮果近1.2億個,出島銷售約1億個。近年來,本地高種椰子鮮果産地價逐年增高;水果型金椰、銀椰、香椰鮮果産地價5-6元/個,零售價8-10元/個。目前,椰子鮮果的市場需求旺盛,價格一路走高。随着鮮食品種進入北方市場,消費者對椰子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消費群體會逐年擴大,市場需求将越來越旺。

王富有透露,現有椰子産業無品種選擇意識,絕大多數種植品種多為本地高種,對于經濟價值更高的椰子新品種缺乏了解或了解不深。限制大規模繁育椰苗的組培技術尚未突破,新品種實生苗價格較高,也是導緻農民種植意願低下的一個原因。

建議加大水果型椰子新品種的推廣利用,打造海南水果型椰子的品牌,讓水果型矮種椰孑逐漸替代高種椰子作為鮮食,讓高種椰子以原料形式回歸加工廠,即解決鮮食市場消費空白,也彌補了原材料的不足。

據報道,在未來6年内,海膠集團将聯合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種植10萬畝矮種椰子,打造椰子産業全産業鍊。經過半年努力已經種植了四千多畝矮種椰子。

資料顯示,中國的椰子面積僅占全球的0.26%,占亞洲的0.32%;深加工用果嚴重依賴進口,特别是椰汁飲料企業用的椰子原料98%依靠進口。

全球椰子種植1.8億畝,80%集中在亞洲,主要是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斯裡蘭卡、泰國等國家。由于菲律賓、泰國、斯裡蘭卡自己加工能力強,禁止或限制椰子出口,目前可以出口原材料的隻有越南和印尼,且随着這些國家加工業發展,也将逐漸出台限制椰子出口的政策。

海南省加工産業園區比較分散,園區土地昂貴,無配套政策;導緻現有椰子企業不願入園,無法形成産業鍊,椰子原材料從碼頭到工廠,産品從工廠來回調運加大了産品成本。

王富有表示,應該逐漸規範形成椰子加工園區,配套相關優惠措施,引導企業入園,降低成本,形成産業鍊條,減少污染排放,以政策和信貸支援企業沿“一帶一路”走出去在國外設廠。

由于海南加工企業多,生産規模小而分散,産品低端化,同質化重,産品附加值低,大多企業沒有研發部門。島外競争對手逐漸壯大。除目前毛椰子進口隻有海南可以入關,但是海南椰子加工企業外,島外也有衆多企業進入行業。在江浙、珠三角一帶有大量的椰子汁加工企業,他們憑借内陸地區強大的運輸能力、精準投放的市場營銷手段以及産品不錯的口感,迅速搶占了内地廣大的市場,年産值超200億元。

王富有建議,加大以椰子為原料的保健食品、特醫食品、日化用品等新興産品的研發力度,重點扶持在軍用材料、油脂化工等高端産品上的研發,在核心技術上追趕先進國家,提高企業全球競争力。重點培育産值過億的龍頭企業,帶動産業發展。

椰子是海南的象征,代表着海南的特色文化,但是圍繞“椰子”開發的公共品牌、影視文化、休閑觀光農業等第三産業發展水準較低,尚未形成智慧農業、精準農業、創意農業、會展農業等多種椰子業态形式。在椰子産業研究方面,包括資訊、研發、咨詢、管理、金融服務等方面資訊來源較少,不足以支撐椰子三産融合的要求,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有較大差距,與海南國際旅遊島、海南自貿區(港) 建設要求不相比對。

王富有建議,積極申報椰子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及非物質文化遺産,鼓勵建設椰子文化博物館、椰子産業論壇永久會址等,發展椰子綜合體驗、農場訂制、文化旅遊、健康産業、影視動漫等新經濟模式,帶動三産融合。

另外,建立“國際椰子産業大資料中心”,整合椰子産業供應鍊,打造集商貿、倉儲物流、綜合配套、資訊化服務等四大功能為體的“國際椰子交易中心”。發揮海南島國際國内橋梁作用,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椰子”産業發展,開拓國内外消費市場。

據悉,中國從事椰子方面的研究機構較少,主要有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海南大學、浙江大學等幾個機關。雖然建有農業農村部文昌椰子種質資源圃、椰子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椰子國家工程中心、椰子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多個科研技術創新平台,但是缺少運轉經費,無法留住人才和深入持續開展科技創新工作。部屬駐瓊科研機構難以享受省人才保障政策,導緻難以引進優秀高層次人才投身椰子、槟榔等産業發展。

王富有建議,建設“椰子産業技術體系”。依托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大學等科硏機構,搭建科研院校與企業共同參與的椰子産業技術支撐體系,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資源組織重點科技項目攻關,加強椰子産業基礎和産品開發應用研究,提升創新能力和技術水準。

完善和發揮“椰子國家工程中心”、椰子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及椰子行業協會的作用,整合科技力量、引進智力,加快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力度,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和應用,加強落實人才政策,吸引科技人才來瓊投身椰子科技創新和産品研發工作。